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肺切除病人術后護理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4 11:30:00
導語:全肺切除病人術后護理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全肺切除術;護理;并發癥
臨床上全肺切除常用于肺癌以及外傷性主支氣管斷裂,全肺切除是最佳治療手段。因手術后并發癥較多,因此,術后護理的質量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本文總結了我院1997年至2005年全肺切除共18例,現就其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997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全肺切除18例,女3例,年齡56歲~74歲,平均年齡63歲,均為肺癌患者,男15例,24歲~71歲,平均年齡51歲,吸煙者14例,其中12例為中心性肺癌患者,3例外傷后主支氣管斷裂,1例術后第5天出現支氣管胸膜瘺,于術后第9天死亡,其余17例均治愈出院,經隨訪1a都能達到日常的生活料理。
2護理
2.1心理護理在創傷早期患者往往緊張恐懼,情緒不穩定,并受劇烈疼痛的折磨,經常回憶受傷時恐怖情景,心有余悸,產生恐懼心理,因此,護理人員在患者入院時熱情接待,使用安慰性語言,并耐心向患者講解治療方案[1]。也有的老年人擔心預后不佳,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及時發現患者的心理問題,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利用相關知識給予關心體貼和必要的健康教育,重點了解該患者的特點及預后情況,主動熱情地讓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正確的認識,對醫護人員產生依賴、信任感,增強治療信心,配合治療和護理,順利度過圍手術期[2]。
2.2術前護理加強健康宣教,指導患者戒煙酒,進行呼吸鍛煉,練習咳嗽、咳痰,增加肺活量,防止術后引起肺部感染,同時術前加強營養,增強機體對手術的耐受性;注意口腔衛生,如有牙周感染或口腔疾病,及時治療。
2.3術后護理
2.3.1術后觀察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的變化,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給予處理。經常復查血氣,并對血氧飽和度監測,呼吸道有分泌物要及時處理,以便達到有效給氧,并進行給氧護理,保持濕化,避免呼吸道干燥,引起排痰不暢。監測中心靜脈壓,術后經常測定,以利輸血、補液速度及量,使中心靜脈壓維持在0.59kPa~1.18kPa(6cmH2O~12cmH2O),并準確記錄液體出入量。每日補液量不超過1500ml,補液滴速以(20~30)滴/min為宜,并限制NaCl的用量,減輕心臟負荷,預防急性肺水腫。觀察尿量,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2.3.2胸腔閉式引流管的護理留置胸腔閉式引流管的目的是引流胸腔內積氣、積液,同時發現各種并發癥。為保持引流管通暢要經常反復擠壓,擠壓時手距胸壁距離要求20cm。放置的引流管平時用鉗夾住,根據患者的胸內壓情況做短時間的開放,一次放液量不能超過500ml,并注意觀察有無皮下氣腫或氣管向健側移位等情況,觀察心臟位置。如證實胸膜腔壓力增高,有大量積液、積氣,應開放胸腔閉式引流管,排出積液、積氣,開放時禁止咳嗽,并有醫務人員守護。在術后患者血壓平穩2h后可將床頭抬高30°,3h后可將床頭抬高45°,即利于引流順位,同時膈肌下降,胸腔容積擴大,也利于呼吸。避免完全側臥位,以免引起縱隔移位,大血管扭曲,導致呼吸循環異常。公務員之家
2.3.3疼痛的護理國際疼痛協會(ISAP)1979年給疼痛的定義:疼痛是一種令人不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感受,伴有實際或潛在的組織損傷[3]。1995年美國疼痛協會將疼痛作為繼體溫、呼吸、心率、血壓之后的生命體征,所有醫院必須具有疼痛管理這項服務[4]。現代護理學是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護理人員的職責就是全方位的關愛每一位患者的健康狀況,滿足健康需求,提高生存質量。而疼痛作為多種病癥的常見癥狀,對患者的生理、心理都造成了傷害,嚴重的疼痛不但使人無法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會使人失去生活的勇氣[5]。因此,醫護人員必須重視患者的疼痛問題,為其提供優質的鎮痛服務。術后按醫囑使用止痛劑,如強痛定100mg肌肉注射,必要時可用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2.3.4并發癥的預防肺部并發癥主要是術后呼吸運動受限,使氣管內的分泌物滯留,堵塞氣道所致,所以協助痰液排出至關重要,及時給予拍背、拍胸、吸痰,必要時給予化痰藥物;對術后尿潴留患者在術前應加強床上排尿鍛煉,必要時行留置導尿;肺葉全切除術后患者無適應證時,應鼓勵早期離床活動。注意有無胃擴張現象,否則進食后胃腸道有氣,橫膈上抬,導致余肺受壓,出現呼吸困難、心率快等現象。腹脹的患者應給予下腹部熱敷、按摩,必要時行胃腸減壓。
3康復出院指導
康復階段,幫助患者樹立信心,面對現實,消除一切不良習慣,保持愉快的心情,勞逸結合,提高自身免疫力,鞏固治療效果,患者在出院時為其進行出院后有關休息、飲食、隨診等方面的講解。
4討論
全肺切除術是肺癌以及主支氣管斷裂的一種特殊類型,因手術的特殊,創傷較普通肺葉切除術大,術后并發癥會較多,肺功能受影響,術前術后及時正確的肺功能鍛煉可以提高手術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對恢復功能鍛煉創造條件,好多患者術前會出現一系列的心理和行為異常:對手術的抵觸心理、拒絕接受事實,焦慮、緊張心理,恐懼、絕望心理。造成這些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擔心疾病的復發與治療不徹底;胸廓塌陷有被歧視感、自卑感;擔心剩一側肺會影響正常生活。因此在手術治療同時,應給予全面的身心護理,要求護理人員根據不同程度的肺癌及外傷患者入院時的心理評估,針對性的給予施行臨床護理。根據不同年齡因人施護,因時施護,使患者從情緒低落狀態順利過渡到心理平衡狀態;同時在生理上盡可能減輕患者痛苦和不適,讓患者面對現實,患者家屬也能客觀接受事實,對護理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并樹立堅強的生活信心,并積極配合治療、護理,減少并發癥,提高生活質量,達到預期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方玉燕.創傷性截肢患者心理分析及護理[J].護理研究,2006,1(下):207.
[2]陳錦,葉錦.膀胱內翻性乳頭狀瘤患者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研究,2006,1(中):133.
[3]李小妹,施齊芳,李津.對癌癥患者疼痛信念及遵醫行為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3,17(9A):997.
[4]趙繼軍.疼痛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2,3260328.
[5]王清馨,王益鏘,曾佳等.心理護理對加強Ⅲ度骨轉移癌疼痛患者主階梯止痛的療效觀察[J].護理研究,2002,16(7):400.
- 上一篇:電工專業人才培養途徑初探論文
- 下一篇:職校維修電工課程改革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