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農村住宅現況與新型建材運用探索
時間:2022-04-03 03:22:00
導語:浙江農村住宅現況與新型建材運用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前言
浙江省有3萬多個行政村,農村住宅總面積約15億平方米。至2008年,人均住房面積已達58.5m2[1]。隨著浙江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村民越來越注重住房條件,對住房建設投資越來越高(表1)。政府也十分重視農村住房問題,在新農村建設中,大力推廣新型建筑材料,提倡“四節”型綠色生態農居。本團隊在杭州、金華等11個地區的20個行政村進行了走訪調研,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浙江農村住宅的基本建造情況、建筑結構及材料、建筑室內物理環境,以及村民對新型建筑材料應用及相關政策的認知和意愿,共發放調查問卷3800份,回收有效問卷3561份,問卷有效率93.7%。同時,選擇了4戶典型住宅進行了室內環境現場測量。
2農村住宅現狀調查
2.1基本建造情況
(1)建造量大,內部功能不合理
浙江省2002年~2008年農村家庭房屋狀況統計數據顯示,農村住宅建設量總體呈上升趨勢(表1)。經實地調查,改革開放后的10年,農居建設量最大(占32%)。自2000年以后,新建農居數量有所下降,但自行改建、擴建的數量巨大[2]。在被訪農居中,經過改建擴建的約占30%。上世紀80~90年代建造的住宅占29%,多為外廊式建筑,內部功能較差,衛生設施不齊全。這些建筑已不能滿足村民當前的生活需要,面臨改造或拆建(圖1a-e)。
(2)住宅寬敞、空房率較高
農村住宅受傳統風俗及生產生活習慣的影響,建筑內部空間開闊寬敞,層高普遍在3.0~4.0m,底層層高甚至達到4.5m。20世紀90年代以前建造的住宅多為一層或兩層;90年代以后基本是三層到四層。近年來,有些農村住宅層數達到五層以上。農村住宅空房率普遍較高,攀比跟風現象嚴重。表2是對五家普通農村住宅空房情況的調查。
(3)住宅與生產關系更加密切
調查中,80%以上住宅依然以純自住為主。但隨著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農業生產不再是農村唯一的生產方式。被調查農戶中16%需要兼顧生產和生活。因此,有些閑置空房逐漸演變為出租房、加工作坊、商鋪、物品堆放間,從而也帶來了噪音、擁堵、火災等一些列問題(表2,圖2)。
2.2建筑結構及材料
浙江地方傳統建筑各具特色,平原水鄉地區多為夯土建筑,山地丘陵地區則多采用當地的石材砌筑。這些建筑抗震性、穩固性普遍較差,一旦發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后果不堪設想(圖1a-d)。近年來,磚木結構住宅數量減少,混凝土結構逐年增加。在所調查農居中,80%以上為混合結構,框架結構約占11%。許多村民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千方百計節約成本,以安全為代價,盲目建造高樓。許多磚混結構建筑沒有按照規范設置構造柱和圈梁。框架結構安全性相對較好,但很少經過專業人員設計,僅憑施工人員的經驗進行建造。墻體材料主要以傳統實心粘土磚為主,使用量占72%(表3)。新型墻體材料如多孔磚、加氣混凝土砌塊、灰砂磚等有所使用,但所占份額較少(表3)。城市已經開始使用的復合板墻在農村則難覓蹤跡。建筑外門窗以單玻木門窗和鋁合金門窗為主。八成以上材料由村民自行采購,建筑則由自己或委托施工人員設計建造。
2.3建筑物理環境
(1)室內熱環境
農村住宅在長期實踐中逐漸積累了一些改善室內熱舒適性的經驗。比如坡屋頂下設置吊頂;木望板上鋪設防水材料或當地鄉土材料;設置閣樓,開設老虎窗或通風窗。在嘉興建林村舊農居改造項目中,對改造前的屋頂進行了現場測量:當室外溫度為32℃時,普通坡屋頂內表面溫度為30.8℃,設有用竹篾、泥灰制作吊頂的屋頂內表面溫度約為29℃。當室外溫度更高時,隔熱效果更加明顯。可見,農村住宅在屋頂隔熱方面是有所考慮的。但是,作為外表面積最大的墻體和最薄弱的門窗,則沒有做更多考慮。外墻常見的做法有240實砌、120實砌、240空斗砌筑,經計算傳熱系數分別為2.0(m2K/W)、2.9(m2K/W)、2.1(m2K/W)。農村住宅開窗面積大,舊農居多采用木窗,年久失修,老化變形嚴重;新農居多采用鋁合金單層玻璃窗,傳熱系數約為6.5(m2K/W),耐久性有所改善,但保溫隔熱、隔聲性能較差。一些新建農居的內部功能更加完善,但室內熱環境改善不明顯。現場分別測量了嘉興建林村改造前的舊農居及蕭山浦二村某新農居的兩個臥室在夏季10:00~12:00間室內熱舒適情況,其PMV-PPD指標分別為0.66、15%和2.8、97.4%。舊農居由于通風效果好,夏季反而比新農居散熱更快,也更舒適。在調查中,有近50%的農戶購置了空調,室內熱舒適性明顯改善,但是能耗也大大增加。
