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瘡護理新成果
時間:2022-07-12 03:25:30
導語:褥瘡護理新成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褥褥瘡主要是由于長期受壓而使血液循環發生障礙或者神經營養發生紊亂,使得局部組織營養不良、細胞缺血而引發的軟組織壞死,是一種常見的發生在昏迷、營養不良或者長期臥床不起的嚴重疾病患者身上的并發癥。褥瘡的產生往往會加重患者基礎疾病的病情,并使病程延長,嚴重的甚至會繼發其他感染,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危害。褥瘡護理是護理人員必須面對并解決的難題,筆者積累多年的褥瘡護理經驗,對褥瘡護理新進展做出簡要介紹。
1褥瘡產生的危險因素
1.1外部危險因素
褥瘡產生的外部危險因素主要是壓力因素及環境因素,患者往往因為處在潮濕的環境中、身體受到壓力壓迫而又長期不動而產生褥瘡。外部壓力通過施加于患者骨骼的突出位置,使得施壓部位局部血液循環障礙,長期如此就會產生褥瘡。劉長云[1]認為皮下的軟組織,尤其是骨隆突位置的皮下軟組織,極容易因為體重壓力超過毛細血管所能承受的壓力而引發局部血流阻斷,造成局部缺氧,局部缺氧持續2h左右就會產生褥瘡。
1.2患者個體因素
褥瘡多發于老年患者,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機體免疫力下降、認知能力降低、大小便失禁,而又長期臥床而無法翻身。有腎病綜合征、糖尿病、高血壓等嚴重負氮平衡疾病的患者,由于代謝功能紊亂,患者體質較虛弱,抵抗疾病能力下降,極容易因為軟組織血液循環障礙或者組織損耗而缺乏營養而引發褥瘡。
1.3其他危險因素
褥瘡產生的其他危險因素主要是經濟條件、護理技術等主觀因素。如部分患者由于經濟原因,在褥瘡發生早期沒能到醫院進行及時治療,加重褥瘡癥狀,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對于患者家屬而言,90%左右的患者家屬不知如何預防褥瘡的發生,褥瘡發生后不知如何護理,使得患者出現大面積的嚴重褥瘡。
2褥瘡的預防
2.1防止患者長時間受壓
護理人員應定期幫患者翻身,通常1~2h翻一次身,翻身過程中要避免患者受到推、拉而造成皮膚損傷,在患者骨骼突出部位墊上海面墊、氣墊等,防治患者因長時間受壓而是血液循環障礙而引發褥瘡。
2.2保持環境干燥
干燥的環境能有效抑制病菌的傳播,有利于預防褥瘡的產生。護理人員應保持病房的整潔、衛生,患者衣物、床單都要平整、干凈、干燥。盡量避免使用脫瓷生活用具,防止損傷皮膚。患者在大小便后,應立即清洗干凈。
2.3改善患者營養狀況
患者要多攝入維生素、蛋白質含量高、容易消化的事物,以此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對于無法進食的患者,可以進行鼻飼法或者靜脈外營養,定期對患者營養狀況進行監測。
2.4定期對患者進行檢查
定期對患者進行檢查,并給與適當按摩,使用0.5%的碘酊涂抹于患者的骶尾部、耳廓、足跟、肩胛部等容易產生褥瘡的部位,對于長期受壓迫骨骼的突出位置,應從中心逐漸向外涂抹,待干后再涂一次。
3褥瘡患者的護理
對于褥瘡患者的護理,應根據不同時期的褥瘡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法。
3.1Ⅰ期褥瘡患者的護理
Ⅰ期褥瘡,也稱為淤血紅潤期褥瘡,患者骨骼突出部位的皮膚剛開始出現紅、腫、熱、痛等感覺。這時候要結合基礎疾病的治療情況,采取預防措施,如提高幫助患者翻身的頻率等。張小冬[2]對于患者產生褥瘡的局部皮膚使用0.5%~1%的碘酊進行消毒,3~5d褥瘡即可治愈。
3.2Ⅱ-Ⅲ期褥瘡患者的護理
Ⅱ期褥瘡,也稱為炎性浸潤期褥瘡,患者褥瘡局部血液循環得不到任何改善,產生皮下硬結,皮膚表面有水泡產生,呈紫紅色。Ⅲ期褥瘡,也稱為潰瘍期褥瘡,患者的靜脈回流嚴重受阻,組織缺血嚴重,有血栓形成,潰瘍處有膿性液體,嚴重的可引發敗血癥。唐玉磊[3]使用直流電藥物離子以及高頻電療對Ⅱ-Ⅲ期褥瘡患者進行護理,具體操作為:使用1%的氯化鉀、5%的努夫卡因以及10%的硫酸鎂涂于患處,3次/d;同時用雞蛋清清洗創面,祛除患者褥瘡處的壞死組織,修復創面,預防感染,護理效果顯著。
3.3Ⅳ期褥瘡患者的護理
Ⅳ期褥瘡,也稱為壞死潰瘍期褥瘡,此時的潰瘍已深入骨骼。這時候應將壞死組織徹底清除,并保證引流順暢。陳海青[4]在患處分別使用生理鹽水、雙氧水沖洗擦拭,將患處表面吹干后,涂適量的抗生素,預防感染。劉東梅[5]則使用濕潤燒傷膏涂于患者潰瘍部位大約1毫米厚,然后再使用凡士林油紗布將創面覆蓋后使用無菌紗布進行包扎,無菌紗布包扎的厚度應盡量與患處周圍皮膚拉平,每天要換藥3次,潰瘍嚴重的可以增加換藥次數。對于皮下潛行的褥瘡區域,可是將濕潤燒傷膏制作成油紗,將腔隙填充,在適用凡士林油紗布進行覆蓋,而后包扎。
- 上一篇:衛生局行風建設安排意見
- 下一篇:沈陽文化發展狀況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