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教學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時間:2022-04-09 10:27:30

導語:高中化學教學中情感教育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化學教學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摘要:教育既要教授學生知識,還要培育學生的人格、情感以及思維等內容。所以,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忽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由于高中學生具有一定的領悟能力,教師在教學時,只需要對學生進行巧妙的指點[1],其就能快速體會出化學知識背后蘊含的情感價值,從而運用化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念。但是,由于高中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性格特點,如果化學課堂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就會從內心拒絕學習化學知識,既無法提升學生的化學能力,也無法提升學生的化學情感。所以,化學教師為了提高情感教育的滲透效果,首應先了解學生的需要,“對癥下藥”地進行情感教育;其次,教師還應在教學時,從精神層次以及教學能力兩方面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潤物細無聲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關鍵詞:高中階段;化學教學;情感教育;實施策略

從我國教育部門對化學課程的安排來看,多數學生都是在初三初步接觸化學知識,學生初中階段對化學知識了解較少,多數學生都沒有意識到化學知識的重要性,也沒有用心去學習化學知識。當學生到高中時,就會因為化學基礎比較薄弱,而無法跟上高中化學教師講課的進度,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累積的困難越來越多時,就會放棄化學的學習。除此之外,由于初三的化學知識都是基礎知識,一些學生就會產生“輕敵”的想法,認為自己簡單的背誦也能達到化學教師的要求,當學生步入高中時,也會用此想法進行學習,卻無法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化學教師在教學時,應從情感上改變學生化學學習的觀念,促進高中化學教學的進步。

一、提升情感教育對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性

(一)有效調節學生在化學學習中的情緒。對于學生來說,其在不同課堂中學習時會產生不同的情緒,積極情緒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為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體驗[2],反之,消極情緒則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為學生帶來消極的學習體驗。所以,高中教師為了提升學生化學學習的質量[3],首先應及時關注學生在聽課過程中情緒的變化,通過情感教育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讓學生在化學課堂中始終保持積極的情緒聽教師講解化學知識。其次,帶有情感色彩的化學知識,更能激發學生的聽課欲望,既不會讓學生感覺到學習的疲憊,還會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二)通過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能讓學生潛移默化的學習化學知識。從高中化學中的情感教育來看,既包括學生的情感遷移也包括學生的情感感染。對于學生來說每當其對一件事物產生情感之后,就會將自己的情感潛移默化地轉移到與之相關的內容上,從而產生“愛屋及烏”的效果。如果學生對化學知識缺乏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化學課上讓學生觀看神奇的化學現象,當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后,再將學生對化學現象的興趣轉移到化學知識的學習上,就能幫助學生輕松學習化學知識。

二、目前高中化學教師在開展情感教育時存在的問題

(一)化學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意識比較淡薄。不同教師在教學時會有不同的想法,比如,有些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時,認為化學知識具有一定的嚴密性,并且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非常緊,所以其在教學時,就會一絲不茍地按照教學計劃上課,盡量在每堂課上都為學生帶來更多的化學知識,從而不會對其進行情感教育。還有一些化學教師認為,學生在高中課堂上學習時間比較短,所以當教師看到學生在課堂上表現比較活躍、聽課狀態良好時,就會趁機向學生講解更多的化學知識。只有極少數教師會認為學生學習非常累,需要定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4],放松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以全新的狀態學習后續知識。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高中化學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意識都比較單薄。(二)高中化學教師進行情感教育的方式比較單一。我國固有的教學模式便是教師在黑板上講課、書寫知識點,學生在座位上接受教師講解的知識,補充教師書寫的知識點,很少有教師會使用其他新型的教學模式上課。教師在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氛圍下,只能通過簡單的語言滲透情感教育,限制了情感教育的展開方式。其實,多數化學知識都會有與之相關的化學實驗,如果教師忽視利用化學實驗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就會降低情感教育的效果。學生化學課上學習沒有感情的化學知識,就很難提升自己學習化學的興趣,導致高中化學課堂就像一潭死水,沒有生氣。

