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谱o理臨床有效性
時間:2022-10-31 11:10:49
導語:糖尿病患者專科護理臨床有效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該次研究實驗該院中所有糖尿病患者個體資料進行分析,錄入其中56例患者作為實驗樣本,將所有患者錄入數據庫進行兩組均分后記名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單組樣本量設置為28例。實驗組中患者男女性別比為15:13,患者年齡區間為52~76歲,平均淵48.4依5.9冤歲曰對照組中患者男女性別比為16:12,患者年齡性區間為53~75歲,平均淵46.4依7.1冤歲。該次研究中患者個體狀況對比良好,入院時經統計分析未見明顯個體差異,其基本資料對比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淵P躍0.05冤,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患者選擇常規護理方案,在患者入院后由醫務人員密切監視患者的生命體征,了解患者的個體狀況。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細節管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加用優質護理管理模式,具體方式如下。淤改變傳統的護理觀念,做到以患者為中心來進行護理,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來給予服務,同時加強自身的綜合素養,提升護理技能。同時,注重各科室的團隊建設工作,在每天的晨會中提出建議和整改措施,在護理中持續改進,使護理人員明確血糖護理的重要性,加強護理人員的共情意識。在醫院內部還應當定期組織全員糖尿病疑難病例討論,認真分析在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制定相應的護理解決方案,指導各個專科護士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護理操作,做好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監控。于明確團隊的發展目標是優質護理管理中最重要的,讓每個護理人員都能參與其中,同時將管理條例進行完善,并于例會中提出改進意見,不斷的完善管理條例,才能有證可循。并且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可安排院內或院外的學習,加強其血糖管理的能力,提高護理人員面對患者血糖劇烈時應變能力,才能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從容處理,同時還需要對其溝通技巧進行培訓,使其明確自身的職責所在。而在進行護理人員的技能培訓與考核時,可將護理人員的勞動紀律堯儀容儀表以及安全管理操作等內容均納入考核范圍中,進一步提高護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盂合理進行分工和安排,根據護理人員的個人能力來分配其工作任務,并且建立獎懲制度,可以促進護士之間的良性競爭,并相互監督和鼓勵,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在進行交接班工作的設置時,應當規范交接班模式,接班護士在上班前就應當來到患者身邊與患者進行交流,了解上一班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這樣能夠增加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接受護理。1.3評價標準該次研究中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應用,該院中自主制定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其進行滿意度分析。記錄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值堯餐后2h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數值,分析患者的糖尿病癥狀。1.4統計方法該次研究統計學數據,由相關專業人員錄入Excel表格并選擇SPSS19.00統計學軟件進行實驗統計學計算。計量資料用淵x依s冤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淵%冤]表示,行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驗結果中,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為23例淵82.14%冤,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17例淵60.71%冤,即實驗組患者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淵P約0.05冤。見表1。實驗組患者的各血糖指標數據相較對照組來說更優,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淵P約0.05冤。見表2。
3討論
由于糖尿病病程進展緩慢且病期較長,大多數患者在患病后幾乎為終身疾病,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不良心理情緒。患者在治療期間往往會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這不僅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也會導致患者在治療期間血糖值無法控制,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4]。而優質護理管理,主要目的是在患者接受治療時,通過在病房內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血糖管理,通過血糖指標分析的方式對患者的血糖指標進行評價后,做好對應的治療,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治療效果和治療感受,使患者的心理壓力得到控制,避免患者過于緊張[5]。而值得注意的是,優質護理管理在應用過程中可能會受到護理人員操作以及護理技巧的影響,所以護理人員應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斷豐富自身。通過不斷學習和培訓的方式,提高自身的護理效果改善血糖護理的有效度,進一步降低患者術后血糖指標,以達到優質護理的效果。綜上所述,在開展糖尿病患者的綜合護理治療時,配合優質護理管理方案,有助于對患者血糖值進行控制,保證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對于后續治療工作的配合來說有積極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作者:陳楨 單位: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門診服務部
- 上一篇:預防性護理在耳鼻喉疾病患者的運用
- 下一篇:手術室移動護理信息系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