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區人畜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思考
時間:2022-10-20 02:52:22
導語:牧區人畜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牧區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基本情況
1.1錫林郭勒盟概況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總面積20.3萬km2,其中,可利用草原18萬km2,共轄13個旗,顯示區總人口103萬人,其中,農牧業人口45.46萬人,牲畜總頭數1000萬頭(只)。多年平均降水量140~420mm,年平均溫度0℃~3℃,最大凍土深度2~3.5m。全盟水資源總量33.24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7.4億m3,可利用量4億m3,地下水資源量30.22億m3,可開采量29.06億m3,地下水與地表水之間重復量為4.4億m3。
1.2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現狀
錫林郭勒盟從2005年開始,實施農村牧區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到2014年年底全盟飲水安全工程項目建設資金投資58207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6872萬元,自治區補貼19666萬元,盟級財政配套18982萬元,旗縣及群眾自籌2687萬元,解決了43萬人,413萬頭只牲畜的飲水安全問題,完成新建水源井3077眼,配套家用改水設備7626套,鋪設管道1922.5km,安裝自來水工程356處。現狀錫盟牧區還有2.17萬人,176萬頭牲畜存在飲水困難問題,其中,“十二五”規劃內剩余人口1.17人,87萬頭牲畜,規劃外1萬人,89萬頭牲畜。2014年錫林郭勒盟開展了農村牧區飲水安全工程現狀和“十三五”提質增效需求調查,全盟牧區需采取提質增效的工程有10512處,占87%。
2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2.1資金拖欠,建設資金不能及時到位
2012年以來,國家和自治區資金已全部下達到旗縣市,盟級按計劃未下達2100萬元,包括規劃外1000萬元,旗縣市資金到位65%。資金不能及時、足額到位,既影響工程質量、進度,也對按時完成任務產生巨大影響,造成個別旗縣市進度滯后,影響了工程效益發揮和牧民群眾受益。
2.2布局不合理、項目變更較大
由于前期工作深度不夠、自籌資金困難、自然條件限制等原因,部分旗縣市項目建設地點變化較大,有的超過50%;建設內容不按批復實施,擅自降低標準。比如,鉆井的分布,在水文地質條件好的區域密度過大,在條件差的區域布井過少,造成資源配置不合理不公平的現象。
2.3在工程建設管理方面存在漏洞
有分包、轉包現象,特別是管材、井管等主要材料設備未按規定檢測,工程質量、施工安全有待進一步提高。
2.4工程重建設,輕管護
工程運行管護問題凸顯,突出問題是“三項機制”尚未建立。管理體系不健全,有的旗縣市沒有專管機構,3個旗市初步建立水質檢測中心,但基本沒運行,一個旗出臺了旗縣級農村牧區飲水安全維修養護資金,但沒全部落實資金。自來水工程收取水費僅包括少量的人員費、電費,維修養護資金從無談起,國家沒有下撥專項維修資金,加之后期維修服務跟不上,部分飲水工程設備有帶病運行和閑置棄用的現象。
3牧畜飲水困難、水質差
牧畜既是牧民的生產資料,又是生活資料。牧民長期遠距離拉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消耗了大量的取水時間。據調查,錫盟牧區還有176萬頭牧畜存在飲水困難問題,特別是錫盟北部6個牧業旗市還有3400戶牧民長年遠距離拉水,其中,20km以上的拉水牧戶為550戶,10~20km拉水牧戶為620戶,5~10km拉水牧戶為930戶,5km之內拉水牧戶為1300戶,共涉及1.21萬牧民和149萬頭只牧畜。戶均拉水費用2~4萬元/年。地下水含氟嚴重,廣大地區水質普遍差,達不到人畜飲用安全標準。
