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有機化學教學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3-26 03:14:57

導語:互聯網時代有機化學教學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時代有機化學教學現狀及對策

1引言

網絡和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對傳統教學模式造成了很大沖擊,對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改革產生深遠影響。地方高等院校有機化學教學要破除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大力推動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利用優質網絡課程資源,從而大幅度提高有機化學教學質量。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地方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為任務,教學上以理論夠用、強化實踐技能為目的。招收學生的基本素質、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課程設置、教學計劃的調整等,使《有機化學》教學面臨新的問題。

2《有機化學》作為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2.1學生的現狀。新課程改革后,高考化學除必考部分,選考的內容有三個模塊,《有機化學》《物質結構》《化學技術》,學生可以任選其中的一門,所以,同一專業的學生可能選考的是不同模塊,對有機化學的知識了解和掌握上存在差別。大學的擴招、考生總數的減少,地方本科院校招收學生的水平下降。在學習上對老師的過分依賴,學習目的不明確,來自家庭和就業壓力的消極影響,表現在學習活動中只是消極被動的接受,這種典型的“要我學”的心態令人擔憂。2.2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加強了實踐技能的培養。注重課程的實用性,增加課程實踐或實驗學時數。各專業增加了專業課程培養計劃,拓寬了專業課程,壓縮了基礎課程的教學時數,減少了習題課、小測驗等必要的教學環節。2.3學科自身特點。有機化學內容繁雜、反應眾多、類型復雜、理論抽象,有的易懂難記憶,有的相似難區分,有的抽象難理解,給教與學都帶來一定的難度。新的反應、新的科研成果層出不窮,知識的不斷更新,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壓力。2.4學生對基礎課程的認識。因為就業崗位對專業必備知識的要求越來越高,生產實踐能力要求逐漸增強,因此造成對理論知識需求的弱化,學生對具有實用價值的課程有興趣,而認為純理論的課程則是在空談,產生較為嚴重的重實踐輕理論、重專業輕基礎的思想。2.5網絡教學實施存在的問題。“在線教育”雖然為學生提供了優質的課程和個性化學習服務,但教師和學生心里對沒有老師監督和指導的學習形式還具有不認可性,特別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對教學管控力度和教學進度難以控制,并存在師生之間實時交流的困難。目前的一些在線課程僅僅是課堂錄像,加上簡單的PPT,雖然有檢測和考試及在線答疑等環節,但授課內容枯燥,形式呆板。這些都是讓網絡教學不能成為真實的教學手段的影響因素,大大的影響了網絡教學的實施。而且,現在的手機游戲、淘寶購物、微信、QQ聊天及各種視頻網站的融入,對學生自主學習有著巨大的考驗。“在線教育”不僅要將社交網絡、在線資源以及相關領域的名師大家整合一起,更重要的是構建一個學生積極參與的環境[1]。現有網絡教學資源以重點高校的精品課程為主,適合地方院校的課程資源較少。而網絡課程的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設成本高、耗時長,所以,地方高校想要錄制自己的網絡課程,存在很多困難。

