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三同時健全環保制論文
時間:2022-06-01 04:39:00
導語:落實三同時健全環保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引言;概述;對鐵路建設階段采取的環保措施建議;結語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工業化、市場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鐵路建設過程的污染及對周邊環境影響等問題也大量凸現出來、環境與環境保護定義、環境是指人類和生物生存的空間、環境保護是指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鐵路環境保護的內容、鐵路環境保護由兩項基本工作組成、鐵路建設中的環境問題、鐵路環保功能、噪音和粉塵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土石方施工和取、棄土石方影響的防治、施工駐地環境污染防治等,具體請詳見。
1引言
環境保護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鐵路具有能源利用率高、適應性強的優勢,加快鐵路建設,尤其是電氣化鐵路建設,對構筑資源節約型的現代化交通體系有重要作用。鐵路在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工業化、市場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必將帶動全社會人員、物資加速流動,使全社會運輸需求總量持續增長。特別是在我國土地資源有限、自然環境破壞和污染相當嚴重情況下,鐵路運輸具有的土地占用少、環境污染小、事故率低等優勢更應充分發揮。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就要求建立以鐵路為骨干的環境保護型的現代化交通體系。
伴隨著鐵路的高速發展,鐵路建設過程的污染及對周邊環境影響等問題也大量凸現出來。如何面對鐵路建設產生的環境問題,如何按照現階段我國實際情況,對鐵路建設階段環境的影響,采取何種措施減少或杜絕鐵路環境污染、恢復路域生態損失。這是擺在我們廣大鐵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2概述
2.1環境與環境保護定義
環境是指人類和生物生存的空間。《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對環境的定義是: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動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勝古跡、風景游覽區、溫泉、療養區、自然保護區、生活居住區等。按照環境的自然和社會屬性分類,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環境保護是指人類有意識地保護自然資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環境受到污染和破壞;對受到污染和破壞的環境必須做好綜合治理,以創造出適合于人類生活、工作的環境。
2.2鐵路環境保護的內容
對照上述定義,鐵路環境保護是基于生態可持續發展原則調節與控制“鐵路工程與路域環境”對立統一關系的發生與發展。鐵路環境保護由兩項基本工作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鐵路而對環境產生的各種影響及其影響的程度和范圍,根據需要采取專門的環境保護措施,積極開展環境保護的有關工作;二是在鐵路的設計、施工及運營管理過程中,注意凸顯鐵路各組成部分的環保功能,使鐵路在運輸功能發揮的同時,對沿線環境的負影響最小。
2.3鐵路建設中的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是指環境中出現的不利于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現象。鐵路建設必然影響環境,尤其是高速鐵路建設,其施工、營運期造成的環境問題會更嚴重。鐵路建設將造成如下環境問題:
(1)選線不當會破壞沿線生態環境;
(2)防護不當會造成水土流失,如坡面侵蝕與泥沙沉淀等;
(3)鐵路帶狀延伸會破壞路域自然風貌,造成環境損失;
(4)鐵路施工造成環境污染;
(5)鐵路通車營運期間,對沿線造成污染。
2.4鐵路環保功能
一般情況下,一條鐵路如果嚴格按照現行鐵路設計標準及《鐵路環境保護規定》進行設計,按鐵路工程施工技術規范進行施工,就可以起到對路域自然環境的保護作用,并能夠對社會環境進行調整和完善。
鐵路各組成部分的環保功能歸納如下:
(1)路基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結合造地還田與疏導排水,各部分相互協調配套,可使工程穩定堅固,外觀順暢優美,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2)路面工程對路基起保護作用,同時也起著防塵、防水,保護鐵路沿線環境不被污染的作用。
(3)橋梁涵洞工程設計與施工中重視對鐵路路域景觀環境的影響,可起到美化環境的作用。
(4)排水工程對鐵路工程的整體性和穩固性有特殊的作用,可以防止路基路面水及水中含有的油污、有害元素直接進入農田,避免耕地淹沒、土壤污染。
(5)防護工程確保了路基穩定,減少了水土流失,直接起到了環境保護作用。該工程與環保的關系最為密切。