4工作思路
4.1技術思路
大量引進先進的找水、鉆井及水處理技術設備,提高成井工藝,建立水環境檢測網站,增加和培養水利科技人才,提高水利行業整體技術素質水平。大力推廣太陽能、風光互補等清潔能源提水設備,解決牧區提水運行問題。對水質不合格的配備水處理設施和消毒設備,設置水質化驗室,提升水質標準。對年久失修的機電井、老化嚴重的機電設備、管線進行更新改造。
4.2建設管理思路
含氟等較為嚴重、水環境嚴重惡化和嚴重缺水的地方采取移民措施,把牧民轉移到條件好的地方。在水質和水量比較貧乏的地區,優先解決生活用水問題。加強水源地保護管理工作,將石頭井、柳芭井、草坯井和簡易大口井全部改造成小機電井或筒井,實現井、房、機(泵)、罐、槽全配套,水質水量全部達標。
4.3投資思路
進一步提高工程投資建設標準,不能局限于按人投資。應根據工程實際造價和飲水需要進行工程建設,大幅度提高分散居住牧民的飲水安全補貼標準,增加牲畜飲水補貼投資。充分考慮分散居住牧民的飲水困難問題,建立多元化投資渠道。加大對水質監測網站、檢驗設備、水質凈化設備的投入力度。建立工程管護專項資金和專門管護維修隊伍。
4.4運行管理思路
加強基層供水服務體系建設和機制的建立,形成自上而下的供水管理體系。建立縣級供水專管機構、縣級維修基金和縣級水質監測中心,設立水質化驗室,配備必要的水質檢測設備和消毒設施。鼓勵牧民用水合作組織為工程管理發揮主導作用,鞏固提高工程運行管理水平,確保對已建和新建工程的維護和經營管理,促進工程的良性運行和長效發揮效益。
5工作建議
5.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
盟旗兩級政府成立專項領導小組,實行政府負總責、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的工作機制,統籌推進各項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對工程進度、工程質量、資金落實情況等進行督查,強化調度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5.2明確分工、層層負責
明確相關部門工作分工,形成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水利、財政、發改等部門負責工程規劃、項目審批、工程實施、資金審核撥付、監督管理和組織驗收等工作;水利和衛生部門負責水質檢測、監測工作;工程監理部門切實抓好工程質量監督檢查工作。蘇木和嘎查負責做好宣傳動員、落實自籌資金等工作。
5.3加強項目管理、確保工程質量
各旗市在做好安全飲水工程建設摸底調查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將具體任務落實到嘎查、牧戶。加強項目管理,層層落實技術責任人,確保工程質量。
5.4完善制度建設、加大管護力度、建立專項管護資金
嚴格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監理制和合同制“四制”的建設。建立建全“三項機制”,強化建后管護工作,從運行管理辦法的制定、管理體制的改革、管護隊伍的充實、維修養護資金的落實、供水水價的制定、水質監測等方面統籌推進工作。加強民主管理和社會監督,推行牧戶全程參與的工作機制,建立公開透明的運行制度,主動接受社會的監督,確保飲水安全全覆蓋工程建設任務的順利實施和效益的發揮。
5.5大力開展牧區找水工作、培養技術人才
錫盟牧區居住分散、水資源貧乏、地層結構復雜、水文地質條件差異大,成井難度大,建議組建一支水利專家團隊,積極引進找水鉆井新技術和新設備,培養一批專業技術人才,重點在錫盟牧區開展找水探水工作,充分利用已有的水文地質資料和現有的井孔資料,配合物探技術和勘探手段進行牧區找水工作,編制“水文地質圖”、“井孔分布圖”等圖表,對指導井位的選擇、降低干孔率、提高成井率、減少工程項目變更、提高飲水安全工程項目資金利用率有重大意義。
作者:董子瑞 王洪亮 陳雅楠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勘探鉆井隊 赤峰市翁牛特旗梧桐花鎮政府
- 上一篇:黨委關于“五講五比”大討論工作匯報
- 下一篇:質量管理模式在石化工程建設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