小議瓣膜性心臟病病人的護理

時間:2022-05-04 05:36:00

導語:小議瓣膜性心臟病病人的護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瓣膜性心臟病病人的護理

1一般護理

風濕熱病人必須臥床休息,出現呼吸困難時,給予半坐臥位;長期臥床者,尤其是水腫病人,要定時協助翻身,預防壓瘡的發生。對關節腫痛者,應讓其保持舒適體位,采取熱敷、按摩、理療等方法改善關節局部的血液循環,減輕疼痛。病人活動感覺疲倦時予以適當的協助,避免過度勞累。必要時給予氧氣吸入。同時,限制探視,以保證病人有充足的睡眠。禁止有感冒、發熱及上呼吸道感染者探視。

2飲食護理

①應以少量多餐為原則。限制脂肪攝入,少食臘制品和罐頭食品。取清淡、高蛋白、高糖飲食和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來維持營養,以對抗發熱和感染。

②鼓勵病人多喝水,預防發熱導致脫水。

③如果病人有充血性心衰的征象,應攝取低鈉飲食,限制水分攝入。

④可進適量蔬菜、水果等纖維食物,保持排便通暢,不偏食、挑食。

3癥狀護理

1)胸痛:心絞痛發作時,應立即停止活動,臥床休息,注意胸痛的部位、性質、持續時間,以及有無伴隨癥狀,遵醫囑給予硝酸酯類藥物并觀察用藥后效果。

2)發熱:做好皮膚護理,多汗者應及時更衣,防止受涼,預防呼吸道感染。給予清淡、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體溫過高者應給予物理降溫或遵醫囑給予藥物降溫。

3)水腫:嚴格控制入量,減少水、鈉攝入,詳細記錄出入量,每天測量體重,觀察體重變化。遵醫囑給予利尿劑,觀察用藥后效果,并監測電解質變化。對于臥床的水腫患者,要定時協助翻身,注意保護皮膚,防止發生壓瘡。

4用藥護理

心臟瓣膜病病人需長期服藥治療。因此,須告知病人堅持服藥的重要性及服藥注意事項。

(1)用水楊酸制劑如阿司匹林時,應告知病人飯后服用,并注意是否有食欲下降、上腹疼痛、排黑糞等情況發生。

(2)服用激素時應向病人講明服藥的目的,并要求其按醫囑定時、定量服藥,不可隨意加量、減量或突然停藥。注意病人有無血壓升高、血糖升高、潰瘍生成或發生感染及情緒、行為變化等情況。

(3)服用地高辛,告知病人洋地黃制劑的治療劑量和中毒劑量接近,易發生中毒,當出現食欲減退、惡心、嘔吐、心悸、頭痛、黃綠視、視力模糊時可能是中毒反應,應及時告訴醫生。在服用洋地黃制劑前應先數心率,若<60次/分,或心律從規整變為不齊或從不齊變為規整,應暫停用藥。

(4)服用利尿藥,應詳細記錄每日出入量,觀察體重與水腫變化,并注意利尿劑的副作用如低鈉、低鉀、低鎂、低鈣等,低鉀時可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肌無力及心律失常;低鈉時可出現肌無力、下肢痙攣、口干;低鉀低氯性堿中毒可出現神志淡漠、呼吸淺慢等。出現低鉀時鼓勵病人多食入含鉀豐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蘋果、魚、肉和青菜,必要時口服鉀鹽。

(5)服用抗凝劑,應向病人說明抗凝治療的重要性。注意監測國際標準化比率(INR),向病人說明在開始抗凝后1~2周內,為了調整抗凝藥的口服劑量,一般1~3日左右抽血查INR,使之維持在2.0~2.5。指導服用抗凝藥患者的飲食,避免食用含大量維生素K的深綠色葉菜如菠菜,以免影響抗凝效果。嚴密觀察有無牙齦出血、皮下瘀斑、血尿、黑糞、月經量增多等,一旦發現及時報告醫生,結合INR予以調整抗凝劑劑量。

5心理護理

心臟瓣膜病大多數為慢性疾病,病情反復發作,使病人及家屬承受沉重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因而易產生焦慮、恐懼、消極等不良情緒,護士應關心病人,評估病人存在的心理問題,采取針對性措施,使病人保持精神愉快,避免情緒激動,防止活動和激動而引發急性心衰。護理人員跟病人多交流、解釋,讓病人樹立信心,戰勝疾病。

6并發癥的護理

栓塞:以腦動脈栓塞多見,可出現頭暈、失語、肢體功能障礙,甚至昏迷、腦疝等征象;外周動脈栓塞表現為肢體末端蒼白、疼痛、壞死;累及肺部常表現為突發胸痛、氣促、發紺、咯血等;累及腎臟可致腎絞痛及血尿等。對有房顫患者及心臟腔內血栓形成的患者應加強病情觀察,重點觀察瞳孔、神志、肢體活動及皮膚溫度等,有異常及早報告醫生并協助處理。

參考文獻:

[1]方文,陳永彤,梁繼娟,等.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康復干預對早期生存質量的影響[J].2002,6(8):1106-1107.

[2]孫田杰,沙儒.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病人心理壓力的評估[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9):645-647.

[3]張冬梅.現代醫學模式與心理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04,20(9):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