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醫學院?;A化學教學改革研究

時間:2022-11-19 03:26:30

導語:高等醫學院?;A化學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醫學院?;A化學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體制的深化改革,高等醫學院校必須提高自身辦學水平,適應新形勢要求,致力于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應用型、復合型、研究型醫學人才。“厚基礎”需要強化學生公共基礎課程、專業課以及專業基礎課教學。其中,基礎化學課程不僅是高等醫學院校的一門文化基礎課,更是一門醫學基礎課,與學生的專業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但目前很多高等醫學院校的基礎化學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如課時少、教材內容寬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鑒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高等醫學院?;A化學教學改革的緊迫性,然后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技術、實驗教學、教學評價五個方面提出了高等醫學院?;瘜W教學改革的對策建議,旨在為一線教學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高等醫學院校;基礎化學;教學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驗

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進步,人類對醫學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醫學與化學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諾貝爾化學獎得主Corey說過:“21世紀,化學將涵蓋醫學和化學領域內的任何事情”?;A化學是為了滿足醫學專業的需求而開設的基礎課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實踐性極強的課程。該課程以化學理論知識為基礎,與醫學知識密切結合,具有獨特的特點,加強化學教學對于提升醫學生的綜合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新形勢下醫學教學的重要方向。但是,基礎化學內容多、學時少的矛盾一直存在,如何保證既能滿足教學大綱要求,又能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基礎扎實的專業醫學人才,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1]。

1高等醫學院校基礎化學教學改革的緊迫性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以及國家經濟體制的完善,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對于醫學院校的學生來說,基礎化學是大一學生必修的基礎課程,也是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在整個醫學和生命科學的本科教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隨著近年來高等院校的擴招,越來越多的學生能進入大學深造,但學生的整體知識水平下移。為保證和提升基礎化學教學質量,就要積極推動基礎化學教學改革,有效克服和解決基礎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3]。從整體上來說,高等醫學院?;A化學教學問題如下:第一,課時少。當前高等醫學院校的基礎化學課時偏少,大多依附于專業課開設,再加上為此必須積極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合理調整教學內容,不能盲目追求精、細、深[4]。第二,教材內容寬泛?;A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這門課程的教材內容應以實用性知識為主,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能力[5]。而現階段的基礎化學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太過寬泛,很多知識與學生的專業聯系不密切,需要進行刪減;現行教材中還應增加與專業實際、社會生活密切聯系的內容,適當添加能夠反映近代醫學化學發展的新知識[6]。第三,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A化學這門課程比較抽象、枯燥,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不高[7]。部分化學實驗具有燃爆危險和污染毒害,使得部分學生出現畏懼心理,縮手縮腳,無法充分鍛煉自己的實驗能力。針對上述問題,亟需加強基礎化學教學改革。

