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回訪單在腎內科管理的應用

時間:2022-02-19 03:44:39

導語:出院回訪單在腎內科管理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出院回訪單在腎內科管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出院回訪單在腎內科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7~2019年醫院腎內科的16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各800例。對照組使用常規腎內科出院患者護理方法,出院前確定患者身體狀況、分發藥物注明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及家屬飲食作息運動建議、簡單電話回訪。觀察組以對照組為基礎,建立出院回訪小組、設計出院回訪單、回訪單討論反饋,出院回訪單分別在出院時和出院6月后對患者進行調查。統計兩組患者的管理效果。結果:對照組腎內科患者自我管理優秀率,顯著低于觀察組(P<0.05)。對照組腎內科患者出院六個月內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高于觀察組腎內科患者(P<0.05)。結論:出院回訪單應用于腎內科管理,可形成監督性質環境,提高腎內科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于患者住院及出院期間認真盡心宣傳飲食、作息、運動建議及注意點,高頻率腎內科護理知識傳播結合針對患者性質的回訪單設置,促進患者實踐要點,從而使患者注重保護自己的健康。

關鍵詞:出院回訪單;腎內科管理;應用

身體排出廢物、保持電解質平衡、過濾葡萄糖、分泌特定激素等功能,都需要依靠腎才能夠完成,當腎臟出現炎癥或某種因素導致功能不全時,其生活質量無疑會下降。醫院腎內科常見類型就有先天性腎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不全、急性腎功能不全、血管炎,這些病癥患者在入院期間將可能運用藥物、微創、手術等調節腎功能狀態,直至達到正常水平范圍[1]。然出院階段的良好狀態,并不代表永恒,腎內科患者在出院之后應對自身嚴格要求,從飲食、作息、用藥規范及運動各方面實踐保障。傳統醫院腎內科護理管理“全面化”特征不顯著,大部分作用力均表現于患者住院期間,患者可能由于個人護理要點掌握不全、自控能力不佳、家人監督不嚴等原因,出現病情反復,多次往返腎內科。醫院于2018年9月對出院回訪單進行應用,針對腎內科患者應掌握知識點及出院后腎內科患者外部監督力量提升,以期健全腎內科管理制度。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7~2019年醫院腎內科的16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配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各800例。參與患者對本次實驗內容均知情,且主觀同意參與此次實驗。對照組常規方法,僅簡單電話回訪,僅了解評估內容。觀察組除沿用常規腎內科管理內容,新增應用出院回訪單設定,作用時效六個月,實踐應用兩次。納入標準,年齡為18~70歲患者。排除標準:惡性腫瘤,認知障礙。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結果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常規方法,僅簡單電話回訪,僅了解評估內容。觀察組除沿用常規腎內科管理內容,新增應用出院回訪單設定,作用時效六個月,實踐應用兩次。(1)常規腎內科管理主要組成內容為四部分:復核出院報告單內容、分發出院后使用藥物、填寫出院記錄單、簡單出院后電話回訪,基本流程合理,但忽略細節。常規模式運用下,護理人員及患者均有可能會出現自我責任心不足、控制能力不佳的狀況。護理人員醫囑宣講不到位或不耐心,患者逃避或不重視出院后護理,傳統管理對此類漏洞鞭長莫及,管理作用力不明顯[2]。部分患者病情反復甚至日趨嚴重,病癥針對性記錄資料亦保存記錄不足,如此一來成為腎內科大隱患。(2)醫院針對問題解決問題,設定應用出院回訪單的腎內科管理制度。①設定管理小組、設計出院回訪單。管理小組人員設定腎內科醫師1名,主管護師1名,責任護士6名,小組內腎內科醫師為輪值式,隨時間而發生變化,選擇范圍為腎內科6名主治醫師。