(2)室內聲環境
遠離城郊、經濟相對薄弱的農村,噪聲源少,村民反映建筑聲環境良好。在經濟發達,特別是加工業繁榮或位于交通道路兩側的農村,村民反映噪聲影響較大。噪聲源主要來自加工作坊的機械噪聲和交通噪聲。筆者分別測量了義烏新舊兩戶農居的室內聲環境。舊農居建造于20世紀80年代,空斗磚墻,木門窗(已經開裂變形),距離公路15m遠,測得室內夜間交通噪聲在60dB以上。新農居為5層框架結構建筑,1~3層為生產手套的手工作坊,上部2層戶主自住。當機器開動時,室內噪聲高達90dB以上,頂層有明顯搖晃感。
3村民對新型建筑材料的認知和意愿表達
3.1對新型建筑材料的認知
國家在2000年提出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并逐漸從大中城市轉向農村。對這一政策,53%的被訪村民表示沒有聽說過,并對禁用政策很不理解;41%的村民聽說過一點,但不是很了解。除少數泥瓦匠和包工頭外,其他村民對新型建筑材料認識很少。杭州作為省會城市經濟發展比較快,周邊農村受城市影響顯著,村民對國家政策和新型建筑材料的了解明顯多于其他地區。新政策、新材料、新信息在城鄉傳播存在較大的差異性。目前,不少村民在建房時仍習慣用粘土實心磚。村民對新型建筑材料的應用認知滯后。新型建筑材料在農村住宅建設中所占份額很少(表3),并呈現明顯區域性分布。農居中保溫隔熱材料應用很少,外墻基本沒有保溫隔熱措施,許多建筑甚至沒有做外裝飾。
3.2村民對使用新型建筑材料的意愿表達
當問及新建住房是否愿意選用新型建筑材料時,32%的村民表示支持。當前,多孔磚已漸漸為村民所接受;加氣混凝土砌塊作為內隔墻材料,其輕質、經濟、施工便捷的特點深受村民歡迎(表3)。另外,49%的村民會考慮選擇新型建筑材料;19%則完全不愿意接受(主要是老人及文化程度較低的村民),他們認為傳統材料經濟耐用,沒必要嘗試新材料。在新型建筑材料的支持者中,67%以上的村民同時看重價格和性能,他們期望有高性價比的新型建筑材料。如果選用新型建筑材料能得到政府補貼,80%的村民表示樂意嘗試新材料。可見,村民趨向于選擇新型建筑材料,但低成本、高性能是大部分村民首當其沖考慮的因素,其次才是環保節能。
3.3村民對節能投資的意愿表達
目前,在農村大面積推廣新型建筑材料,發展綠色生態農居有一定困難。但在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村民支持節能環保,愿意投資建設綠色節能型房屋。其中79%以上村民表示愿意為選用新型建筑材料而多花一些投資。
4建議
通過各種媒介、樣板房示范等形式,由點到面宣傳、推廣“節地、節水、節能、節材”型綠色生態農居及新型建筑材料,開闊村民視野,改變以往建房就要建高樓大廈的舊觀念,提倡多形式的農村住房建設建造方案。按照村鎮規劃需要重新拆遷的,統一進行設計建造;不適宜拆遷的,根據房屋及家庭的具體情況對既有建筑進行更新改造。嘉興建林村舊農居利用部分原有建筑材料及新型建筑材料進行綠色生態農居改造,充分考慮內部功能及室內物理環境,總投資不超過8萬元(圖1g-i)。國家已陸續出臺了一些農村住宅建設規范和新材料、新技術應用手冊圖集等。通過構建專業化、標準化的農村住宅建筑標準體系,指導農居設計和施工,并逐漸建立農村住宅設計建造審批制度。引入專業建筑師和工程師指導農村住宅設計。在規劃、設計中充分考慮村民的生產生活需要,尊重當地風俗,改變村民不良的居住習慣,借鑒農村住宅的成功經驗,引入先進的設計理念,應用新型建筑材料,設計功能合理、舒適健康、低成本的綠色生態農居。農村施工隊是農村住宅建設的主力軍,培養專業的農村施工人員,定期開展新材料、新技術的技能培訓,對提高農村住宅質量起到重要作用。
結語
浙江農村經濟狀況較好,綠色生態農居建設及新型建筑材料應用在農村還處于初始階段,發展潛力巨大。浙江省對生態農居建設、綠色建筑材料的推廣和應用十分重視,提出了很多激勵政策。以新材料和新技術為基礎的綠色生態農居是浙江省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趨勢。
- 上一篇:合理運用新型節能建材的功能
- 下一篇:新時期的新型建材采用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