3提高教學效果的應對措施

針對諸多不利的情況,如何將課堂教學和網絡資源有效的銜接,提高有機化學的教學質量,凸現基礎理論為專業課程服務的功效,成為當前有機化學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需要教師不斷地反思和探索。近幾年,根據對學生的調查訪問,提出以下幾點應對措施:3.1選擇或編寫合適的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保證。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好的教材是良好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2]。選用適用的教材對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影響。有機化學是高校化學、化工、食品、制藥、生物等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與許多專業課程關系密切而有相對獨立、自成一體。專業特色不同,有機化學教材產生了多種版本,讓人眼花繚亂。但專門針對應用化學專業的有機化學教材屈指可數。相同專業不同錄取批次的大學,其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對知識的深度、難度和人才培養方面的要求應不同。各學校可以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去繁就簡,自行編寫實用的基礎課程的教材,只有“合適”的才是“最好”的。3.2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多渠道并用,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統一的過程。教學改革的目的是為了讓“教”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學”。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提供高效的教學信息,通過圖、文、聲、像、動畫等的綜合刺激,不但增加課堂的容量和知識的覆蓋面,而且增強了知識的感官性、和視覺效果,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如分子結構、分子軌道雜化過程、共軛體系等,使得抽象知識變得直觀、具體、形象。在反應機理及有機反應中間體、立體化學等難點的學習上,動畫教學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地方院校在網絡課程建設上的投資無法和重點大學相媲美,我們只能利用現有的條件和資源。網絡教學視頻,老師可以選擇必要的剪輯,插播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將有機化學中的重難點、疑點制作成教學視頻,學生可以隨時上網觀看學習。這種“微課”教學法時間短、內容精簡、主題突出,可以在線觀看也可下載到手機或電腦上實現移動學習,能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答疑解惑,重難點突破,學習效果立竿見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輔助手段。要想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校對學習系統的引進與輸出應嚴格把關,要有輔導和監督的功能,重視在線教育與師生互動[3]。3.3“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動起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課前的學習和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課下,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通過查、看、聽、討論自主完成教材的學習內容。課堂成為師生之間的互動場所,課堂活動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問題探究、協作學習、互動交流等方式來完成[4]。自2007年開始,該模式開始在國外大學課堂逐步嘗試,目前這種教學模式在國內高校開展的較少,何朝陽等在《美國大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啟示》一文中,分析了國外幾所大學實施的過程,為我們實施翻轉課堂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老師準備更充分、更豐富的教學資源,該模式不但可以提高教學的效率、優化教學效果,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協作等綜合能力,促進高校教師自身能力的發展。為了更好地推行這種教學模式,建立相應的監督、檢查、反饋和考評機制是必不可少的。雖然地方普通院校在推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過程中面臨著來自財力、物力、人力各個方面的困難,尤其是網站建設方面,還不能建立起相應的監督和考評系統,但網絡資源的充分利用,學生提前的學習,課堂上師生的互動,激烈的討論,已經提升了教學效果,不再是老師的“一言堂”。3.4變換作業形式,重視習題的講評。有機化學內容多,課時數少,要想提高教學質量,不僅從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上進行改革,在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學生的課余時間以外,還應改變原有的作業形式,督促學生加強有機化學知識的記憶,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強化學習密度,增加知識的重現性。簡單的章節,可以精選課后的習題。重點章節可以布置學生歸納總結或畫出知識脈絡圖上交總結報告,重要的反應機理進行分類、對比、匯總上交小論文或制成課件,學生間進行交流。重視綜合性習題特別是多步合成題的訓練,從原料分子到目標分子之間的轉化,涉及到官能團的轉化、反應類型、反應順序、反應有條件的選擇和控制、實驗基本操作方法等一系列的問題,正向推導、逆向推導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高了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開闊思路,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習題課是學生查漏補缺、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雖然每學期安排的課時數較少,在教學中也應給以足夠重視。傳統習題課是以講解易錯習題為主,形式呆板學生興趣不大。教師可以制作習題PPT課件,將習題和知識點有機結合;利用實物展臺或將作業拍成圖片,直接將學生作業投影在大屏幕上,同一題目不同思路讓學生對比分析,老師點評并進行知識回顧;制作微視頻,也是一種好的方法,可以穿插在新授課中播放,也可上傳QQ群共學生自主學習。建立學科交流的QQ群,便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典型習題和案例的分析,啟迪學生思維,讓學生掌握分析方法,進而能夠舉一反三,再配合專題總結,使學生的知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分散到系統化、完整化,完成教學上的又一次升華[5]。

4結束語

科技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地方院校教學應該根據學生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有機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利用“互聯網+”思維,將信息技術推廣到教學中,不斷地探索適合本學院的教學模式,相信能夠改變有機化學“教得累、學得難”的狀況。

參考文獻

[1]荊全忠,邢鵬.“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9):98-100.

[2]耿會玲,高錦明,王進義,等.應用化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改革與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12(5):127-131.

[3]楊翠平.“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教學模式創新研究與啟示[J].長春師范大學報,2016,35(10):108-110.

[4]陳子超,蔣家傅.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12):112-117.

[5]梁開玉.有機化學教學如何面向新世紀——有機化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199-202.

作者:畫莉 萬茂生 陳興田 何海春 單位:賀州學院材料與環境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