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班班通”作用分析
時間:2022-01-02 11:20:34
導語:化學教學“班班通”作用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班班通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突出課堂中老師的主導作用,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在化學教學中要合理運用“班班通”,充分發揮“班班通”的作用,才能達到新課標對化學教學的要求,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班班通教學;化學教學;合理運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對教育的重視,多媒體逐漸走進課堂,成為化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學中,我們所用的是“優教班班通”。班班通教學,在教學內容上集文字、圖像、視聽等信息功能于一體,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更突出化學課堂中老師的主導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在化學教學中充分發揮班班通的優勢,是實現化學有效課堂教學的要求。
一、利用班班通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階段的學生,學習興趣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探究新知前,首先要激發他們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才能保證更好的學習狀態。多媒體教學手段具有傳統教育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在課堂上展現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系的實際生活畫面,大量創設圖、文、聲等情景,利用多種表現形式,生動、有趣地模擬和呈現實際生活情景,豐富化學學習的內容,可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在《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的教學中,通過火災現場的視頻創建情景,吸引學生注意,火是如何燒起來的?如何去滅火?遭遇到如此的火災我們又該如何自救?這些能迅速激發起學生去探究燃燒的條件及滅火原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班班通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化學素材,展示最新的化學科技動態,展示化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等,加深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調動學生探索世界的激情,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增強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
二、利用班班通使抽象的化學知識變得形象化、具體化
化學課本中很多概念非常抽象,單從課本內容理解,學生很難把握,利用多媒體課件去輔助教學,可使教學活動更生動、更形象。作為教師,我們有很多的構想,但由于信息技術水平有限,做出的課件不一定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班班通的平臺上,為教師的備課提供了各種多媒體素材,方便我們合理使用。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中學生很難理解的一個知識點,所以在《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中,我首先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從宏觀上對質量守恒定律有一個初步認識;然后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把化學變化的過程制成動畫,用Flash演示讓學生觀看并思考,最后讓學生歸納總結,這樣學生很容易理解其概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動畫也理解了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劃分成原子,原子不變,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的過程。在《原子的組成》教學中也可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原子的結構———原子核及核外電子的運動,更直觀、形象、具體地讓學生理解,也為原子得失電子形成離子打下基礎,幫助學生掌握抽象的化學知識。
三、利用班班通的優勢適當增加化學課堂的容量
一節課45分鐘,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為學生創造盡可能多的學習機會,豐富學生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充分地準備好。利用班班通的優勢,可以在學生能接受的范圍內增加課堂容量。《有關化學式計算》是化學教學的重點,也是化學計算的基礎。這節課需要展示各種例題,讓學生從中發現有關化學式計算的規律,還要有效地進行大量的練習。如果將這些練習逐一在黑板上講解,費時費力。所以我在利用班班通備課時,針對不同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例題和習題。課堂上把大量的習題內容分層次展示在班班通上,借助于班班通電子筆的諸如寫、擦、涂等多種功能,讓學生自己找規律,質疑、討論,自己講解方法,既有利于各層次的學生理解,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需求,更節約了時間,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容量。充分發揮班班通的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培養學生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多媒體的優點很多,能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如果使用不當,也會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負擔,給學生的學習帶來負面影響。比如,課堂上一味地展示各種圖片、視頻,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只顧欣賞而不愿去思考問題,這會讓原本的多媒體教學失去意義。因此,我們在化學教學中要合理運用“班班通”,充分發揮“班班通”的作用,這樣才能達到新課標對化學教學的要求,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班班通”的應用在我們學校已初見成效,我校的每個教師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科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整合研究中去,希望大家能真正做到合理、高效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參考文獻:
[1]高占義.班班通在中學化學課堂的應用[J].新課程,2015(3).
[2]周天祝.恰當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化學教學效率[J].新課程,2015(3).
作者:陳潔 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第十六中學
- 上一篇:“聯系”在化學教學的運用
- 下一篇:習題拓展在化學復習教學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