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產業集群靜態競爭研究論文

時間:2022-04-15 11:35:00

導語:紡織產業集群靜態競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紡織產業集群靜態競爭研究論文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企業面臨日益加劇的國際競爭。作為傳統產業的天津市紡織產業重新布局,形成產業集群雛形。本文針對天津市紡織產業集群現狀,分析了產業集群的競爭力優勢因素,對重構后的天津紡織產業進行了集群靜態競爭力分析。

[關鍵詞]紡織產業集群靜態競爭力

一、天津市紡織產業集群發展現狀

天津紡織產業是我國老紡織產業基地之一,曾贏得了“上青天”的美譽,在天津市的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03年,天津紡織系統在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區建設了一座占地184公頃,投資46.5億元的現代化高新紡織工業園。高新紡織園內集中了60多家老紡織企業,重新規劃,在同一個區域內形成紡織、印染、服裝完整的產業鏈,提高產品品位和附加值,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最終產品競爭能力,形成了集群效應。

二、紡織產業集群競爭力分析

產業集群作為一種本地化的企業網絡,其特征是專業化合作,其中最基本的組織因素—聲譽、承諾和信用影響著網絡組織的正常運行和發展,產業集群有效地降低了企業之間的交易成本,而且由于地理集中和產業組織優化,通過協同效應獲得了競爭優勢,通過轉包、戰略聯盟等形式進行分工與協作,獲得外部范圍經濟,并通過集體學習提高創新能力。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了深刻且積極的影響,使產業集群的整體效益遠大于各企業單個效益之和。

而產業集群競爭力的核心,來自集群的靜態競爭力,包括生產成本優勢、市場營銷優勢和交易費用優勢等,相對而言在集群形成之后的發展過程中保持不變,是企業保持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三、天津市紡織產業集群靜態競爭力分析

1.生產成本的降低

產業集群的本質就是關聯性強的各個行業通過專業化分工協作共同促進,共同發展,使企業獲得規模經濟。

(1)外部經濟

外部經濟是指整個行業的規模擴大和產量增加,而使個別廠商得到好處。包括服務、運輸、人才供給、科技情報等方面的便利條件,從而使個別廠商減低平均生產成本,得到外部經濟。天津紡織產業在天津高新紡織工業園建了研發中心、信息中心、商貿中心、培訓中心、物流中心和物業管理中心,在集群內形成統一的綜合服務區。形成了資源共享,外部經濟效應明顯。

(2)專業化分工

分工可以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協作可以把分工聯結起來。集群內的企業利用地理接近性,以各種方式共同進行生產、銷售等活動。天津紡織產業由于紡、織、染、服裝企業的地理接近性特征,在集群內細化分工、擴大協作,使專業化分工和協作更加精細,符合社會大生產的要求,提高了生產效率。

2.市場營銷優勢

區域品牌比單個企業品牌更形象更直接,是眾多企業品牌精華的濃縮和提煉,更具有廣泛的、持續的品牌效應。單個企業要樹立自己的品牌,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然而通過集群內企業的整體力量,利用群體效應,容易形成區域品牌,使集群內眾多企業受益。天津紡織產業在認真研究和細分市場后,找準切入點,從新產品入手,立足天津和三北地區,充分發揮品牌優勢,逐漸擴大規模。形成了區域品牌與核心競爭力。

3.交易費用的降低

一個區域內部的企業在長期的網絡聯系中如果能夠建立信任機制,就可以幫助企業減少許多法律和契約上的關系,從而降低交易成本。

天津紡織產業中的信任是一種以契約、合同、規則、法律等為基礎的基于制度的信任。因為專用性投資的存在,交易雙方傾向于維持長期契約關系,在合作互惠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契約調整,使彼此容易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限制了機會主義傾向,降低了企業之間因不完全契約或為了維護契約所帶來的交易成本,同時還降低了討價還價所帶來的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