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主體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3 05:56:00
導語:化學教學主體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新一輪課改中,老師以全新的觀念,積極投身課改,在改革與探索中不斷實踐《新課標》理念。收獲很多,現就談談自己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是如何實踐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這一理念的做法與同行探討如下。
一、老師在教學設計中必須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設計,主要是老師從主觀愿望出發,以老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依據,憑借自己的教學經驗,主觀意志,進行安排和策劃,其適用性和合理性都較差,教學效果常會事倍功半。而現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因此新理念指導化學教學設計,盡管使用化學舊教材,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那么怎樣才能在現在使用舊教材的情況下在教學設計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呢?
首先應該摸清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持能,生活經驗、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再進行教學設計。包括目標設計、內容設計、學習的情景設計,教師與學生互動設計、復習設計、實驗活動設計、作業設計等。現有設計必須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而設計。使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主體地位,老師處于引導的地位。現就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這一小節的教學內容設計老師與學生互動這一環節:
老師活動:出示問題,創設良好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1)、復習提問酸有哪些五條通性?(2)、出示本節實驗的用藥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NaOH的化學性質。(3)、指導學生完成以下實驗:A、氫氧化鈉與指示劑的反應。B、氫氧化鈉溶與CO2的反應(學生可以用嘴吹),C、氫氧化鈉與酸反應(中和反應)D、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氯化鐵溶液反應。
學生活動:1、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再設NaOH的化學性質。2、積極完成各個實驗,有問題請老師指導。并記錄現象。思考討論得出結論:NaOH共有四條化學反應性質。本環節設計主要以實驗來提問、探討、通過老師的引導,進行學法指導,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的理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達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宗旨。
二、課堂教學的學生為主,切實變“講堂”為“學堂”。
過去的課堂教學絕大多數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滿堂灌”或“一言堂”老師把知識傳授給一個個的容器,學生被動接受,教學只是應付考試,分數還可以,而實際能力欠佳。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皆不敢提及。教學陷入了誤區,忽略了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有思想,有感情,是一個可以點燃的火把,要達到教學的宗旨,必須以學生為主體,變“講堂”為“學堂”教學才能圓滿完成。因此,課堂教學首先應該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其次再根據課型的不同,找準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最佳切入點。
(1)、如教學化學肥料這一節內容,作為本校所有學生都是農民的子弟。對化學肥料這節內容并不陌生,因此采用的學生自學,分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討論的解決怎樣才能科學,合理地施用化肥。
(2)、在復習課中仍以學生為主,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摒棄以往,教師講解知識、結構、進而分析例題,學生練習的課堂復習模式。如《溶液》一章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復習中,先讓學生回憶知識點,可以自己查閱教材,筆記,也可以閉目搜尋,也可以兩人討論。也可以多人合作。將本章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整理出知識網絡。再由老師出示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老師根據學生答情況掌握到差異方面,及時進行學法指導。可以設出以下問題:
你能舉出一種溶液嗎,說出其中的溶質,溶劑。
有一瓶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你有幾種方法,使它成為飽和溶液?
30℃時KNO3的溶解度是45.8g,它表示什么意義?
固體KNO3的溶解度曲線有哪些用途?
結晶有幾種方法?
20℃時,Nacl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26.4%,其含義如何?
課堂教學活動中應以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解決問題,并引導學拓展思維,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如:20℃時Nacl的溶解度為36g。20℃時將20g食鹽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Nacl質量分數是多少?讓學生分析:辯論學生自己得出,在飽和溶液中,溶解度與溶質質量分數的關系,這樣學習效果很好。
(4)實驗課教學活動也是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實驗不僅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感性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知識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實驗更是學生進行探究的重要手段實驗將為學生的主動性學習提供廣闊的空間,具體的課堂活動中,有的教師的演示實驗,可以改為學生分組實驗,教師與學生共同實驗,學生上臺的演示實驗,學生是主體,老師只能給予方法上的指導,不能包辦代替。如:在實驗室制CO2這堂教學活動中,采取的是將H2和O2的實驗室制法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師生共同得出實驗取氣體的三大思路之后,完全放手請兩位學生上臺合作演示實驗室制取CO2的實驗,其余學生觀察、思考、實驗完畢,由學生講解此實驗,學生評價此實驗的成功之處,或不足之處,這樣的結果真正解放了學生的大腦,解放了學生的雙手真正把學生擺在了主體的位置。再比如,在學生的分組實驗中,以往的做法是老師在講桌上放同學生實驗一樣的一套裝置,為了避免學生實驗失敗或出錯,老師在臺上做,學生在下面跟著做。雖然都做成功了,但學生的積極性未調動,效果不好。現在學生分組實驗時,老師完全放手,只在旁邊靜觀聆聽,冷靜不沖動,不要任意打亂學生的操作,當好學生的咨詢者,在必要的時候相應的指導。當學生出現失誤或失敗時,要幫助學生、引導學生分析原因,重新做直到成功為止,學生產動地學習,主動地探究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質量永恒定律的學習中,增補了一個學生實驗:取一小截蠟燭粘在一小塊木塊上,并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調平天平,然后點然蠟燭,觀察天平的平衡情況,當實驗后學生觀摩到天平不平衡,得出質量減輕時,學生們便有話要說,此反應違反質量守恒定律,此反應沒有違反質量守恒定律,大家討論熱烈,可謂爭論不休,此時學生“注意”和“思維”已達到高度集中和活躍時,老師抓住時機,啟發誘導學生、分析、推理、判斷、概括找到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原因是生成的CO2和H2O蒸氣氣體逸到空氣中,學生回答:此反應沒有違反質量守恒定律,這個結論的得出是老師直接給答案來得辛苦,但對學生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學生的自主探究中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態度和求真務實的精神。
總之,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其終極目標是把人培養成個人生活的主體,社會生活的主體,就在化學才學而言。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的。因此化學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只要在平時每一課時、一節、一章、一單元等教學設計,教學活動中切切實實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就一定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也就一定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新時代的合格的人才。
- 上一篇:新型節能型建筑材料發展趨勢論文
- 下一篇:建筑材料管理制度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