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治療護理運用
時間:2022-06-17 09:08:00
導語:癌痛治療護理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癌痛從心理、生理、精神和社會多個方面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其甚至超越癌癥本身,讓不少癌癥患者喪失求生意志。研究[1]表明,癌痛得不到充分的治療和護理屬于普遍現象,控制癌痛是不容忽視的全球性公共健康問題。WHO提出的癌癥三階梯止痛的應用可以使90%的癌痛患者達到無痛[2],但有部分癌痛患者接受三階梯治療后,仍然出現劇痛,或有些患者因藥物禁忌證及毒副反應等而不能接受正規的三階梯治療。因此,掌握正確的疼痛評估方法,實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和完善的護理,對三階梯止痛的實施、提高癌痛患者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科室自2011年9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癌痛患者120例,均未接受過系統三階梯治療,預計生存期大于6個月,文化水平初中以上。
1.2療效評價方法
采用數字分級法(NRS)評估患者疼痛程度。用0~10的數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為無痛,10為最劇烈疼痛,讓患者圈出最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數字:0為無痛,1~3為輕度痛,4~6為中度痛,7~10為重度痛。生活質量用療效評定標準來衡量,完全緩解(CR):疼痛完全消失、疼痛間隔時間明顯延長,疼痛分級達0度;明顯緩解(PR):疼痛明顯減輕,日常生活、飲食、睡眠基本不受影響,疼痛時間縮短、間隔時間延長,疼痛程度可降低1~2度;輕度緩解(MR):疼痛依然存在但減輕,日常生活、飲食、睡眠有一定程度改善,疼痛時間與間隔時間無明顯改變。
1.3處理方法
對照組嚴格按照三階梯治療:以對乙酰氨基酚或非甾體抗炎藥作為止痛的起始治療。應用阿司匹林作為試驗藥物。當這些治療不充分時再逐步升級為弱阿片類藥物,以曲馬多緩釋片作為試驗藥物,根據疼痛的病理生理狀態決定是否聯合應用輔助藥物。重度癌痛或第二階梯治療無效者可選用強阿片類藥物,如嗎啡等。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輔以相應的護理干預:1)加強患者疼痛護理教育,提高癌痛患者對疼痛的認識,告知不論麻醉藥劑量多大、用藥多久,麻醉鎮痛時其成癮性<1%,同時應熱情主動與患者交流,有關專家認為,教育是改善疼痛護理質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2)實施相應的心理指導,讓患者明白疼痛是無益的,免于疼痛是自己的權利。認真聽取患者的主訴[3],指導其進行不同心理療法,這對緩解疼痛有積極作用;3)嚴密觀察患者用藥反應,尤其是首次應用止痛藥或更換另一種止痛藥者,及時與醫生溝通,既要使患者能夠獲得最佳療效,又要使藥物毒副反應(如惡心、嘔吐、便秘、過度鎮靜等)降到最低。總之,用藥應根據病情和疼痛程度,因人而異,注重效果,改變傳統的以患者耐受為主、延長給藥間隔、減少藥量、防止藥物成癮的觀念,按時給藥,使疼痛在尚未開始或剛開始時便得到控制。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對照組NRS>4者26例(43.33%),出現藥物毒副反應者52例(86.67%),獲得PR+CR者19例(31.67%);試驗組NRS>4者4例(6.67%),出現藥物毒副反應者16例(26.67%),獲得PR+CR者56例(93.33%),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癌痛已然成為全球關注問題,癌痛日、癌痛周的出現表明癌痛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關注,作為第5大生命體征的疼痛困擾著無數癌癥患者,WHO提出的癌癥三階梯止痛的應用可以使90%的癌痛患者達到無痛[2,4]。但受傳統觀念影響,在三階梯治療實施過程中多數患者及家屬懼怕成癮,采取按需用藥而非按時用藥,疼時才用,還有部分患者因藥物毒副反應而不愿繼續服用,不但未使自己擺脫疼痛,還會提高其對疼痛的警覺和恐懼,進而形成惡性循環。通過我們護理人員相應的知識宣教、心理護理及給藥護理,提高了患者治療依從性、減輕了痛苦、提高了生存質量。總之,輔以相應護理干預不但可減輕或控制疼痛,還能為進一步抗癌治療提供機會和時間。
- 上一篇:口岸辦文明科室創建方案
- 下一篇:口岸辦黨組織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