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09-28 02:52:56

導語:《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一、教學改革的一種方式———小論文

寫小論文是學生在熟練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如:現在大家關注的環境分析、生物樣品分析、藥物分析等。通過寫小論文,可以達到以下目的:首先,學生只有在對課本上的內容比較熟悉的條件下,才有可能提出自己的見解,因此,在此之前,學生必需好好地學好書本上的知識。其次,學生又必須把書本的知識轉變成自己的知識,在此基礎上,才有可能有自己的想法。

二、教學改革的第二種方式———課堂討論

在教學中分組討論,然后在課堂上由學生自己上臺講課,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另外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如分析化學在講完了酸堿滴定,下面的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部分,可以將學生分成兩個組,每組準備一部分,教師上課時請學生上臺講解,其他的學生進行補充討論,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性高,參與性強,記憶深刻。

三、教學改革的第三種方式———多媒體教學

教學多媒體是知識經濟的產物,它是信息社會的標志之一,在教學中,計算機輔助教學,使原本難理解的儀器結構、原理變得較好理解,原來看不到摸不到的儀器變為可以看的,可以進一步加深理解。如對于電位分析法中的離子選擇性電極測定的原理,如果我們用多媒體教學,就能很好地說明電極浸泡后由干玻璃層變為水化層,膜電位與溶液中被測離子的關系,從而得出其電位與被測離子的關系。假如沒有,學生便很難理解。

四、利用前沿學科研究,采用滲透模式,加深本課程的學習

將分析化學的內容滲透到相關的學科之中,如生命化學是當今國際上自然科學研究的前沿,我們可以利用學生感興趣的DNA鑒定、指紋圖譜獲得等,使學生產生了解方法的興趣,從而加深對儀器分析課程學習的欲望;另外還有藥物化學中藥物的鑒定,環境化學中環境的檢測等:學生為了解相關知識自然會有學習的沖動,從而加深本課程的學習。五、加強對學生可持續發展意識的培養分析化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是使學生了解與分析化學有關的環境、能源等問題,培養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綠色化學的思想。這些都要分析化學教師從一點一滴做起。如節約藥品,廢液處理,藥品回收,節約用水等。通過以上的教學改革實踐和探索,我們感到:提高分析化學課程的教學,使該課程變為人人想學,人人愿意學,大部分人都能學好的一門基礎課,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

作者:李銘芳 柳英霞 白玲 汪小強 單位:江西農業大學理學院 南昌大學分析測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