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人才培養下的分析化學論文

時間:2022-08-06 10:24:24

導語:應用型人才培養下的分析化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用型人才培養下的分析化學論文

1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如何適應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1.1分析化學實驗課應與專業有機結合

分析化學實驗是化工、生物、環境、食品、材料、藥學、醫學等多個學科專業的本科必修課程,是分析化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分析化學實驗課程指導委員會有一個指導性的教學基本要求,但這樣容易造成了各專業學生學習分析化學實驗課程的千篇一律,對后續專業課程的鋪墊及專業與基礎科學結合的應用不是很有利。在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的創新改革中,應根據專業特點進行不同內容的教學側重,并適當引用分析化學實驗與專業結合的范例,培養其學以致用的科學素質,為專業的后續教學做好基礎平臺,使分析化學實驗的基礎性和應用性能充分展現在學生求學和就業的整個過程中。

1.2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更注重應用性

分析化學實驗課程是分析化學理論課程與實驗操作結合的最普遍、最典型的一門課程,在教學中要把對知識的應用放在重要位置。傳統的分析化學實驗大部分是沿襲教師講解實驗內容和操作步驟,學生完全按照設定的程序“照方抓藥”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探究能力。這就需要改變教學觀念,讓應用知識這條主線貫穿于整個教學中。通過給出一個實際問題,在講解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法中引入實驗具體操作步驟,淡化分析化學理論知識,注重知識的遷移和應用,更多地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再由一個問題展開到多個問題。設計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創新性實驗,學生通過設計實驗內容,既能鍛煉知識應用能力,又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有益于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這正符合了高等院校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2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應用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性人才,我們提出了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新體系,在實驗教學中通過優化實驗內容,構建師生互動平臺,有效地提高了分析化學實驗教學質量。具體的改革措施如下:

2.1重視基礎性實驗,增開綜合性實驗

我們重新調整了分析化學實驗的內容,通過篩選基礎性實驗、增開綜合性實驗、開設創新性實驗,形成教學層次與應用人才培養模式要求逐級匹配的實驗教學新體系,突出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基礎性實驗中,篩選出化學分析的精髓,如分析天平稱量練習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練習,對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進行重點訓練,強調分析化學“量”的核心。綜合性實驗中開設如“食用白醋中醋酸含量的測定”、“自來水總硬度的測定”、“補血營養品中鐵含量的測定”等,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既讓學生體會到分析化學實驗和日常生活應用息息相關,又培養了他們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性實驗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和創新能力。為了使學生充分理解和靈活運用分析化學的理論知識,培養創新性思維,開設了創新性實驗如“工業純堿成分分析及其含量測定”,“鈣片中鈣含量的測定”等。在實驗內容的安排上,既兼顧驗證性實驗的系統性、典型性,還根據不同專業特點適當引入分析化學與專業結合的應用范例,提高實驗教學的多樣性。

2.2轉變教學方式,多樣化組織實驗教學

針對傳統的教學型模式下的教學現狀,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科學研究的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應用型創新人才,我們提出了基于“教師為教學主導,學生為教學主體”的實驗教學新體系。具體的改革措施如下:(1)要求學生寫好實驗前的預習報告。在每次分析化學實驗課上,我們對學生的預習報告進行檢查,預習報告中除了闡述本次實驗的原理及步驟,也要注明關鍵步驟及顏色變化,讓學生對實驗難點、實驗步驟和實驗操作做到心中有數。實驗過程中的實驗數據要規范記錄在預習報告上,學生的平時成績也包含了預習評定成績。(2)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嘗試了課堂提問設疑的方式授課,考察學生的預習效果和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結果表明,這種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對可能出現的實驗現象及實驗成敗的關鍵步驟有了深刻認識,增加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成功感。在實驗的的重要環節,要求學生及時觀察每個實驗現象,探究背后的理論知識點,進而訓練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對于實驗中出現的具有代表性異常現象,老師積極誘導學生去分析產生此種現象的真正原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有助于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高。(3)規范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撰寫。分析化學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掌握是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巡視學生實驗,及時發現學生實驗時易犯的錯誤并給予耐心糾正和指導,培養學生正確的操作技能。實驗報告是學生表達科學思想的平臺,能鍛煉其科研語言凝練和學術思想總結能力。除了嚴格要求報告的格式和規范寫作外,我們更注重報告中對實驗失敗步驟的總結和實驗現象具體的描述。在實驗原理、實驗步驟部分,我們提倡學生用自己的化學語言來表達實驗過程,不要全部拷貝講義內容。這一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學生嘗試用流程圖來表達實驗步驟、仔細記錄滴定過程及終點顏色變化。更重要的是,在數據處理及問題討論部分,學生需要結合精密度和準確度對實驗結果進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實驗中可能引起誤差的操作因素,并提出以后實驗中改善的措施。

2.3拓展綜合創新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不同專業的教學目標不同,不同專業對分析化學實驗課時的要求也不同。對能力較強和創新意識強的學生,規定的實驗課程已不能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學生希望能自選與實際應用相關的實驗題目,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實驗方案;或想了解并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中,接觸更為前沿的科研課題。如何使不同知識水平的學生都學有所成,進而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創新實踐能力,我們兼顧傳統內容、學科交叉、現代技術和社會需求,開設了現代分析綜合創新實驗課程。該課程是在化學各二級學科常規化學實驗教學的基礎上開設的高一層次的化學實驗教學。不僅著重突出分析化學應用性強的特點,使學生在掌握分析化學基礎實驗的基礎上,對日常生活、工業生產,科學研究,環境保護等方面發現分析化學問題。現代分析綜合創新實驗中開設“開心果中多種營養成分分析”、“塑料成分分析”、“多種復雜樣品中兒茶酚胺類物質的分析測定”、“奶粉質量重要指標的分析”、“牙膏質量相關指標分析”、“飲料中營養成分的檢測分析”等。學生在和老師討論及查閱文獻的基礎上,提出研究解決問題的思路,用常規分析方法結合現代分析技術、手段及儀器等解決發現的問題,整理和分析數據,完成研究成果報告。這一舉措有效加強本科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的學習達到有效統一;也為高年級本科生開展科研工作時起到承上啟下、總結創新的作用,同時也幫助畢業生盡早考慮擇業的需求。

3結論

分析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分析化學實驗的實踐教學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我們通過建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基礎型-綜合型-創新型分析化學實驗教學體系,改革實驗內容,轉變教學方式和手段,旨在培養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創新型應用人才。經過探索和實踐表明,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強化了學生的專業技能訓練和實際動手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和創新實踐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本科分析化學實驗教學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在實驗教學中進行更多的探索、實踐和改革,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

作者:蔡懷鴻孟建新楊培慧曹麗偉周艷暉陳翠娟工作單位:暨南大學化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