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土建系在工程素質的問題
時間:2022-05-04 11:06:00
導語:透析土建系在工程素質的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東南大學、同濟大學承擔的世界銀行貸款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土建類專業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確立了“以整體優化的知識結構為基礎,著重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改革目標,現已完成任務,取得了七個方面的成果。
1.著眼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建設了實踐教學體系像建設課程體系那樣,著眼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建設了實踐教學體系,這是個重要的新觀念,也是本項目改革的核心。實踐教學體系由三個子系統組成,形成有機整體。第一子系統的功能是了解、認識、描述土木工程產品的功能要求和內部結構。第二子系統的功能是掌握材料性能、結構建模及結構分析設計方法。第三子系統的功能則是掌握與實踐土木工程的分析、設計、施工檢測和控制方法。實施時間依次為第一、二、三、四學年。實踐教學體系的特點:子系統的層次結構是“綜合、分解、再綜合”的關系;具有“實驗、實習和設計”三要素;以能力培養,特別是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主線。該成果已落實到2003級教學計劃中。在計劃中,與大類學科實驗平臺相對應,設立了“實驗系列課程”及“集中實踐教學環節指導表”,將課內各集中實踐環節與課外社會實踐、科研實踐、學科競賽、創新實踐、學年作品和文化素質教育實踐等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開設了創新性強的課程、創新型實踐課程,增加了競賽活動,增設創新實踐學分;修訂了全部實踐的四類大綱。
2.提出了認識實習和生產實習的改革思路,走出了新路子對認識實習,一要內容廣、技術新,了解國內外的現狀、高新技術及其發展趨勢。二要實行四個結合:基礎課教師與專業教師相結合;校內教師與聘請的校外指導教師相結合;講座、錄像與現場參觀相結合;實行實習報告、小結與書面考核相結合的方式評定成績。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修訂了適用于土建類專業的、能有效培養學生工程素質和實踐能力的生產實綱,并進行了多輪實踐。特色是實行“開放式”,即統一大綱和要求,以學生為主,確定實習地點、實習內容并制定計劃,中期發E-mail給指導教師,實習結束時完成實習報告,現場指導人員寫出評語,回校后進行口試、成果交流,開展實習小論文的競賽,評定成績。
3.制定了在四年級實施導師制的試行辦法,將導師制與畢業設計相結合制定了實施導師制的試行辦法,對四年級本科生實行了導師制。這也是對畢業設計的重大改革,使畢業設計在一年內機動安排并與科學研究、創新活動結合起來。東南大學對土木工程專業實施了導師制,確定了由全體教授和博士生指導教師都參與的近50名導師,每位導師指導5~6名學生。一般以科研課題組為單位開展各項活動,一個課題組內有20~50名學生,總體情況良好。以地下結構課題組為例,35名學生與40多名碩士和博士生一起活動,聽取專題講座,參加學術活動,參加教師的科研工作,開展課外科技活動。其中部分學生通過收集資料編寫出了首部“地下工程畢業設計參考資料”,另一部分學生翻譯了國外大學的復習思考題、習題并做出了標準答案(已匯編成參考資料)。實踐表明,導師制與畢業設計相結合,使師生關系更加密切,十分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4.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對實踐性強的課程逐步實施創新教學土木工程概論是新生入學后的一門必修課,要讓學生了解國內外最新技術成就,知道在四年中要學什么、將來干什么以及怎樣做學問、做事、做人的道理。在采用現代化手段進行形象生動教學的同時,還組織校內外著名專家、教授、院士親自授課。該課程要求學生寫一篇小論文作考核依據,從論文中可以看到同學們在進行抽象、形象和靈感思維的基礎上,萌動了創新精神。課程改革發揮了以智引人、激發創新精神的作用。土建類工程材料課程內容廣泛,實驗項目和時數均較多,長期以來學生主動參與較少。現在東南大學制作了全程動畫實驗課件,學生先花幾分鐘時間利用課件主動進行模擬實驗后再正式做實驗。這一改革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開發創新思維。現代土木工程施工課,通過自制課件實現了課堂內容和授課方法的現代化,可使學生們站在項目經理的高度,統管全局,運用最新技術去解決復雜的工程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以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是現階段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在上述課程的改革初探中,看到了令人鼓舞的曙光。
5.探索出形式多樣、寓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可持續開展的創新實踐活動新渠道課題組探索出形式多樣、寓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可持續開展的創新活動新渠道。
(1)創新競賽活動同濟大學從2000年起,連續組織三屆結構設計競賽,創造出“云中漫步”、“飛翔之翼—提升式索膜結構”、“揚帆遠航—橋、樓綜合的近海結構體系”等極為優秀的作品,并且已參與了國內外的學生作品競賽活動。東南大學以工業培訓中心為基地,將“慧魚創意模具”引入土建類專業1~3年級學生的創新競賽活動中,在成果展示會上,學生們用自編程序進行控制,演示了具有跨溝功能的吊車、自動升降機、自動碾壓機、光控電動門等幾十種土建類機械的智能化動作。競賽活動激發了學生崇尚科學、勤奮學習、銳意改革、迎接挑戰的主動精神。
(2)課外科技活動東南大學部分學生在參觀長江二橋橋梁展覽館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制作了可作為力學創新實驗的模型———可在施工、使用和維修階段進行應變、變形測試的斜拉橋。同濟大學利用暑假組織學生赴廣西貴港進行城市建設調查,提出有關建議報告等。我們將課外科技活動與教學過程結合起來,發揮了學生會的作用,使更多的學生參加并有較多的教師參與指導。
(3)結合教學環節撰寫小論文在大學四年中,鼓勵學生結合課堂教學、實驗、實習及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撰寫小論文。這也是一項重要的創新實踐活動。在課題組的參與和推動下,東南大學已編輯出版了5本論文集。
6.建設起校內大平臺實驗中心和創新基地,為開放式、創新實踐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東南大學建立了專門用于本科生實驗的土建交通類實驗中心,總面積為1850m2,首期投入設備資金500萬元。不僅可保證開出原計劃規定的各類課程的實驗,還增開了“鋼結構壓桿穩定”等多個實驗項目。同濟大學加強了大實習基地的建設,配置了100臺計算機,購入一大批最新版本軟件,實現全周開放;投入350萬元更新測量實驗設備;投入330萬元更新土力學與地質實驗設備;正籌建橋梁、結構、土力學開放實驗室。本科實驗條件的改善及集成,為建設開放性、學科交叉的實驗基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創新實驗基地基本建成。東南大學以工業培訓中心為基地,建成智能化住宅/建筑電工實驗平臺;在力學實驗中心建成了力學創新實驗室,應用了激光干涉、光導纖維和計算機數字圖像處理等現代光測力學新技術,使學生的創新實驗上了一個新臺階。同濟大學設立了力學基本結構模型實驗室,成為初具規模的創新基地。
7.依靠社會力量辦學,切實鞏固和發展了校外實踐基地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土建類專業而言,校外實踐基地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集中在幾個工程單位。
長期以來,相關高校的廣大教師在科學研究緊密與工程實際相結合中,建立起了一個廣泛的、互惠互利的合作網絡,這實際上就是校外實踐基地。據此,我們提出了依靠社會力量辦學的理念,要求廣大教師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渠道并主動爭取廣大校友作強大的后盾,與設計、施工單位建立起校外實踐基地。在廣大教師的努力下,校外實踐基地得到了鞏固和發展。難點已經化解,效果日益明顯。
- 上一篇:詮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 下一篇:小議柏拉圖經濟倫理思想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