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貨幣政策工具效果論文

時間:2022-04-10 02:42:00

導語:我國貨幣政策工具效果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貨幣政策工具效果論文

摘要:我國東、中、西部的經濟和金融非均衡發展,導致我國貨幣政策工具效果的區域差異。這些差異最終影響我國貨幣政策效果的發揮。本文對東、中、西部差異所導致的貨幣政策工具效果差異,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貨幣政策效果;區域差異;政策建議

由于我國東、中、西部經濟和金融非均衡發展,同樣的貨幣政策操作在不同的地區發揮不同的、甚至大相徑庭的效應。我國貨幣政策操作一直采取全國“一盤棋”的做法,實施無差別管理?!耙坏肚小笔降呢泿耪卟僮鬏^少考慮到區域間經濟發展的水平差異。公開市場操作、再貼現率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我國貨幣政策三大工具,這些工具的實施效果受到東、中、西部差異的重要影響。

一、東、中、西部商業銀行金融資產結構對公開市場業務的效應

公開市場操作是央行最為常用的貨幣政策工具,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可以影響基礎貨幣。近年來,我國中央銀行主要通過公開市場業務投放基礎貨幣。商業銀行利用公開市場業務融入(出)資金的能力受國債總量和資產結構的制約,若商業銀行的國債規模較大且其在商業銀行總資產中所占的比重也較大,則其參與公開市場業務的能力就較強,否則就較弱。我國東、中、西部商業銀行不管是國債資產規模還是國債資產在總資產中所占比例,都存在較大差異。由于缺乏各省國有商業銀行國債資產數據,我們以各省國有商業銀行全部資金運用減去全部貸款和企業債之差估算其擁有的國債資產,通過對2001-2003年度,東、中、西部國有商業銀行國債資產在其資金運用中占比的計算可以發現:不僅東部地區國有商業銀行的國債資產在全國國有商業銀行國債資產的總量中的占比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區,而且東部國有商業銀行國債總量占其總資產的比例,也遠遠高于中、西部銀行。東部商業銀行利用公開市場業務融入資金的能力強于西部,所以,當央行貨幣政策意圖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傳導時,中西部地區商業銀行獲得的基礎貨幣量少于東部。

二、再貸款利率、再貼現率工具的區域差異效應

央行主要通過調整再貸款率、再貼現率的工具,影響商業銀行對貼現貸款的規模,從而實現貨幣政策意圖。商業銀行對再貸款率、再貼現率工具的反應與需要貸款的實體經濟的利潤率、資金流動性需求、持有超額儲備的機會成本等因素有關。具體到我國的實際情況,實體經濟利潤率不僅影響商業銀行所面臨的環境風險,而且還影響資金的價格(利息率、貼現率),無疑是影響商業銀行對再貸款利率、再貼現率工具反應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對經濟實體而言,雖然資金的供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利息率和貼現率,但從本質上講,利息是實體經濟創造的利潤的一部分,利息率的高低最終受制于實體經濟利潤率的高低,在零和平均利潤率之間變動。換句話說,實體經濟對銀行貸款利率、貼現率的承受能力受利潤率的制約,利潤率較高的實體經濟能夠支付較高的資金價格(利息率、貼現率),即有相對較強的資金需求,利潤率較低的實體經濟只能支付較低的資金價格。由于各區域商業銀行面對的實體經濟利潤率不同,在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貼現率水平區域間幾乎無差別的既定條件下,一方面,利潤率較高的實體經濟消化資金的能力較強,對資金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較高的利潤率能夠有效保障信貸資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使商業銀行放貸所面臨的環境風險降低,所以商業銀行的放貸意愿也較強。因此,央行同樣的再貼現、再貸款政策工具操作,在實體經濟利潤率較高的東部地區,商業銀行貸款增長較快;而實體經濟利潤率較低的中西部地區,商業銀行貸款增長較慢,導致越窮的區域資金越少,越富的區域資金越多的“馬太效應”。

不妨以東、中、西部全部國有及一定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總資產利潤率來近似反映實體經濟利潤率。可以發現2001-2003年度,東部沿海地區工業企業總資產利潤率平均高于中部地區0.87個百分點,高于西部地區2.04個百分點。由于央行統一的再貸款利率、再貼現率使得工、農、中、建四家國有銀行在東、中、西部地區執行幾乎相同的貸款利率及貼現率,從而2001、2003兩年東部地區的貸款增長率均顯著高于中西部地區,只是2002年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力度加強,西部地區的貸款增長率才略高于東部地區。

