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對于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8 10:35:00

導語:護理對于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護理對于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感染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探討早期護理干預對預防PICC相關性感染的影響效果。方法將82例行PICC置管術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在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分別采取早期護理干預措施進行預見性護理。結果早期護理干預對PICC置管術相關性感染中局部炎癥及靜脈炎發生效果顯著(P<0.01)。結論早期護理干預能顯著降低PICC相關性感染的發生。

【關鍵詞】早期護理干預;PICC;預防相關感染

PICC是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其安全性高于中心靜脈置管術(CVC),是目前較為先進的靜脈輸液技術。

近年來臨床上廣泛應用于化療、TPN、長期輸液及危重病患者。但由于導管留置時間長,輸入藥物的特殊性等原因,仍有可能發生一系列導管相關并發癥,我們對PICC置管患者采取早期護理干預措施,預防PICC相關性感染的發生,獲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選擇2007年6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行PICC置管術患者82例,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42例,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齡32~69歲,平均50.5歲,其中乳腺癌10例,大腸癌20例,胃癌9例,腸漏3例。對照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34~77歲,平均59.9歲,其中乳腺癌9例,大腸癌17例,胃癌10例,腸漏4例。兩組病例一般資料差異無顯著性。

2方法

2.1護理干預措施

2.1.1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屬做好心理指導及健康教育如置管的目的、優點、步驟及如何配合。獲得他們的支持與配合,簽手術同意書。選擇便于觀察、穿刺、固定的部位,內徑粗、彈性好的血管進行穿刺置管,測量穿刺點的長度,所得長度為PICC導管入血管的長度[1],乳腺癌患者避免患側肢體穿刺,操作者洗手,戴手套。

2.1.2置管中嚴格皮膚消毒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操作者置管技術熟練,確保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重復穿刺造成局部組織及血管損傷。

2.1.3置管后穿刺部位按時換藥嚴格執行安全用藥原則,嚴密監測患者體溫、血象變化,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紅、腫、熱、痛炎癥表現,以及沿靜脈走向的紅腫、疼痛,置管靜脈呈現條索狀改變等感染征象。

2.1.4觀察組措施在采取上述護理措施的同時,于每次輸液結束后以云南白藥膏沿置管靜脈走向外敷。

2.2評價指標使用PICC置管后感染的判斷標準:隨時觀察患者體溫、血象變化,T>38.5℃而無其他感染源存在,查血培養陽性,白細胞>10.0×109/L,穿刺點有紅腫疼痛,穿刺靜脈疼痛,呈條索狀改變,拔管時導管尖端培養結果陽性為發生感染。

3結果

護理干預后PICC置管感染發生情況

4討論

4.1PICC置管術后發生感染的常見原因[2]導管的長期使用可致導管處皮膚破損,破損處皮膚通道為細菌入侵提供了門戶,導管留置時間越長,感染的發生率越高[3];導管材質過硬或選擇的型號不當,導管粗、血管細,導管不能在血管內漂浮,導管在血管內的機械性刺激。護士靜脈穿刺技術不熟練,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低,反復穿刺血管造成機械性損傷;腫瘤或化療患者免疫力低下,抗感染能力下降造成感染;化療或靜脈營養藥物的強刺激性和高滲性對血管內膜的損傷,血管內膜炎癥、增厚。云南白藥具有抗炎、活血化瘀、止血愈傷的藥理作用,能促進結締組織增生,修復局部損傷組織,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顯著降低了局部炎癥及靜脈炎的發生(P<0.01)。公務員之家

4.2PICC的特點可見性穿刺,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維護簡便,留置時間長,可應用于多種疾病,各年齡層次患者,滿足各種輸液要求,護理人員應本著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理念,在應用過程中早期實施護理干預,置管前做好心理指導及健康教育,選擇便于觀察、穿刺、固定的部位,選擇內徑粗、彈性好的血管進行穿刺置管,置管中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及無菌操作技術,穿刺技術熟練,確保一次性穿刺成功。置管后穿刺部位堅持按時換藥,嚴格執行安全用藥原則,嚴密監測感染征象,觀察組于每次輸液結束后以云南白藥膏外敷,能有效地減少PICC導管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提高PICC的使用率,減輕患者反復穿刺的痛苦,降低醫療費用,減輕護理工作量。

【參考文獻】

1何恒霞,劉秀紅.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長度的研究與應用.實用護理雜志,2003,19(3):44-45.

2代藝,徐偉,喻姣花.早期護理干預預防PICC致靜脈炎效果觀察.護理學雜志,2008,23(5):52-53.

3汪素萍,肖桂平.鎖骨下靜脈穿刺置管并發癥的分析及防治.國際護理學雜志,2007,26(3):24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