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內科新護士帶教管理研究

時間:2022-05-07 04:03:00

導語:消化內科新護士帶教管理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消化內科新護士帶教管理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月消化內科接收的24名新護士(含借入)進行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12名。對照組平均年齡(21.28±2.54)歲,其中本科4名,大專6名,中專2名。研究組平均年齡(21.76±2.46)歲,其中本科3名,大專7名,中專2名。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帶教模式進行培訓,包括基礎護理、消化內科專業護理知識、實踐操作等。研究組應用層級培訓模式進行培訓:(1)職前培訓:轉變新護士只重視臨床技能和實際操作,不重視溝通和交流等思想觀念,樹立患者為中心的理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惑及問題,對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要盡量滿足。加強新護士法律意識的培養,按規范進行操作和護理。(2)班前培訓:帶領新護士熟悉消化內科的環境,詳細講解消化內科的相關規范、制度、醫療器械的使用和管理辦法、注意事項、安全防范等,采用大課方式,傳授基礎護士知識、專業技能、安全處理辦法等,重點傳授消化內科護理操作技能,包括:皮下注射、無菌操作、靜脈通道建立、心肺復蘇、灌腸等專業操作,同時帶教護士親身示范,便于新護士理解。(3)正式入職前培訓:確定消化內科護理帶教目標,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邀請專家對新護士進行培訓,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實行一對一的責任帶教,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進行檢測和評估,可建立績效機制,將護士的工作表現和能力與獎金掛鉤,調動新護士的的工作積極性。1.3觀察指標。將自制理論和技能考核考試進行應用,評定兩組新護士的業務水平。滿分100分,優良85-100分,合格60-84分,不合格60分以下,分數越高代表越好,反之則差。綜合能力評估涵蓋理論知識、基礎護理、專業操作、法律意識、職業道德等五個方面的內容,滿分100分。1.4統計學方法。研究數據均納入SPSS21.0進行統計分析,綜合能力各項指標評分及考核結果都采用計量資料T檢驗,檢驗標準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綜合能力各項指標評分。結果顯示,研究組綜合能力各項指標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2.2比較兩組考核結果。結果顯示,研究組各項理論知識和能力掌握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消化內科疾病包括急性膽囊炎、消化道大出血等,發病較急,復發率高[1]。面對該科室的疾病,相關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基礎性的護理知識,同時還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能有效處理消化內科中發生的突發事件[2],以此才能滿足消化內科的需求。消化內科工作壓力較大,醫患關系難處理,新護士面臨的挑戰也更大。對此需要采取有效的培訓方式對新護士進行培訓,以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水平,更好的適應消化內科中的工作。

本文對消化內科新護士帶教管理中應用層級培訓的效果進行了研究分析,相比傳統的帶教管理,層級培訓專業性更強,有利于新護士全面了解消化內科的基本情況、熟悉設備操作、治療環境[3]。通過層級培訓,護士的專業知識將更扎實,當發生突發情況,也能有效的處理。在操作方面,也更加專業、規范,整體護理質量也得到了極大提升,同時醫患關系也得到有效改善[4]。研究顯示,消化內科新護士帶教管理中應用層級培訓綜合能力各項指標評分顯著優于常規帶教模式;新護士各項理論知識和能力掌握顯著高于常規帶教模式。綜上所述,消化內科新護士帶教管理中應用層級培訓的效果明顯,新護士各項理論知識掌握良好及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可進行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董樂琦,王珍,鄔利娜,等.消化內科新護士帶教管理中應用層級培訓的效果[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9(5):17-18.

[2]陳燕.層級培訓模式在消化內科新護士帶教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3):114-115.

[3]單小潔,阮安全,等.層級培訓模式在新護士臨床帶教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38(12):64-64.

[4]王蓉,夏云,徐佳英,等.層級培訓模式在消化內科新護士帶教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47(20):144-145.

作者:楊書薪 單位:北京市海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