2高等醫學院校基礎化學教學改革措施

2.1教學內容改革。教學內容改革一直是教學改革的重難點,新形勢下,必須加強基礎化學教學內容改革,優化教學內容,積極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8]。筆者建議,教學內容改革可從兩方面入手:第一,及時更新基礎化學教學內容。結合學科發展動態,及時將新技術、新理論引入到日常教學之中,讓學生能及時學習到最新最前沿的東西。這就需要教師加強自我學習,認真進行備課,積極參加科學研究,及時更新知識結構,從而保障教學內容能滿足科技發展需求。第二,精選和優化教材內容。隨著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深化發展,高等院?;A化學課時大幅壓縮,而傳統教材內容偏、繁、難、舊的情況依然存在,這就要求教師主動精選和優化教材內容[9]。教師應以基礎化學基本知識和理論為主線,以新成果為補充,以基礎化學應用為重點,按照這一原則進行教學內容優化,具體包括以下三點:(1)在每單元教學之前設計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分別為掌握層次、熟悉層次和了解層次。在上課前指導學生進行預習,讓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有的放矢地抓住教學重點,熟悉教學內容,提高自學能力[10]。(2)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本著少而精的理念,突出教學講解重點,及時刪除或淡化與醫學專業聯系不大的知識點,如晶體場理論、分子軌道理論以及離子鍵理論等內容,教師可以在每一章節中設計一些與醫學密切聯系的問題,供學生思考和探究,讓學生在思考探究的過程中認識到基礎化學的重要性,不斷提升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11]。此外,教師在教學中也應將醫學知識與化學知識結合起來,例如,在講解血液中的緩沖系時,該知識點包含人體體液pH值的知識,如人體血液的pH只為7.35~7.45,血液pH值狹窄的原因在于血液內含有多種緩沖系,教師此時可以插入酸血癥、堿血癥等知識。又如,講解配位化合物的相關知識時,可以插入抗癌配合物的知識,如順鉑可治療多種癌癥。2.2教學方法改革。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是進行基礎化學改革的重要目的,其要求教師徹底摒棄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積極采用以學生為主的啟發式、互動式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在平時上課時,可以靈活穿插啟發式提問、布置啟發性課后思考題,還可以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進而構建起自己的知識體系。新型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成果,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教學模式的轉變,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基礎化學教學改革中,教師可以充分結合課程特點及學生實際情況,合理采用多種模式的教學方法[12]。例如,在講解sp型雜化時,教師可以采取對比教學法、比喻教學法、表格教學法、實物模型法對sp、sp2、sp3三種雜化進行概念區分。2.3教學技術改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多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多媒體技術能有效增加教學信息量,在基礎化學教學改革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勢在必行。多媒體課件是進行多媒體教學的基礎,課件質量直接影響著課程教學質量。教師應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學習,精選、優化教學內容,講方法、講思路、講重點,精心設計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圖示化、形象化,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吸收。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進行新課導入、實驗展示、知識模擬等操作,讓學生在聲、光、影的世界中,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但在具體應用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多媒體教學的優缺點,如果不能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很容易將課程變成“學術報告”會議,反而會導致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多媒體教學不能直接取代傳統教學模式,教師應將兩種教學模式充分融合,合理控制多媒體的播放速度,保證教師的教學思路與可視教學同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并通過教師板書、學生做筆記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只有將兩種教學模式有機結合,優勢互補,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2.4實驗教學改革。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故而,教師和學生必須提高對實驗教學重要性的認識,讓學生在化學實驗中掌握知識、技能,鍛煉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13]。第一,創新實驗教學模式。教師可通過錄制微課等方式,將實驗操作的具體過程錄制下來,讓學生提前觀看實驗操作過程,并熟悉實驗操作要求。然后在實驗課上讓學生親自操作各種綜合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通過動手實驗的方式學習知識。在具體實驗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加強巡視,仔細觀察學生的操作過程,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規范操作,并進行針對性指導。第二,合理刪減原有的驗證性實驗。部分驗證性實驗只是簡單地重復基本操作步驟,教師可以將這部分實驗壓縮成一個有代表性的實驗。例如,可將水硬度測定實驗和醋酸質子轉移平衡常數測定實驗壓縮成一個實驗。第三,積極開展綜合性實驗。教師應增加綜合性實驗所占比重,通過這類實驗拓寬學生知識面,引導學生思考,培養學生創新能力。2.5評價方式改革??茖W合理的評價體系是實現教學改革目標的關鍵,同時也是激勵學生的重要方式。在傳統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筆試方式評價學生的基礎化學成績,這種教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無法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應有作用。故而,新形勢下,必須本著“培養創新醫學人才”的原則,進行評價方式的改革[14]。第一,在教學評價的方向和目的上,應注重發揮激勵的作用,多采用正向反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肯定學生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15]。第二,注重過程性評價,重視學生的日常表現及學習過程,強化對實踐環節的考查,及時發現學生潛在的問題,進而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以及基礎化學課程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主要包括期末教學測試、實驗考核、實驗過程性評價、課堂討論和出勤等,充分發揮評價的重要作用。

3結語

綜上所述,基礎化學教學是高等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醫學院校應及時發現當前基礎化學教學中的不足,積極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不斷提升基礎化學教學質量,促進醫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李嘉霖 單位:濱州醫學院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