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心理護理探析論文
時間:2022-10-19 01:34:00
導語:冠心病患者心理護理探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冠心病
【摘要】冠心病是一種身心疾病,不僅需要藥物治療,而且需要精心護理和健康教育。通過對不同病情冠心病患者分別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健康教育,可使患者養成有益的健康行為,促進患者身心康復。
【關鍵詞】冠心病;心理護理;健康教育
在護理工作中,筆者通過對患者及家屬傳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及護理知識,調動患者及家屬積極參與醫療護理活動,認真分析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反應,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1],提高了患者自我護理保健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98例均為2002年9月~2005年9月收入的住院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1]。病例中男65例,女33例;年齡47~76歲;離休人員36例,退休人員62例;文化程度大專以上30例,中專以下68例;病史在1年以內有20例,1年以上52例,其余26例為初發病例。
2實施方法
收集患者健康問題,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況、心理狀態、社會背景、文化程度、生活習慣、經濟狀況,并查閱門診病歷,有針對性地制定護理和健康教育計劃。
確定健康教育方式,盡量符合個體化患者的需要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指導。如文字卡片與口頭講解相結合;提問與討論相結合;示教與自學相結合。
3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內容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問題可由多種原因誘發:如社會心理應激、精神緊張、吸煙酗酒、情緒波動等,經臨床觀察,這些患者突出的心理狀態表現為焦慮、憂慮、恐懼、否認、角色紊亂等[2]。針對患者的不同心理在實施治療護理的同時做好心理護理。
3.1焦慮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由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呈晝夜變化,患者對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常常產生焦慮心理,特別當心律失常頻繁發作時,患者顧慮重重,心神不定[3],焦慮不安,睡眠減少,情緒低落,使原有病情加重。針對這樣的患者,要充分了解他們的個性,講述有關本病的知識,給予耐心的心理疏導,穩定其情緒,使其正確理解護理要求,從焦慮狀態中解脫出來,消除疑慮,自覺配合治療和護理。
3.2緊張恐懼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恐懼心理在臨床上常常表現為緊張狀態。冠心病患者常在夜間發作或夜間癥狀加重,有的患者每到晚上睡覺前即開始精神緊張,有的患者看到搶救別的患者而緊張恐懼,有的患者看到一些搶救儀器及吸氧的裝置精神就緊張,促使病情加重。針對這種心態,患者入院后即以熱情親切的態度與之接觸,主動介紹監護室的環境,用穩重嫻熟的操作取得患者的信任。同時,運用暗示、說服、示范、誘導等方法,讓患者學會放松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緊張心理因素,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產生信賴感和安全感,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3.3憂慮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憂慮心理在臨床上表現為對未來事件及其結果的擔憂。多見于緩解和恢復期的患者,這類患者擔憂冠心病復發,擔心出院后病情發作得不到醫護人員的及時治療和照顧。有的患者愿意讓一直負責他的醫生治療,擔心更換醫生后,不了解病情而延誤治療。針對這種心理,我們制定措施,加強有關疾病知識的宣傳教育,讓患者及家屬了解掌握冠心病的發生機制、治療休養中的注意事項及自我保健自我救護等知識。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表明患者病情好轉,緩解期只要耐心堅持治療,定期隨診復查,精神開朗,查明并避免誘發因素,就可減少或不再發作。
3.4否認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有的患者不承認自己有病或病情加重,對可能發生的嚴重后果缺乏思想準備,相信自己的身體會抵抗所有疾病或者根本不相信以往健壯的身體會得病。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主動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和醫生的診斷告訴患者,使患者認識疾病的程度,通過一段時間的心理疏導,使患者承認患病,同時講解病情,介紹當前冠心病研究的進展,明確指出冠心病不是不治之癥,回避只能對自己不利。同時結合本病房一些冠心病治愈的實例現身說法,請病情緩解的患者介紹自己在治療過程中的切身體會,以增強患者信心,使患者認清疾病,配合治療。
3.5角色紊亂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我們最常用的方法是介紹同種患者康復的病例,創造機會讓患者與康復者見面,讓他們之間直接交談,進行雙向信息交流。由于介紹者與聽者之間相同的角色,患者心理容易接受,直觀形象地看到疾病是可以康復的,增強了戰勝疾病的信心。
3.6滿足患者對疾病有關知識的需求心理給患者講解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冠心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一系列變化過程。心絞痛的誘因、治療藥物的使用方法、作用、副作用。告訴患者每項檢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項,檢查后及時將檢查結果反饋給患者。
4效果
通過對冠心病患者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教會患者自我護理的知識和技術,有助于患者主動參與,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控制疾病的發展,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促進其功能恢復和心理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患者及家屬對護士有了信任感,縮短了護患距離,加深了護患感情,提高了患者的保健意識和生存質量,促進了護理學科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占潔.急性心肌梗塞后胸痛的護理.實用護理雜志,2001,17(8):347.
2張黎明.臨床心理護理方法探討.實用護理雜志,2003,9(1):49.
3梅靜,李淑榮,常青.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實施早期康復指導臨床觀察研究.解放軍護理雜志,2000,17(8):7.
- 上一篇:市加強消防工作實施意見
- 下一篇:涉農資金支持新民居建設的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