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結構設計理念應用與設計分析
時間:2022-11-04 02:45:34
導語:抗震結構設計理念應用與設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針對建筑工程做出的威脅是比較大的。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抗震結構設計理念的應用和研究,必須從多個角度來出發,對于自身的工作不足進行良好的彌補,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促使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獲得大幅度的提升。與此同時,抗震結構設計理念的運作過程中,必須在設計體系上不斷的健全,加強多方面問題的綜合考慮。文章針對抗震結構設計理念的應用與設計要點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摘要:我國是一個地震多發的國家,針對建筑工程做出的威脅是比較大的。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抗震結構設計理念的應用和研究,必須從多個角度來出發,對于自身的工作不足進行良好的彌補,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促使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獲得大幅度的提升。與此同時,抗震結構設計理念的運作過程中,必須在設計體系上不斷的健全,加強多方面問題的綜合考慮。文章針對抗震結構設計理念的應用與設計要點展開討論,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抗震結構;設計;理念;應用;要點
1引言
與既往工作有所不同,抗震結構設計理念的進行過程中,會有很多的影響因素應對,同時必須對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做出良好的掌控。相對而言,抗震結構設計理念的難度是比較高的,而且在各項工作的部署過程中,必須努力做出較高的成績,既要對現有的問題積極的彌補,又要在未來工作的部署和執行過程中,按照多元化的體系來實施,這樣才能確保抗震結構設計理念的要點,獲得較好的執行成績。
2抗震結構設計的問題和不足
2.1考察工作存在漏洞
新時代的社會發展過程中,抗震結構設計成為了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必須堅持在抗震結構設計的一些不足上積極的彌補。本文認為,抗震結構設計的考察工作,并沒有完全按照預期設想來完成,有些工作的進行反而是出現了倒退的現象。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和當下的工作標準,認為考察工作的漏洞,重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抗震結構設計的考察初期階段,并沒有設計詳盡的工作方案,很大程度上按照老舊的方法和體系來完成,整體上的內容并沒有辦法對工作任務較好的應對,甚至是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困境現象。從這一點來看,抗震結構設計的考察部署,必須堅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出妥善的安排和解決,否則肯定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現象。第二,抗震結構設計的考察部署,還是停留在經驗作業的層次上,很多工作內容并沒有做出積極的優化部署,在靈活調整層次上,無法得到較高的成績,需要我們在未來工作的實施上,做出更好的應對。
2.2設計理念不夠先進
與既往工作有所不同,抗震結構設計的進行過程中,應該從長遠的角度來出發,有些地方的抗震結構設計,還是停留在傳統的理念上,這對于日后工作的部署和執行,肯定會造成特別不好的影響。本文認為,設計理念不夠先進,重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抗震結構設計的進行過程中,對于日常的數據分析,或者是國家行業的走勢等,都沒有做出深入的分析。例如,高層建筑已經成為了主流內容,但是對于抗震結構設計的理念,還是按照一般建筑的要求來完成的,這就很容易造成較大的疏漏現象。第二,抗震結構設計的理念更新,對于成功案例的效仿,或者是對國際經驗的借鑒等,都沒有做出良好的革新,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抗震結構設計的漏洞不斷增加,容易表現出突發安全事故。
2.3設計人員素質不高
從主觀的角度來分析,抗震結構設計的進行過程中,工作人員的素質也是具有決定性影響的內容,整體上的工作開展必須做出深入的掌控。從目前所掌握的情況來看,抗震結構設計人員的素質不高,重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抗震結構設計的初期隊伍組織階段,并沒有開展深入的把控,很多工作人員雖然在理論體系上非常的豐富,但是在實踐能力上并不突出,甚至是缺少足夠的工作經驗,對于抗震結構設計任務的落實,特別容易造成嚴重的隱患現象,外界影響因素的觸發概率是非常高的,這一點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持高度的關注。第二,抗震結構設計的隊伍工作過程中,內部矛盾、沖突是比較多的,如果沒有及時的朝著共同的目標來奮斗,則對于抗震結構設計的未來規劃而言,根本無法做出妥善的安排,產生的一系列損失現象,將會是非常強烈的,應做出有效的處置。
3抗震結構設計的應用與設計原則