三、將情感教育有效應用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策略

(一)運用幽默的語言渲染情感教育的氛圍。教師在教學時會運用大量的語言講解知識,但有些教師使用的語言就會讓學生容易接受,而有些教師的語言就無法讓學生接受,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在教學中使用的語言也具有一定的藝術性。所以,高中化學教師為了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應學會使用幽默、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進行教學,為情感教育的實施渲染出良好的氛圍。比如,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適當調整自己的教學語氣、抑揚頓挫地為學生講解知識,既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講課時的激情,還能利用教師的情緒帶動學生的聽課狀態。如教師在講解“有機物的性質——可燃性”相關知識點時,就可以運用這樣的語言來描述:“從有機物的本身來看,極少數是烈火金剛,但是,將有機物與火進行結合,瞬間就會使自己與國家的收獲灰飛煙滅”通過這樣有趣的語言來描述有機物的可燃性,能讓學生津津有味地聽教師的講解。在描述可燃物的劇烈燃燒時,教師可以這樣說:“當可燃物與火進行結合時,就會產生火花四濺的盛況,劇烈的氧化反應”。又比如,在講解《氧化還原反應》這一課時,很多教師都會指導學生操作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但是教師也只會運用平實、無華的語言描述實驗步驟與注意事項,既不會引起學生對注意事項的重視程度,也不會激發學生操作化學實驗的興趣。那么,教師可以用這樣的語言來描述實驗過程:“操作實驗第一步先通氫氣,趕出所有空氣點燃燈,粉末變紅后先滅燈,散盡試管余熱再停氫”。在描述實驗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時,教師也可以這樣說:“不按順序來操作,先點燈后再通氫,馬上就會大爆炸,不按順序來操作,先停氫后再滅燈,馬上就要遇氧化”。通過以上語言來講解化學實驗,既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化學教師的幽默性,順利激發學生熱愛化學課堂的情感。(二)巧妙地運用表情以及動作傳遞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時,應避免單一的使用語言來渲染情感氛圍,還應利用教師的動作、表情等身體語言傳遞教師對學生的情感,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引導、鼓勵、強化。比如,在高強度的化學課堂中學習時,有些學生可能會在某一瞬間感覺到學習的疲憊或者無聊,此時,這些學生就會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輕松、有趣的事物上,有些比較嚴厲的化學教師發現學生走神后,就會立刻大聲呵斥學生,對學生提出批評,這樣不僅不會快速將學生的注意力重新帶回課堂,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在批評走神的學生時,勢必會暫停自己的講課,不僅會耽誤課堂的正常進度,還會將其他學生的注意力分散,帶來相反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師可以短時間內停頓自己的講課、提高講課的聲音來引起學生的注意,然后再運用表情、動作巧妙地對學生進行暗示,利用教師對學生的關懷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重新將自己的注意力指向化學知識。另外,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一些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通常都會選擇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教師在講課時,就可以不經意地使用眼神和其進行交流,能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在和自己交流化學知識,進而讓學生意識到教師在教學時沒有放棄任何一名學生,從而會讓其重新拾起對化學學習的信心,積極地加入其他學生的討論中。除此之外,教師在講解化學重點的知識點時,可以適當放慢自己的語速、調高自己講課的聲音、反復重復這一化學知識點,從而會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意識到這部分的化學知識點非常重要,學生就會提升自己的注意力,絲毫不敢放松地去聽教師的講解。(三)用具有美感的化學實驗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情感。化學實驗是教師實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教學時,應讓學生操作大量的化學實驗,觀看真實的化學反應現象,從而利用化學實驗的美感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情感。比如,多數教師在教學時都會組織學生操作氨和氯化氫反映的實驗,但傳統的實驗操作步驟只能讓學生觀察到氨和氯化氫反應產生大量的白煙,缺乏一定的美感,而教師可以利用其他工具改變化學實驗過程,美化實驗現象,既能讓學生觀察到化學實驗的現象,還能利用具有美感的化學實驗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情感。教師可以選用一個圓筒形、透明的花瓶,然后再將濃鹽酸均勻的涂抹在花瓶的內壁,在花瓶中放入一朵顏色鮮艷的花,最后教師再按照傳統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當產生大量白煙時,就能為學生創設出“霧里看花”的神奇景觀,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實驗的魅力[4],從而對其他化學實驗充滿了操作興趣。

參考文獻:

[1]趙學軍.談積極心理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高考,2020(7):125.

[2]王謙.高中物理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新課程(下),2019(12):196.

[3]唐玉平.Steam教育理念對小學生作文創新能力的嘗試研究[J].天津教育,2019(18):148-149.

[4]張春秀.培養初中學生化學學科素養的教學方法[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9(19):70.

作者:李愛鳳 單位:1.魯東大學 2.青島西海岸新區實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