管理小組人員選定,即時成立,展開出院回訪單設計討論,針對腎功能不全、腎病綜合征、血管炎等腎內科常見疾病,回顧性分析院內數據記錄及醫學界學術文獻資料,總結腎內科普通護理知識點、注意點,以及特殊腎內科病癥護理知識點注意點。出院回訪單包含兩類,出院時回訪單及出院六個月時回訪單。出院時回訪單為四大板塊:護理要點掌握考核、日常個性生活事項要點、患者個人信息及出院六月回訪時間、患者建議,護理要點掌握考核以選擇題形式由患者及家屬共同進行。出院六個月時回訪單為五大板塊:護理要點掌握考核、日常個性生活事項要點、患者個人信息及出院六月回訪時間、患者建議、不良癥狀反饋[3],護理要點掌握考核以選擇題形式由患者及家屬共同進行。②規定實踐條件。時間段每日上午8:30~10:30,下午14:30~16:30,回訪前輪值責任護士與家屬約定再行拜訪職能。回訪量:每日回訪責任人1名,回訪患者4~8例,使用醫院局域網存儲數據,人工智能分析腎內科患者分布區域,以地域區塊為依據確定探訪患者名單。③回訪反饋。每兩周管理小組成員據回訪資料,討論患者自覺度,針對回訪患者個人特點給予生活建議,督促病理特征再現者復診,并就出院回訪單患者建議,擇適用而升級腎內科管理審定,最后總結每一位患者的病例特征及要點,紙質歸檔,信息化院內局域網上傳,作為該患者將來腎內科或其他疾病診斷依據[4]。1.3觀察指標。統計兩組腎內科患者自我管理優秀率,統計兩組腎內科患者出院六個月內不良反應發生率。腎內科患者自我管理優秀率評價內容包括飲食、作息、用藥、運動,分為不及格、一般、優秀等。1.4統計學方法。選擇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選擇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腎內科患者自我管理優秀率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腎內科患者自我管理優秀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表1兩組腎內科患者自我管理優秀率比較(例)組別不及格一般優秀優秀率(%)對照組1210068886.00觀察組36073792.13t45.69P<0.052.2兩組腎內科患者出院六個月內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腎內科患者出院六個月內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出院回訪單在腎內科的運用必將引起醫學界廣泛關注,“雙重監督+未來診斷依據”特性,對于腎內科現階段管理不足問題無疑是一個極其優秀的解決方案。緩治療慢恢復,爭取打好身體底子,腎臟運行機制特殊,具有篩選功能,飲食生活作息不重視,腎臟區域易出現過勞篩選,效率下降有害物質留存體內,不斷循環不斷作用,最終形成多重腎臟傷害因素作用力。住院期間護理及出院后護理,應享有同等待遇,一視同仁方可快樂生活,出院回訪單將會成為催化劑[5]。設定出院回訪單,于腎內科護理人員責任心、專業技能是反饋提升機制,即時可得反響,工作積極性提高,生活充滿動力,不再得過且過,于腎內科患者就像是六個月的“高考”準備期,實踐、熟悉、慣性化護理要點,形成下意識為自己負責的良好習慣。不管是腎內科還是其他科室,出院回訪單均有用武之地,患者個人身體信息、重要個人日常活動習慣、腎內科復診發生率,可作為基礎幫助診斷。

綜上,出院回訪單運用在腎內科管理中,提高醫療人員工作技能責任心,強化患者自我控制能力,對非腎臟代替治療術等普通腎病患者,具有顯著減少出入醫院次數效果。

參考文獻

[1]秦君玫,王彩虹.ICU醫護共同查房的臨床效應[J].全科護理,2011,9(2):534.

[2]劉正菊,田雪南.優質護理服務在腎內科開展的實踐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3(16):308309.

[3]林秀英.5S管理模式在急診科藥品管理中的運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2):6567.

[4]趙健秋.風險管理在腎內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3,4(4):363364.

[5]高云,吳冠虹,郭建平,等.“1+3”回訪管理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天津護理,2018,26(5):520522.

作者:段茹榮 單位:1.浙江中醫藥大學 2.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