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手術室輸血護理流程遵照的必要性論文
時間:2022-11-18 09:33:00
導語:醫院手術室輸血護理流程遵照的必要性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研究探討護理程序在手術室輸血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對1550例手術室輸血病人按護理程序的方法步驟進行護理。結果本組1550例病人按護理程序進行護理,無一例發生不良反應。結論對手術室輸血病人按護理程序進行護理能避免或減少輸血反應,保證病人術中輸血安全。
【關鍵詞】護理程序;手術室;輸血
手術室輸血是根據術中患者病情的需要,其主要特點是根據術中失血情況進行輸注,預防低血容性休克的發生。
近年來在國內時有輸血事故發生,而手術室是輸血差錯事故的高發區。差錯事故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醫護人員工作責任心不強,在執行各種操作時未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而致。我院均采用成分輸血,常用紅細胞懸液、血漿、血小板、冷沉淀等。近年來,我科開展了護理程序在手術室輸血的研究與探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達到了安全輸血的目的,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我科2008年9月—2009年12月對1550例病人進行了術中輸血,男840例,女710例;60歲以上550例,18~60歲780例,3~18歲220例。全麻820例,腰硬聯合麻醉475例,臂叢麻醉255例。輸紅細胞懸液及血漿1550例,其中加輸冷沉淀及血小板55例。
2護理程序步驟
2.1評估評估是護理程序的第一步[1],護理人員首先要了解手術室輸血的特點;手術病人的基本情況,如年齡、病情、既往有無輸血史、手術時間的長短、術中估計出血量;了解成分輸血的基本知識,包括:成分血的種類、保存方法、注意事項、使用方法及不良反應的處理措施等。
2.2診斷在評估的基礎上,將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根據不同的情況找出存在的問題,列出護理診斷,這是護理程序中關鍵的一步[2]。如對反復多次輸血、術中可能大量輸血或有過敏體質的病人可下“潛在輸血反應”的護理診斷;對高齡病人或心功能較差的病人可下“潛在心衰”的護理診斷等。
2.3計劃制定手術室輸血制度。根據病人年齡、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血液成分類別等制定護理計劃。如病人年齡較大、病情較重、心功能不好時,要嚴格控制輸血速度,滴速應控制在30滴/min以內;如術中失血迅速、抗休克時,必要時需行加壓輸血;如術中失血較多,需及時補充血小板或冷沉淀,預防血小板減少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礙,以免加重術中出血;如病人需輸血小板或冷沉淀時,臨床領取后應立即輸注,以病人能耐受的最快速度輸注為宜,以便迅速達到一個止血水平。制定完善的查對制度。盡可能不將手術室輸血帶離手術室。
2.4實施護士實施護理計劃時要有高度的責任心,針對不同病人及手術創傷大小的不同特點給予。
2.4.1輸血前健康教育、心理護理常規進行術前護理查房,特別對于未行全麻的病人更需要術前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消除病人對輸血的恐懼心理,以免影響其在術中生命體征的改變。
2.4.2輸血前的準備咨詢手術醫生及麻醉醫生術中可能需要輸血量及成分,及時觀察引流量及紗布數量,統計術中出血量,做好輸血前的準備工作。手術時間長時,要求對術中領取尚未輸注的血液進行科學的保存,紅細胞懸液儲存溫度為4℃~6℃,稍復溫后即可輸注;新鮮冰凍血漿一經融化不可再冰凍保存,如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時輸注,可在4℃冰箱暫時保存,但不能超過24h。血小板保存條件為24℃~26℃;未能及時輸注的冷沉淀不宜在室溫放置過久,不宜放于4℃冰箱,也不宜再冰凍保存。