(6)其它工程(通常包括鐵路與鐵路、鐵路與公路的平面交叉和立體交叉、鐵路工程的沿線設施、及鐵路綠化等),特別是鐵路綠化,是國土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有效地改善行車環境,還可以起到美化路容,優化環境的作用。
3對鐵路建設階段采取的環保措施建議
3.1噪音和粉塵污染防治
鐵路施工過程中各種施工機械會產生大量的噪聲,影響到臨近地區的居民。施工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影響到周圍大氣環境的質量。果木、莊稼受到粉塵污染后,生長變差,造成農業減產。因此,在鐵路施工過程中,對噪聲和粉塵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例如:噪聲防治,可采取:
(1)當施工路段距居民區距離小于150m時,為保證居民夜間休息,在規定時間內禁止施工。
(2)主動與施工路段附近的居民和單位協商,對施工時間進行調整或采取其他措施,盡量減小施工噪聲對居民休息和工作的干擾。
(3)注意機械保養,使機械保持最低聲級水平;安排工人輪流進行機械操作,減少接觸高噪聲的時間;對在聲源附近工作時間較長的工人,發放防聲耳塞、頭盔等,對工人進行自身保護。
3.2大氣污染防治
(1)鐵路施工堆料場、拌和站設在空曠地區,相距200m范圍內,不應有集中的居民區、單位等。設在居民區、學校等環境敏感點以外的下風向處,既方便生產,又須符合衛生要求(衛生防護距離分級中,規定的防護距離為300m)。
(2)施工便道定時灑水降塵,運輸粉狀材料要加以遮蓋特別是粉煤灰、散裝水泥的車輛。
(3)沿線施工便道要經常進行灑水處理或加鋪碎石,以控制揚塵現象。
(4)路邊植樹綠化。根據當地氣候和土壤特點,在靠近鐵路兩側,特別是環境敏感區附近密植喬木、灌木,這樣既可凈化吸收車輛尾氣中的污染物,衰減大氣中的總懸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環境、降低噪聲以及改善鐵路路域景觀的作用。
(5)嚴格執行車輛排放檢驗制度,利用收費站對汽車排放狀況進行抽查,限制尾氣排放嚴重超標的車輛上路。
3.3水污染防治
(1)嚴禁各種泄漏、散裝、超載車輛上路,防止散失物造成水體污染。
(2)施工駐地及臨時工棚處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糞便等集中處理,不直接排入水體。
(3)瀝青、油料、化學物品等不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沖刷進入水體。
(4)對橋梁施工機械、設備嚴格進行檢查,防止油料泄漏。嚴禁將廢油、施工垃圾等隨意拋入水體。
3.4土石方施工和取、棄土石方影響的防治
鐵路施工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棄土石方,若不及時處理,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例如廢棄土石方埋壓植被,影響到植物的生長;棄土隨水流失會淤塞下游河床水庫、湖泊等,不僅污染了這些水域,也給防洪排澇帶來了隱患。鐵路施工中的大量取土也破壞了原有的地質平衡,容易誘發坍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為此,在鐵路施工中,應同時對產生的廢棄土石方以及取土區域進行妥善的小環境改造。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在土方開挖回填時避開雨季,雨季來臨前將開挖回填、棄方的邊坡處理完畢。
(2)施工取土時采取平行作業,邊開挖、邊平整、邊綠化,計劃取土,及時還耕,及時進行景觀再造。
(3)在雨水充沛地區,及時設置排水溝及截水溝,避免邊坡崩塌、滑坡產生。
(4)在雨水地面徑流處開挖路基時,及時設置臨時土沉淀池攔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時將土沉淀池推平,進行綠化或還耕。
(5)對路堤邊坡及時進行植草綠化。
(6)對施工臨時用地,先將原表層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畢后,再將這些熟土推平,恢復原地表層。
3.5施工駐地環境污染防治
在鐵路建設施工過程中,施工駐地(包括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駐地等)會產生很多的工程垃圾、生活垃圾及污水等。因此,要做好垃圾的集中處理與污水的統一排放工作。另外,在駐地修建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對原自然環境的破壞,在竣工拆除后,應恢復原來的自然狀態。
4結語
環境保護已成為21世紀全世界關注的主題,保護環境是我們的應有義務。工程指揮部在所管轄范圍內,在鐵路建設中應積極貫徹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嚴格執行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建立健全環保制度和相應的環保組織機構,同時要求各參建單位在施工中,強化環保意識,構筑施工新理念,切實搞好鐵路沿線的環境保護工作,走出一條鐵路建設與水土保持、生態保護的雙贏之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1989.
[2]鐵路環境保護規定.鐵道部l997年4月23日鐵計[l997]46號.
精品范文
1落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