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蘚為原料制備建筑用隔熱材料探討
時間:2022-06-01 08:54:18
導語:苔蘚為原料制備建筑用隔熱材料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研究探討了使用苔蘚作為建筑用隔熱板材料的可能性。以苔蘚、秸稈和蘆葦為原料,水玻璃為黏結劑,設計了不同組分的隔熱材料,并對材料的熱學性質和力學性質進行了測定。結果表明由苔蘚和秸稈制備的復合材料密度為156kg/m3~190kg/m3、導熱系數為0.044W/(m·K)~0.046W/(m·K)、干燥過程中不收縮、抗壓強度在0.20MPa~0.21MPa之間,是一種性能良好的建筑保溫材料。
關鍵詞:苔蘚;秸稈;蘆葦;隔熱材料
1前言
為了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成本,就需要選擇合適的隔熱材料。隔熱材料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導熱性、機械強度、堅固性、耐久性、耐水性等,此外還需考慮其成本和對環境的影響。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建筑材料對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受到關注,植物纖維,如稻草、亞麻、玉米、竹子、稻殼、木材、椰子等,在經濟、能源和環境的可持續性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因此在建筑業中受到了廣泛關注。農產品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可通過各種處理手段得到隔熱材料,從熱機械性能、能量性能和成本性能以及可持續性方面考慮,農業廢物是一種極具潛力的材料。這些天然材料以地毯、板或卷的形式制成,可應用于墻壁、屋頂、地板和天花板的隔熱。在保溫板上使用天然材料比石油副產品具有更大的優勢,因為它對環境的危害較小,所含的碳和氮不會作為有害氣體釋放到環境中。此外,天然材料對人體健康和環境幾乎沒有威脅,且天然材料的能源和生命周期成本更低。使用當地的天然材料,可以減少對經濟和環境的影響,并且降低對石油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賴。苔蘚又名泥炭蘚,生長在海拔較高的山區熱帶、亞熱帶的潮濕地或沼澤地,具有生態相容性、藥用特性和低導熱性的特征。本文研究探討了將苔蘚用于板材隔熱材料的可行性,并對相應的性能進行測定。
2實驗材料與方法
制造絕熱板所用的纖維來自苔蘚。苔蘚是一種纖維狀植物,長約50mm~100mm。苔蘚收獲后,首先在40℃~50℃的室內干燥6h~8h,然后切成長度為10mm~20mm的原料。秸稈和蘆葦用于提升絕熱材料的剛性,減少干燥過程中的收縮,秸稈和蘆葦均切成15mm~20mm的長度。水玻璃作為粘合劑,硅酸鹽模數為2.9,pH值為11~12,黏度為00194(N·s)/m2,密度為1.45g/cm3~1.47g/cm3,導熱系數為0.23W/(m·K)。在樣品制備過程中,根據樣品尺寸和成分進行稱重。將粘合劑和纖維混合后均勻地放入模具中并蓋上蓋子,施加0.2MPa的壓力并保持5h~6h,隨后移除,并在40℃~50℃下干燥6h~7h。實驗過程中制備了不同體系的絕熱材料,第一類是以苔蘚為單一原料制備隔熱材料;第二類是將蘆葦和秸稈與苔蘚混合,得到兩種不同成分體系的混合料。
3結果與討論
以苔蘚為單一原料制備的樣品測試結果見表1所示。由表1的數據可以看出,在黏結劑用量一定的條件下,纖維添加量從100g增加到220g(試樣1.12和1.9)時,密度增加了26%,導熱系數降低了31%。然而,纖維消耗量從220g增加到300g(樣品1.9和1.7)時,導熱系數從0.04W/(m·K)增加到0.068W/(m·K),增加了42%。水玻璃含量的增加也會引起導熱系數的增加。因此,在比較樣品1.3和1.9的特性時,應注意添加100g粘合劑可使導熱系數和密度分別增加15%和19%。樣品1.3與1.15試樣相比,導熱系數和密度分別提高了28%和37%。隨著苔蘚(大于220g)和水玻璃用量的增加,樣品的導熱系數和密度隨之增大。這可能是由于水玻璃消耗量的增加使得通過黏合劑層的熱橋增加。當苔蘚用量為220g時,有可能形成最優化的致密結構,這種結果可減弱空氣在隔熱層的自由流動。隔熱材料密度的進一步增加會導致顯微結構的碎化和致密化,即纖維材料中存在的熱損失。樣品1.3、1.9和1.15對應的導熱性最好,在這種情況下,苔蘚的內部顯微結構會保持得比較完整。在制造絕熱板時,觀察到沿長度和寬度出現7mm~8mm的收縮變形,相當于樣品尺寸的6%。