2.4.3認真查對將血液錯誤地輸給患者(輸血錯誤)是最主要、最嚴重的輸血危險[2]。在這一點上,手術室輸血顯得格外重要,因為術中輸血常因核對制度未能很好執行,而容易引起嚴重的醫療差錯事故發生。常因手術在緊張進行中,臺上手術醫生未能給予監督,此時的護士更應注意查對所輸血液的血型及成分,核對不可以走形式,必須養成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入手術室常規進行對病人的確認,輸血前應仔細查對病人姓名、住院號、血型及輸血申請單等3遍,取血人在血庫查對1遍,入手術室時取血人與巡回護士查對1遍,麻醉醫師與巡回護士查對1遍,輸血或加血者查對1遍。注意觀察血袋是否完好,血液有無異物或凝聚,如有異常時及時聯系血庫,并給予更換。
2.4.4必須使用一次性帶有標準過濾網的輸血器同一輸血器在連續使用5h以上時,部分血液成分在過濾器上粘著沉淀,不僅影響輸注速度,還可能導致細菌繁殖、細胞破壞,故須更換。輸注紅細胞時,輸血器莫菲管液面應取2/3為宜,因滴管內血液的滴落高度越小,紅細胞受到的沖擊及摩擦力越小,紅細胞損失量越小。輸注濃縮血小板前要輕搖血袋,輸注過程中應經常輕搖,但忌拍打搖蕩[3]。
2.4.5手術室輸血反應手術室輸血反應均為急性輸血反應,一般在輸血前15min發生,所以開始輸注前15min滴速要慢,每分鐘約2ml,輸血總量不超過30ml,如果輸血15min無反應,可按醫囑輸入。手術室輸血反應常見有過敏性反應、急性心衰、急性溶血性反應等。一旦發生,需立即停止輸血,及時進行相應治療。避免術中應用可能引起過敏的藥物,以免不能及時判斷有無輸血反應的發生。輸較大量庫存血后,需及時應用葡萄糖酸鈣,預防低鈣血癥發生,避免加重術中出血。
2.4.6注意觀察按手術進行情況調整好輸血速度,密切觀察輸血反應。有特殊反應者,應保留余血備檢。凡輸兩個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時,應在兩者之間輸以少量生理鹽水,兩者不可直接混合。在輸血過程中,要經常巡視,如檢查滴速,觀察輸注是否順暢,如果病人為清醒狀態,需問病人有無不適感,密切觀察尿量及尿色澤,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觀察皮膚有無輸血所致皮疹,觀察血壓、脈搏有無異常改變等。
2.4.7臨床上常有輸血器穿破血袋的現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可將血袋還輸口提起呈垂直狀或水平狀,扭開還輸口帽,把輸血器針頭緩慢旋轉刺入血袋還輸口。如發現穿破現象,可用血管鉗在穿破點上方鉗住,防止漏血,然后重新選擇另一管,嚴格消毒后再穿刺。
2.4.8輸血起始、完畢時間及輸血量督促麻醉醫師及時記錄于麻醉記錄單上。輸血畢,保留血袋,以備查對。盡可能在手術室里將所領取血液輸畢,避免轉運病房途中發生輸血器內血液凝聚、輸血反應等意外。避免病房里再次核對,減少差錯事故發生。公務員之家
2.5評價護理程序是一個綜合的、動態的、連續的過程,是科學的工作方法,在護理程序執行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預防手術室輸血中醫療差錯的發生,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開展,達到預期護理目標。評價是護理程序的最后步驟,其目的是評價效果。通過評價,護士可以總結在護理病人的過程中好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使護理工作質量上一個新的臺階。手術室輸血是一個環節復雜、參與人員多的一項工作。從血液標本的采集、血液從血庫的發出到臨床輸血之間的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以為醫療糾紛埋下隱患。護士的行為更是保證血液從血庫發出到輸給患者的關鍵環節,直接關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護士必須重視各環節的護理,不斷加強對成分輸血知識的繼續教育和業務學習,才能適應現代化輸血醫學發展的需要。
3結果
我科把護理程序應用于術中輸血,本組1550例病人中無一例發生不良反應,確保了手術室病人的輸血安全。
【參考文獻】
1包家明,霍杰.整體護理臨床問答.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8:45.
2MurphyMF,KayJDS,徐健,等.患者的識別:問題和可能的解決方案.國外醫學?輸血及血液學分冊,2004,27(6):551-553.
3田建衡,方詠梅.成分輸血的臨床護理.實用臨床醫學,2002,3(3):5.
- 上一篇:小學體育衛生教學工作思路
- 下一篇:林業經營分類化發展趨向探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