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型教學在護理專業中實行

時間:2022-04-01 03:09:00

導語:臨床型教學在護理專業中實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臨床型教學在護理專業中實行

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及人們對健康保健要求的不斷提高,市場急需技能型、應用型護理人才。這就要求護理專業的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之前,必須得到高質量高水平思維方式、判斷溝通應變和動手等能力的培訓[1,2]。傳統教學模式已不適用于現代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3]。近年來,護士執業能力問題也引起我國學術界部分學者的關注[4],為了探索培養技能型、應用型護理專業人才的教學方法,適應市場需求,2005年起,我們就護理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有效探索,通過改革護理教學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即采用緊密結合臨床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F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南華大學醫學專科部2005級護理專業學生,共209人。

1.2方法

1.2.1分組

采用實驗性研究方法將209名護生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100人,對照組109人,分別采用臨床型創新教學模式和傳統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1.2.2研究場所

實驗組及對照組實踐性教學環節均在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和南華大學醫學??撇績冗M行。

1.2.3教學實施方法

1.2.3.1實驗組采用創新教學方法

將實驗組100人分成15個小組,每組6人或7人,每組設小組長1名。在不影響學校課堂教學的前提下,從第1學年第2學期開始,有計劃地組織臨床實踐。第1學年,每周8個學時分4次,即2個上午(07:00~09:00)和2個下午(16:30~18:30)分組到醫院各臨床科室在臨床老師的指導下為病人做義工服務。第2學年,每周12個學時分3次即2個上午(08:00~12:00)和1個下午(14:00~18:00)分組到醫院各臨床科室見習。設總見習指導老師1名,對整個見習情況進行指導、督促與評價。見習期間以觀摩為主,可在帶教老師和臨床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健康教育,學習與病人進行溝通,從事一般的基礎護理工作,如晨晚間護理、生活護理等。理論課程見習、操作等教學,要求各臨床科室見習指導老師結合學生正在學習的課程及??铺攸c,每周集中講授1學時。第3學年,按原計劃進行臨床實習10個月。

1.2.3.2對照組教學方法

按傳統教學計劃組織教學,即第1學年全為理論教學,在第2學年仍堅持以理論課為主,基本技能模擬訓練,按教學大綱進行臨床見習。第3學年進行臨床實習10個月。

1.2.4評價方法

1.2.4.1理論知識評價理論考試均在課程學習結束后采用同一試卷,同時進行考試。全部臨床課程學習完畢后,對兩組護生臨床課程成績進行統計。

1.2.4.2操作技能評價

在第6學期末(臨床實習完成后)進行,成立人員固定的考核小組,采用單盲法,即考核組成員不清楚哪些學生屬于實驗組或對照組,用隨機化方法抽取考核項目,進行考核。

1.2.4.3綜合能力評價

采用自制的學生綜合能力評價表,內容包括評判性思維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動手能力及創造能力、評估及觀察能力、學習能力、管理能力、基礎知識過硬、對護理專業的認知度等8個方面,每項設優、良、中、差4個等級。表格由臨床科室帶教老師在學生結束實習時填寫。為了打消臨床帶教老師的顧慮,如實評價護生的實際能力,表格填寫后不與學生見面。

1.2.5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結果

兩組護生操作技能與理論考試成績比較(見表1)

3討論

3.1緊密結合臨床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護理教學效果

緊密結合臨床的教學模式通過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的不斷循環,使理論與實踐有效的結合,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學得更好、知識點掌握得更牢。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組護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和操作技能考試成績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2緊密結合臨床的教學模式有利于護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護理教學中均采用理論與實踐分階段教學法,理論學習未結合臨床實踐,死記空洞的知識點,很難消化,教學內容與臨床脫節,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興趣難以激發,興趣的缺乏常導致認識的偏差與厭倦的心態,限制了護生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臨床的護理教學模式,讓護生提早接觸臨床,從最初的感知護理,漸漸地接近護理,到最后的真正走進護理,為護生的專業理論學習提供了理性思考的基礎,無需死記硬背。同時臨床的豐富資源為護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能充分發揮護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護生的學習熱情,從而主動學習與溝通,增強護生對專業的認識。接觸病人培養愛心、同情心,提高對專業的認同感,有助于護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從表3可以看出,新的教學模式下,實驗組護生的評判思維能力、溝通與合作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評估及觀察能力、管理領導能力、對護理專業的熱愛度均優于對照組(P<0.05),而兩組學生的學習能力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學習能力的提高有待于護生長期的努力與不斷的積累。

目前,在國內外醫學院校的理論課教學中,相繼嘗試了很多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在見習與實習課教學中,特別是臨床護理見習、實習課教學方面的探討較少[5],只有不斷創新護理教學模式,才能跟得上飛速發展的醫療護理事業,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身心健康需要,才能培養出一批職業道德高尚,護理技術精湛的護理人才,服務于人民,為社會做出了貢獻。因此,課程學習階段進一步強化臨床實踐教學勢在必行,緊密結合臨床的護理教學模式適合于現代護理人才的培養,而如何尋找更好的護理教學模式仍有待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