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分析

時間:2022-08-06 11:05:20

導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分析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德才兼備、又專又紅的新一代接班人,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將人文關懷思想注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提升其工作質量的內在需要。但在長期實踐中,高校教育者缺乏對人文關懷理念的認識,導致人文關懷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缺失。因此,本文從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工作取得的成就出發,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對構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體系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社會對物質和精神的需求也逐漸增加,這對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已成為新時代高校的工作重點。而人文關懷與思想政治教育有著密切關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順應了時代的需要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潮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既能對大學生進行全方面的人文關照,又能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一、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取得的成就

(一)人文關懷的環境明顯改善

隨著新時代國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理念的重視,高校人文關懷的環境也得到明顯的改善。高校人文關懷環境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兩部分。硬環境主要體現在高校教學樓、教學用具、多媒體等基礎設施上,在原有硬件設施完善的基礎上配備體現人文關懷的校園自然景觀,使得高校大學生的壓力得以疏解。軟環境主要體現在以校風校訓為核心的精神人文環境,高校通過打造獨具自身學校特色的校風校訓,使其發揮高校人文環境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二)人文關懷的理念顯著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關懷理念在開展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教育部高度重視高校人文關懷理念的落實,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而各高校在認真學習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相關政策的同時,也在逐步關注和認可人文關懷理念。現階段,各高校就人文關懷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已達成共識,這種共識既體現在標語口號層面,也體現在課程設置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層面。

(三)人文關懷的主體意識逐漸增強

大學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因此人文關懷主體意識的增強主要體現在大學生主體意識的增強,一是獨立意識,在高校教育中逐步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獨立完成自身學習生活的相關事宜;二是主動意識,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引導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步入社會、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奠定了基礎;三是創造意識,它是對學生主體意識的進一步提升,高校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基礎上,通過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和提供雄厚的師資力量,加強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四)人文關懷的實踐途徑得到拓展

隨著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深入研究,人文關懷的實踐途徑也在進一步拓展。高校將人文關懷從課堂延伸到課外,一方面帶領學生參觀校史館、紅色革命根據地以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身臨其境的直觀性教育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如近年來熱門的“三下鄉”活動,通過在實踐中不斷磨練和完善自我。除此之外,各高校通過輔導員進駐學生宿舍,以及利用“兩微一端”等途徑給學生們送去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關懷,且效果甚佳。

二、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人文關懷差異化較弱

目前,高校教育者對學生的管理重心依然停留在學業上,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依然采用統一規范的標準來進行,而新時代學生從小的成長環境、受教育背景、學習基礎等都會形成個性化差異的現狀,標準化的教育模式必然導致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差異化不足。

(二)相關制度保障缺乏

建立完善的人文關懷制度是開展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工作的前提,而現有的教育體系中缺乏相關人文關懷體系的構建。從前期的教育者篩選、準入機制到人文素養的培訓體系以及人文關懷效果的考核等無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實施的必要因素。

(三)師生雙向交流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要想達到最佳效果必須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就思想、情感、價值等方面進行相互溝通。目前,高校師生之間普遍存在單向交流的現象,教育者無法真正了解到學生最真實的心理狀況、心理需求,而造成新時代高校師生交流不暢最主要的原因是相關的人文關懷載體不足,一方面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無法多渠道體現人文關懷,另一方面學生與教育者進行溝通的媒介也較少。

三、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體系構建

(一)優化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環境建設

高校人文環境是高校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通過完備的物質環境、和諧的精神環境以及文明的網絡環境來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環境建設,使得受教育者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完成教育過程。體現人文關懷的物質環境在于給學生提供學習和生活的場所,既要讓學生感受到充分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又要在無聲處幫助學生釋放壓力。精神環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營造和諧精神環境的重要載體,校風校訓則是和諧精神環境的主要體現。因此,注入人文關懷的高校精神環境要滲透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目標、提升信念、追求理想。而隨著互聯網的應用,網絡環境儼然成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環境建設方面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此,構建文明的網絡環境才是環境建設中人文關懷的重要體現,在占據網絡思想教育陣地的同時要配備高素養工作人員來運營網絡陣地,營造文明網絡環境。

(二)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隊伍建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擔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肩負著塑造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等重要責任。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隊伍建設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篩選和準入門檻,在原有選擇經驗豐富教育者的基礎上,要注重其身上所具備的人文關懷素養,這是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前提。其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文素養培訓,在教育者入職前進行崗前培訓,在職期間組織大家定期進行相關理論、技巧的培訓和研修,這是思想政治隊伍建設的基礎。最后,建立思政治教育者的考核和評價機制,一方面對具有較高人文關懷素養的教育者進行獎勵,起到激勵、示范的作用,另一方面對缺乏人文關懷素養的教育者進行懲戒,起到警示、約束的作用。這是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的關鍵。

(三)拓展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載體建設

高校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過程中,文化、活動、網絡三方面都不能缺失。文化層面包括物質文化載體和精神文化載體,在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載體建設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宿舍、教學樓、圖書館等物質文化載體的建設,又要注重高雅文化走入校園等精神文化載體的建設,二者相互結合,才能在各方面為學生送去人文關懷。活動層面,校內積極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專題講座、學術報告等“第二課堂”,校外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將人文知識投放于實踐中去感悟以達到人文關懷的內化作用。網絡層面,隨著新媒體的應用而生,人文關懷的載體離不開網絡,各高校可以網絡平臺為載體打起師生之間溝通的橋梁,而這些被學生多喜愛的網絡平臺也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接受度和有效性。總而言之,人文關懷體系的構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需要,是滿足當代大學生切實需要的具體表現,是培養新時代綜合發展大學生的重要途徑。筆者認為,從人文關懷的環境、隊伍、載體三方面構建高校人文關懷體系可以全方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促進新時代青年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曾長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邏輯關系、現實挑戰和提升路徑[J].高教探索,2020(3).

[2]李強.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基本理論、方法和技術探究———評《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理論與方法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6).

[3]王曉婷,馬桂芬.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人文關懷之維[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21).

[4]趙雪.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一體化的內涵與發展———評《思想政治教育人性走向: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一體化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9(5).

[5]劉蕊,王岳喜.自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人文關懷的現實際遇與創新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10).

[6]成永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關懷的融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6).

[7]曾永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評價的人文關懷之維[J].思想教育研究,2018(5).

[8]薛賽男.人文關懷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J].現代教育管理,2016(6).

[9]黃進.人文關懷視閾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淺析[J].江蘇高教,2016(1).

作者:李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