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科學素養(yǎng)研究論文

時間:2022-07-23 06:03:00

導語:學生科學素養(yǎng)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生科學素養(yǎng)研究論文

近一兩年來各省市的中考試題有明顯變化,它表現在新理念、新信息、新題型。這是在新課改強調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它充分顯示了“變革”引起的劇烈震動。我們要引起高度重視,把握發(fā)展機遇,更新觀念,調整教學方法,把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落實到教學和復習迎考中。科學素養(yǎng)有兩方面的涵義:一是要求初中化學提供給學生未來發(fā)展所需要的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二是要求學生能從化學的角度逐步認識人與自然和環(huán)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的社會現象。目前出現的新題型,加強了對學生的實驗能力、信息的采集和處理能力、知識的遷移能力、自學能力的考查。就此,我想談談如何調整我們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我市這一、二年的中考化學題、期末統(tǒng)考題,圍繞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上,注重了以“雙基”為載體,通過態(tài)度、觀點、方法、情感及現實生活中重大化學問題進行“包裝”,重點考查能力,特別是對學生的實驗能力、信息的采集和處理能力、知識的遷移能力、自學能力的考查。因此,我們在教學和復習中一定要認真搞好“雙基”。我們懂得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學生形成科學素養(yǎng)的基礎。要讓學生牢牢撐握“雙基”,我認為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化學實驗,通過實驗來探究和理解書中的理論,盡可能將“驗證實驗”改為“性質探究實驗”,適應新理念、新信息、新題型。在復習中尤其要關注這些方面的訓練。如在H2還原CuO的實驗中,黑色的CuO變?yōu)榧t色的銅,這時為什么要通H2至試管冷卻?答案很簡單,這是為了防止Cu被氧化。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有的放矢訓練學生的信息采集處理和知識的遷移能力,可設計這樣的提問:如果在某實驗中要除去混合氣體中少量的O2,你會用什么方法?啟發(fā)引導學生得到正確答案,用燒紅的銅網即可。在教學中我們多注意對實驗的內涵和外延提一些訓練能力的問題,可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目的。雨城區(qū)2003----2004學年度上期末的化學試題第40小題對學生的信息采集處理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目的就是要讓老師和學生盡快調整教法和學法。題中給出了氨氣的物理性質和實驗室制備的反應物狀態(tài)、反應的條件、反應原理,要求學生正確選取發(fā)生裝置和填出收集方法。此題并未超綱,這是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考查。下面我還想對本學年度,雅安市化學期末試題實驗題中第3小題談談我的分析和理解。此題是:研究表明,許多金屬氧化物對氯酸鉀的分解有催化作用。氯酸鉀開始發(fā)生分解反應和反應劇烈時的溫度如下表所示,

三氧化二鐵

氧化鋁

氧化銅

氧化鎂

開始反應

470

515

305

490

劇烈反應

490

540

350

545

實驗室用氯酸鉀制氧氣,如果不用二氧化錳,最好選用_______(填編號)A、三氧化二鐵;B、氧化鋁;C、氧化銅;D、氧化鎂。

遇到這樣的題,絕大部分同學在解題時,沒有清晰思路,盲目下筆,正確率低。如果我們老師在平常教學中,關注了信息采集和處理能力的訓練,尤其是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訓練,那么,學生遇到這樣的題就不會感到難。解這類題的關鍵是要仔細審題,題目介紹了什么樣的信息,分析信息說明的問題是什么,顯然此題屬于新信息的給予題。如果在教學中講氧氣的制備時,氯酸鉀、二氧化錳二者的單獨和混合加熱,是由同學們自主探究完成的,那么,他們就一定知道溫度對氯酸鉀分解很重要,加入二氧化錳能使氯酸鉀在較低溫度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氣。此題給了四個氧化物對氯酸鉀開始分解反應的溫度,顯而易見,誰開始反應的溫度最低,當然消耗熱能就少,就選誰。因此,要選C。這個例子,說明學生實驗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不是靠記憶、背就能培養(yǎng)出來的,要靠學生親自動手,靠老師的啟發(fā)和引導,更要靠老師正確的理念和教學方法,絕對不是象以前在本子上練實驗就能考出好成績。條件差的學校要盡一切力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都動手。在此套化學題中,還有一小道實驗題出得非常有水平,“小”中能見“大”,那就是“怎樣使收集到的氣體基本上不含氮氣”。據我了解,由于把空氣換成氮氣,很多學生就不知怎樣回答,即使知道一些,也不能正確闡述。這說明了什么呢?說明了我們老師的教學方法還比較死板,教師教得死,學生學得死,老師只注重了對學生正向思維的訓練,忽略了逆向思維的培養(yǎng),更不能理解實驗的真正內涵。正確的闡述是:用排水法收集氣體,待氣泡連續(xù)不斷冒出時再收集,收集到的氣體基本上不含氮氣。這種回答,實際上就是平常教學中正確收集較純氣體的實驗操作。老師講過,同學也練過,但遇到換了說法,學生就找不著北,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因此,鉆研教材、更新觀念、改進教法,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非常重要。

老師們,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正融入我們的教學、中考中,我們要加強訓練學生如何采集化學信息,并對化學信息處理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對最新的科技、化學與環(huán)境問題等方面多關注。對緊密聯系社會、聯系生產實際、立意不俗、信息新穎,能考查同學們探索精神和實驗能力的題,加強練習,多多練習。對各省市代表開放性、探究性的新型試題,老師們要有取舍的采集,啟發(fā)引導學生完成。老師們,轉變觀念,調整教學方法,夯實“雙基”,在復習迎考中講究策略和技巧,我相信我們會達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