現代化的工程建設行業,正不斷的從全新的角度來出發,很多內容都不能繼續按照老舊的模式來開展,否則肯定無法取得理想的成績。本文認為,抗震結構設計的應用、設計過程中,必須堅持在原則上積極的遵守,這樣操作的好處在于,能夠對很多的問題做出良好的規避。首先,抗震結構設計的應用初期,要考慮到工程建設的基礎需求,尤其是國家最新的抗震指標、落實,都是硬性規范和要求,不能產生任何的違規現象。其次,在抗震結構設計的方案層面上,至少要準備兩套方案,這樣才能對一些突發情況,或者是變化的影響因素做出良好的改善、處理,為將來工作的部署,努力做出更加卓越的貢獻。值得注意的是,抗震結構設計必須階段性的調整,減少漏洞的出現。第三,抗震結構設計的一些創新理念、方法,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和分析,無論是在室內試驗方面,還是在室外試驗方面,都必須積極的落實,否則很有可能造成理論化的效果,這對于抗震結構設計水平的提升,肯定會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甚至是造成全新的挑戰。
4抗震結構設計的應用對策
4.1加強數據考察、分析
現如今的抗震結構設計工作開展,必須要按照綜合性的角度來完成,任何工作的漏洞出現,都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甚至是在未來的發展成績上,出現嚴重的缺失和不足。本文認為,抗震結構設計想要在問題的彌補上取得更好的成績,必須堅持在數據的考察、分析上獲得足夠的進步。第一,抗震結構設計的數據考察,要求選用3S技術來完成,對于所有的相關地理信息都能夠充分的掌握,這樣操作的好處在于,能夠確保每一項工作的開展,都獲得足夠的依據和指導,在具體工作的部署層次上,獲得較高的可靠性、可行性,不會造成較大的隱患現象。第二,抗震結構設計的數據分析工作,應保持動態的分析理念和方法。例如,地震多發區域的頻次和具體的幅度,都會因為內外部影響因素的變化,出現較大的轉變,這就不能應用老舊的眼光來對待,而是要秉持動態轉變的思維來完成,從而促使抗震結構設計的分析更加透徹。
4.2多設置抗震防線
就抗震結構設計本身而言,不僅在難度上較高,同時受到的影響因素非常多,想要在未來工作的實施上取得更好的成績,建議在抗震防線上有效的設置,對于數量做出科學的提升。抗震防線結構體系應該最大可能的分布在建筑的內部,并且有意識的建立一系列的防震分布區,其中主要的耗能構件應具備較高的延性與適當的剛度,這樣在發生地震時就能最大限度的吸收和消耗地震所帶來的能量,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有效的避免建筑的倒塌現象。高層建筑結構構件并小是完全一致的,也是會存在一定的強弱關系,這就需要對結構構件的強弱關系進行妥善合理的處理,才能保證結構的延性與抗倒塌的能力。由此可見,在抗震防線的設計數量、設計合理性方面獲得良好的提升以后,抗震結構設計的體系會更加健全,對于各項問題的處理和解決水平,能夠大幅度的提升,整體上的工作開展可以創造出較高的價值。
4.3提高薄弱環節的抗震能力
現代化的社會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為了在抗震結構設計的能力上取得更好的鞏固效果,我們需要在薄弱環節的抗震能力上做出積極的提升。從建筑的角度來分析,任何抗震結構設計方案的落實,都會存在薄弱環節,畢竟對于自然災害的應對,抗震結構設計是一種被動型的手段和方法,我們在自然界的干預力度上正在不斷的提升,通過對薄弱環節的抗震能力做出良好的提升,可以在具體工作的發展層面上,取得更加卓越的貢獻,在問題的規避上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結構構件中判定其薄弱部位的基礎就是看其在強烈地震作用下實際的承載能力,而樓層的實際承載能力與設計計算的彈性受力比之在總體上應該是保持一個相對均勻的變化,若是樓層的比值發生突變時,它會在塑性內力重分布的影響下導致塑性變形的集中。在結構構件設計中要避免出現在局部加強防震而忽視整個結構各部位剛度與承載力的協調。只有小斷的有目的、有意識的對薄弱部位進行抗震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得整個結構構件更加的穩定。
5總結
我國是一個地震多發國家,抗震結構設計的進步,能夠在很多問題的規避和解決過程中,不斷的取得更好的成績,整體上的工作開展是比較符合預期的。日后,應繼續在抗震結構設計體系上,不斷的做出豐富處理,確保每一項工作的開展,都能夠獲得較多的依據和支持。另一方面,抗震結構設計的理念,要求與實踐工作有效的融合,這樣才能在具體工作的開展上,不斷的得到更好的效益,甚至是超出預期工作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偉.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結構設計理念[J].居業,2018(6):50+52.
[2]屈俊峰.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結構設計[J].建筑技術開發,2018,45(6):7~8.
[3]鄭海峰.探究抗震設計理念在建筑結構中的體現[J].建材與裝飾,2017(32):118~119.
[4]王東輝.工民建結構抗震技術的探討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8):263.
[5]杜玉昆.關于建筑抗震結構設計的相關研究[J].江西建材,2014(14):9+8.
[6]羅聯訓.淺論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結構設計[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6):25.
[7]陳天華.高層混凝土建筑抗震結構設計探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1(16):42.
作者:陳琦 單位:安徽省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
- 上一篇:結構設計基本能力探析
- 下一篇:探析輸電線路跨越鐵塔結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