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區水土流失預測思考

時間:2022-06-08 08:13:00

導語:礦業區水土流失預測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礦業區水土流失預測思考

1項目區概況

興城市把石溝興園銅鉬礦開發項目位于遼寧省興城市郭家鎮境內,地勢自北向南逐漸降低,自低山過渡為丘陵地區。海拔一般在180~380m之間,地面坡度15~300。屬于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境內河谷呈“v”字形,切割深度30~50m。溝壑密度2.92km/km2,地形地貌條件屬簡單。本地區土層較薄,土壤類型主要是棕壤土,其中大部分為薄層酸性巖棕壤土;組成物質為第四紀沖積、坡積物與風化殘積物。地表結構由上至下為棕壤、亞黏土、中砂、粗砂和基巖。礦區周圍有疏林地,主要為刺槐、松樹和低矮灌叢。礦區水土流失比較嚴重,天然植被退化。本工程地處遼寧省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水土流失防治標準等級采用二級防治標準。項目區分為兩個采場,分別為一采礦區和二采礦區。礦區平硐等井口開采的廢石及采礦廢棄的廢石就近堆放在洞口附近,采礦區占地包括井口占地以及廢石場占地。兩個采礦區共用一個辦公生活區和炸藥庫。辦公生活區位于一采礦區的西北角,炸藥庫位于一采礦區的西側。為滿足礦區生產生活需要,在二采礦區需建設一條長200m的運輸道路,與原有鄉間道路連接,以便需要生產運輸。一采礦區直接與鄉間道路連接,不需修建新路。

2水土流失預測所需基本參數

2.1水土流失預測范圍

依據工程組成、擾動特點、施工工藝、水土流失影響程度等因素的辨識,分析項目建設產生水土流失的各種條件,同時以不采取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為前提,對于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數量及其危害進行預測與分析。本工程水土流失預測范圍為一采礦區、二采礦區、辦公生活區、炸藥庫區、運輸道路區五個防治區范圍。

2.2預測時段

根據本項目活動的特點分析,在工程建設及生產過程期間,對地表的開挖、擾動及再塑,破壞原地貌和地表植被,擾動土體結構,使其固土防沖能力降低。依據《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技術規范》5.7.3條規定:“開發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的水土流失量按施工準備、施工期、自然恢復期三個時段進行預測。”預測年限主要是根據本項目活動的特點分析,在工程建設期間,采礦生產等主體工程的覆蓋層,井口開挖及廢石堆放;運輸道路建設、辦公生活區建設過程中對地表的開挖,擾動及再塑,破壞原地貌和地表植被,擾動土體結構,使其固土防沖能力降低,因此整個施工期是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主要時段。水土流失預測單元和時段見表1。

2.3侵蝕模數

本項目原生地貌侵蝕模數取值為2250t/km2a,場地擾動地表侵蝕模數為3783t/km2a,自然恢復期土壤侵蝕模數取擾動前后的平均值,確定為3117t/km2a,運行期土壤侵蝕模數確定為7000t/km2a。

3水土流失預測成果

3.1擾動原地貌、破壞土地和植被的面積

通過查閱開發建設項目的技術資料,結合實地查勘,對項目建設時期開挖擾動地表、占壓土地和損壞林草植被的面積,本工程擾動原地貌、破壞土地和植被的面積為1.39hm2。擾動原地貌、破壞土地和植被的面積詳見表2。

3.2工程棄渣(土)量預測

本工程建設中共產生687m3挖土方量,填方量687m3。因此,沒有棄渣(土)。該礦產生過程中的棄渣為5.8萬m3,礦井廢棄后用這些棄渣進行回填,剩余部分成為永久性棄渣。

3.3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

在工程建設用地范圍內,由于施工開挖或棄渣壓埋,都不同程度對原地貌形態、地表結構和地表植被造成破壞,降低或喪失了其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依據《關于水土保持設施解釋問題的批復》(水保[1996]393號)文件規定,經勘查,本工程項目內水土保持設施主要是荒地和疏林地等,經預測該工程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為1.39hm2。

3.4可能產生的水土流失量

經計算,在無水土保持防護措施的前提下,地表擾動區內預測可能產生的水土流失總量385.45t,新增水土流失總量為142.65t。詳見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