三、東、中、西部不同現金漏損率對貨幣乘數的效應

通過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中央銀行能夠調節貨幣乘數和貨幣供應量。根據西方傳統的教科書理論,如果通貨記為C,支票存款記為D,銀行持有的超額儲備率,記為ER,聯儲決定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記為rd,則貨幣乘數m=(1+C/D)/(rd+ER/D+C/D),其中C/D為通貨比率。顯然,貨幣乘數不僅取決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rd的大小,還取決于通貨比率C/D的大小,這里的通貨比率相當于我國貨幣理論界所稱的現金漏損率(可用流通中現金與企業活期存款之比表示),由于數據取得的困難,不妨用現金投放代替流通中現金,用企業存款代替企業活期存款,則東、中、西部的現金漏損率見下表。

顯而易見,東、中、西部的現金漏損率存在較大的差異。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經濟貨幣化程度遠比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要低,現金漏損率較高。因為各地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rd是相等的,在超額準備金比率ER既定的條件下,現金漏損率與貨幣乘數負相關,現金漏損率越高,貨幣乘數越??;現金漏損率越低,貨幣乘數越大。所以,全國統一的貨幣政策,在這個環節的傳導效果產生差異:在基礎貨幣供應一定時,貨幣供應量=貨幣乘數×基礎貨幣,現金漏損率較低的東部地區貨幣乘數較大,所以其貨幣供應量擴張較大;而現金漏損率較高的中西部地區的貨幣供應量擴張較小。

四、政策建議

由以上的論述可以看出,我國各區域對同一貨幣政策工具存在反應效果不同的差異。為消除區域差異對貨幣政策工具效果的不同影響,以達到貨幣政策理想的作用效果,可以對包括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在內的貨幣政策工具進行區域化操作。其實,在不同區域實行有差別的貨幣政策操作,在國外也不是沒有先例,開發初期的美國區域間經濟發展也不平衡,中央銀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就有兩項實行區域化操作。其貼現率一直由十二家聯邦儲備銀行根據本轄區的經濟情況制定,只要報請華盛頓聯邦儲備委員會核準即可,事實上,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各儲備銀行制定的貼現率經常相差很大,只是隨著均質的全國性金融市場的逐漸形成,貼現率才逐步趨同。而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雖然由聯邦儲備委員會統一制定,但從1913年聯儲成立一直到1972年以前,聯邦儲備體系制定的法定準備金率就因銀行所在的地區的經濟情況不同而異。

具體而言,包括如下措施:

1、貨幣政策工具的區域化操作

增加中、西部地區一級交易商的數目,提高中、西地區金融機構利用公開市場融入(出)資金的能力。央行可以對中、西部地區商業銀行試行相對較低的再貸款、再貼現率,對東部地區的商業銀行試行相對較高的再貸款、再貼現率,或者擴大中、西部地區商業銀行的利率浮動幅度。對現金漏損率較高的中、西部,實行較低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對現金漏損率較低的東部,實行較高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而達到統一的擴張貨幣供應量的目標。

2、發展和完善中西部金融市場,拓寬中西部融資渠道

發展和完善中西部地方金融市場,疏通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盡快建立欠發達地區創業投資體系。推進信貸創新,積極發展票據貼現融資和金融租賃融資等。積極推動中西部信用體系建設,為貨幣政策的有效實施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建立信用建設的工作目標和社會信用監督機制,加快企業征信體系和個人征信體系的建設,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改善中西部的信用環境。

參考文獻:

[1]周英章,蔣振聲,《貨幣渠道、信用渠道與貨幣政策有效性分析》[J],《金融研究》2002年第9期。

[2]夏斌,廖強,《貨幣供應量已不宜作為當前我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J],《經濟研究》2001年第8期。

[3]郭曄,《貨幣政策信貸傳導途徑的最新爭論及其啟示》[J],《經濟學動態》2000年第7期。

[4]謝平,《新世紀中國貨幣政策的挑戰》[J],《金融研究》2000年第1期。

[5]Tornell,A.,andWestermann,F.“TheCreditChannelinMiddleIncomeCountries”.NBERWorkingPaper,No.9355,November2002.

[6]WANGRUIFANG.“EffectivenessofMonetaryPolicyinPost-ReformChinaSomeEmpiricalEvidence”.APresentationatthe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heChineseEconomyOrganisedbyCERDI-IDRECinClermont-Ferrand,France,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