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細菌性痢疾護理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30 11:01:00

導語:急性細菌性痢疾護理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急性細菌性痢疾護理分析論文

【關鍵詞】急性細菌性痢疾

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我院共收治57例急性細菌性痢疾患者,通過加強一般護理和對癥護理,避免院內交叉感染和并發癥的發生,全部治愈出院,效果良好。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57例,男38例,女19例,年齡4/12歲~73歲,學齡前兒童34例,住院5d~13d,平均8d,全部治愈出院,無一例出現并發癥或轉為慢性菌痢。

2護理

2.1一般護理

2.1.1健康教育[1]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注意環境衛生和飲食衛生的意義,防蠅滅蠅,不吃生冷蔬菜,不吃不潔瓜果,不吃腐敗、變質食物,不吃未處理的剩飯,不飲生水及未消毒處理的牛奶;個人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用流水肥皂洗手,交待陪人應與患者分開用餐,住院期間禁止外出活動。

2.1.2休息患者居住的病室應有紗窗、紗門等防蠅設備,室內保持安靜、涼爽,利于患者休息。典型菌痢發作的患者有發熱等中毒癥狀,排便頻繁,疲憊無力;重者出現脫水,酸中毒等;均需絕對臥床休息,避免患者用力。中毒癥狀,病情緩解后可下床活動,逐步增加活動量。

2.1.3飲食菌痢發作開始時,頻繁腹瀉伴有嘔吐的患者需暫禁飲食,由靜脈補充水分和熱量。嘔吐停止后即可給予果汁水、淡糖茶水等飲料,但不能用冷飲以免加劇胃腸蠕動。大便次數減少,黏液血便改善后,可增加含脂肪量少的流質飲食,如米湯、藕粉、稀釋的脫脂奶或酸奶等,需避免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及調料,并采用少量多餐法。至恢復期飲食量逐漸增加。給予流質、半流質,如米粥、豆漿、面條、餅干、蛋糕等,輔以少渣菜。如患者已能適應上述飲食,則轉為高蛋白普通飲食。

2.1.4口腔護理菌痢發作期因口腔不潔而發生口腔炎或中耳炎等并發癥。每日常規給予生理鹽水或朵貝爾試液口腔護理2次,每餐前后用溫開水漱口。口唇干裂者涂石蠟油。

2.1.5皮膚護理嬰幼兒患者在大小便后及時更換尿布,用溫水擦洗臀部,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大便次數頻繁或大便失禁的病人,肛門周圍可涂以凡士林,以防肛門周圍糜爛。

2.1.6大便標本的采集常規檢查的標本應在便后立即采集送檢,最遲不超過3h,以免細胞成分破壞。標本應取膿血部分,便于觀察病理成分。培養細菌的標本,則以黏液微帶血的部分陽性率最高,其次為膿血部分,并盡快送檢驗室培養。

2.1.7消毒隔離按腸道傳染病隔離。隔離患者至癥狀完全消失,大便外觀正常,鏡檢每高倍視野白細胞不超過3個,停藥后大便連續培養2次~3次(每日或隔日送培養一次)陰性為止。病人的大便一般用1/5糞量的干漂白粉,攪拌均勻后放置1h~2h方可倒入廁所下水道;病人用過的餐具、被大便污染的衣物應隨時消毒,可采用煮沸法或“84”消毒液、漂白粉等含氯消毒液浸泡、清洗。

2.2對癥護理

2.2.1腹痛、腹瀉及里急后重腹瀉本身雖給患者造成痛苦,但同時有利于炎癥分泌物及痢疾桿菌排出體外。已經證實在病原菌未被控制的情況下,對急性發作期的病人給予作用較強的止瀉劑能導致中毒癥狀加重及病程延長,相反給予瀉藥之后反能使大便次數減少,里急后重減輕,因而對癥處理要因勢利導。對腹部絞痛及里急后重嚴重者,可采取腹部保暖及禁食冷飲來緩和患者過度的胃腸痙攣,也可遵醫囑用6542、阿托品或適量鎮靜劑,必要時用2%鹽水清潔灌腸,液體溫度在38℃以下。

2.2.2高熱高熱是急性典型菌痢常見的臨床癥狀,而且有時高熱本身是大腦受損的一個表現,因此出現高熱時應及時處理。應在嚴密觀察下,以采用物理降溫為宜。可頭部冷敷和全身溫水或溫水酒精擦浴,擦浴的水或酒精溫度以接近患者的體溫為宜,酒精的濃度為30%~50%。勿用涼水或涼酒精,以免使患者產生冷覺,使血管收縮,散熱減少,還可給予低溫鹽水灌腸降溫。遵醫囑謹慎給予藥物降溫,以免引起大汗虛脫,給病人帶來不良影響。用藥后密切觀察出汗情況及生命體征的變化,每2h測量1次。

2.2.3驚厥高熱是常見的誘因。驚厥發作時,應有專人守護,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給予面罩吸氧。為防止舌咬傷可用紗布包裹壓舌板墊于上下齒間,不必用金屬開口器以免顧此失彼損傷病人的牙齒。遵醫囑給予水合氯醛灌腸,安定或異戊巴比妥鈉靜脈注射。根據病人具體情況酌情給予20%甘露醇,1g/kg~2g/kg,必要時每6h~8h重復給藥。

2.3出院指導囑患者出院后避免過度勞累,飲食要有規律,勿暴飲暴食,注意飲食衛生,避免受涼,預防感冒。

參考文獻:

[1]王季午.傳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