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中環保教育分析
時間:2022-04-11 10:44:50
導語:化學教學中環保教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課堂教學中培養環保意識
在中職化學教材中,很多章節內容知識點與環保問題密切相關。目前的中職化學教材越來越關注社會生活中的環保問題,甚至有人認為化學教材是最好的環境保護教材[1]。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多舉些實例,以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適度地進行環保教育,以提升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例如,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外記者。他在談及環保時說“:一段時期以來,北京,實際上中國東部比較大范圍出現霧霾天氣,我和大家一樣,心情都很沉重。對這一長期積累形成的問題,我們要下更大的決心,以更大的作為去進行治理。”可以將中職化學教材中的一些章節與生產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進而培養中職生的環保意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與環保熱情。例如,一年級《無機化學》教材的第一章“元素及化合物”中的硫和硫化物,教師可以結合二氧化硫、硫酸等知識重點講解酸雨污染、大氣污染、水污染等內容。結合二年級《有機化學》教材中的石油、煤、鹵代烴、油脂和合成材料等知識點,向學生介紹烴類污染物以及工業生產中有機污染物的危害和防治措施,進行相關環保知識的宣傳[1]。這些都是中職化學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的地方,也是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章節。另外,還可以根據中職化學教材制訂具體的環境教育計劃,例如,一年級無機化學重點講述氯氣、氟化氫、硫化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氨、硝酸鹽、亞硝酸鹽、磷肥、含磷農藥等的污染與危害,講解酸雨、酸霧及光化學煙霧的形成與危害;二年級有機化學講硅酸鹽、致癌芳烴(苯并蒽、苯并芘等)、鹵代烴、有機氯農藥、石油及其分解產物、原煤燃燒產物、油脂等污染環境的途徑。
2讓環保教育與化學實驗有機結合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現行中職化學教材有大約80%的知識通過實驗引入,可以說化學實驗是化學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化學課程的繼續,而且是培養學生“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重要環節[2]。有人認為化學實驗中產生的有毒氣體和廢液排放是造成環境污染不可忽視的因素[3],化學實驗中的很多產物是有毒、有害物質,產生的有毒氣體、有腐蝕性的酸堿液體及廢棄物影響師生健康。但是,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液和副產物,經過適當處理,有的可以重復使用,有的可變成對環境無毒害的物質。例如,我校化學實驗室平時設有廢酸缸、廢堿缸,把實驗中的廢酸、廢堿都收集起來,既減少了對下水道的腐蝕,又能利用廢物。有的廢酸可用于第二課堂活動,有的可用于地板、瓷廁清潔等。廢堿可以放在揮發性酸的藥品柜里,用以消除酸氣,當寒、暑假到來之際在藥品室里擺放幾盆廢堿液,就能大大消除酸性臭氣。此外,很多化學實驗品本身就是一種具有危害性的物質,如重金屬鹽、氯氣、溴單質、金屬汞質、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如果不遵守實驗規則和實驗秩序,不僅可能給環境帶來污染,還可能危及實驗者的生命安全。學生剛接觸化學,必須要求其嚴格按照實驗操作程序正確地聞氣體、取藥品,從一開始就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環保意識。此外,教師還要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一些環保型實驗裝置,使學生從接受環保教育上升到自覺動手保護環境的境界。要本著藥品用量最少,反應時間最快,實驗效果最好的原則,不斷改進化學實驗方法,盡可能采用微型化學實驗,盡量減少廢液、廢水和有害氣體的產生。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實施環保教育,使學生不僅知道保護環境,而且知道怎樣保護環境、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改善環境和治理環境。這正是化學實驗教學中融入環保教育的目的[3]。
3課外活動讓環保行動得到延伸
課堂教學是進行環保教育的重要一環。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其形式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1)把環保實驗(如考察本地水污染及其防治狀況)安排在課外活動中進行,讓學生自我構思、設計環保實驗,搜集材料書寫小論文。這樣既可彌補課堂教學時間的不足,又可使學生真正參與到保護環境的行動當中。例如,筆者組織了“保衛母親河———漓江”活動,帶領學生檢測漓江上、中、下游河段河水的重金屬含量。并調查周圍工廠開設情況,寫一份建議書,交給環保部門或一些污染較嚴重的單位。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有權利保護周邊環境。(2)開展環保講座,也是進行環保教育的一種重要形式。例如,從學生生活角度講解居室污染的來源、危害、防治措施。有些學生發現自己也在不知不覺中破壞環境,紛紛表示要從自身做起,改造環境,刻苦學習化學知識。(3)充分利用世界保護臭氧層日、世界水日、地球日和世界環境日、植樹節等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不但要求學生弄清楚節日的主題,而且要求學生利用互聯網找一找與這些節日有關的資料,同時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相關活動,然后進行總結交流,以加深學生感知環保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進行環保教育,就是為了使學生具有“綠色”化學意識,使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按照減量(Reduc-tion)、重復使用(Reuse)、回收(Recycling)、再生(Regenera-tion)、拒用(Rejection)的“5R”方法[2]來防治環境污染。因此,中職化學教師應該為實現“綠色”化學教學目標而努力。
本文作者:黃佳琳工作單位:桂林市衛生學校
- 上一篇:法制建設與和諧社會的關系分析
- 下一篇:平面設計在校園文化建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