當與水玻璃混合時,由于其吸濕性,水會被苔蘚細胞吸收,從而導致其體積增加。在干燥過程中,苔蘚中的水分蒸發,尺寸減小,從而導致收縮變形。為了減少材料的收縮,在苔蘚的基礎上添加長度為1cm~2cm的蘆葦,從而在混合料中形成相互連接的結構。對于混合骨料的總質量,采用與苔蘚樣品1.3、1.9和1.15(見表1)成分相對應的質量,蘆葦的加入量為總骨料質量的20%~50%。用苔蘚和蘆葦制備的樣品的試驗結果見表2所示。研究發現,當粘結劑用量一定時,樣品的導熱系數隨混合料中蘆葦比例的增加而增大。例如與樣品2.8相比,加入50%的蘆葦(樣品2.5)可使導熱系數從0.045W/(m·K)增加到0.06W/(m·K),增量為33%。此外,導熱系數隨粘結劑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例如,對于骨料成分相同的樣品2.3和2.11,水玻璃用量增加200g(試樣2.3)導致導熱系數增加23%。一般來說,在相同配合比下,雙組分材料(見表2)的導熱系數高于單組分材料(見表1)。樣品2.12的導熱系數為0.041W/(m·K),比相同粘結劑含量的單一組分的導熱系數高21%(見表1樣品1.15)。實驗過程中添加了一定量的蘆葦并不能抵消樣品的收縮。在混合過程中,一部分蘆葦被切割成更小的顆粒,從而提高了板材的密度。然而,蘆葦在樣品中難以實現均勻分布。如樣品2.12所示,當苔蘚和蘆葦混合比為80:20時,密度為166kg/m3,復合材料的導熱系數達到最低值為0.041W/(m·K)。樣品2.1中,黏結劑用量最大,苔蘚和蘆葦的比例為50:50時,才能消除收縮。在其他成分中,與苔蘚板相比,樣品收縮率降低了3mm~5mm。用秸稈代替蘆葦與苔蘚混合制備的材料試驗結果見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隨著秸稈用量的增加,復合材料的導熱性能提高。如樣品3.5和3.8中,水玻璃中用量一定,秸稈用量由44增至110g時,導熱系數從0.043W/(m·K)增加到0.056W/(m·K),增幅達30%。秸稈與苔蘚比例一定,增加黏結劑的用量可導致密度和導熱系數的增大。如樣品3.10和3.2,密度分別為156kg/m3和226kg/m3,增幅45%;導熱系數為0.044W/(m·K)和0.058W/(m·K),提高了32%。當使用苔蘚和秸稈制備的樣品時,觀察到收縮率的顯著變化。在稻草和黏合劑含量最少的樣品中(試樣3.8、3.11和3.12),干燥期間材料的縱向收縮率為2mm~3mm,其他成分的樣品沒有收縮。樣品3.12的導熱系數達到最低值為0.037W/(m·K)。與苔蘚和蘆葦組成的樣品相比,可看出苔蘚和秸稈制備的樣品對應的材料密度降低,如樣品3.8比樣品2.8的密度低9kg/m3。對苔蘚、苔蘚與蘆葦、苔蘚與秸稈制備的樣品進行壓縮測試,結果如圖1所示。對苔蘚構成的單一材料來講,黏結劑用量一定時,材料的抗壓強度隨苔蘚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苔蘚添加量一定時,材料的抗壓強度隨苔蘚黏結劑用量的增大而增大。用蘆葦或秸稈代替部分苔蘚,可提高強度。因此,基于苔蘚和秸稈的試樣在10%變形下的抗壓強度為0.30MPa,比苔蘚纖維試樣高出43%。含有苔蘚和蘆葦試樣的最高強度為0.27MPa,比苔蘚試樣高29%。研究還發現,在粘結劑用量相同的情況下,增加蘆葦或秸稈在物料中的百分比,可以提高試樣的強度。同樣,相同比例骨料中黏結劑用量的增加也會導致強度的增加。彎曲試驗的結果表明,苔蘚和秸稈混合試樣的彎曲強度最大,比苔蘚和蘆葦的混合物試樣高1.9倍,比苔蘚試樣高3.2倍。秸稈引起彎曲強度顯著提高,說明秸稈的管狀結構在受力過程中可承受更大的彎曲力和壓縮力,為保溫材料提供了良好的力學參數。
4結語
以苔蘚、秸稈和蘆葦為原料,水玻璃為黏結劑,對其保溫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進行了研究,主要結論如下:增加骨料和水玻璃用量可使苔蘚保溫材料的密度增加1.3~1.4倍,抗壓強度增加1.9~4.2倍,導熱系數增大1.4~1.7倍。以農業天然原材料為基礎開發的新型隔熱材料,當密度為156kg/m3~190kg/m3、導熱系數為0.044W/(m·K)~0.046W/(m·K)時,在干燥過程中不發生體積收縮,抗壓強度在0.20MPa~0.21MPa之間。
作者:林憲奎 齊瑞 單位: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西北工業大學
- 上一篇:單軌小半徑曲線軌道梁結構設計研究
- 下一篇:建筑工程造價因素及工程造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