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施工質量對施工企業的意義

時間:2022-12-02 10:15:49

導語:研究施工質量對施工企業的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究施工質量對施工企業的意義

建筑行業的從業主體是建筑工人,由于歷史原因的影響,我國的建筑工人大多受教育程度低,素質參差不齊。而在建筑行業中處于管理地位的工作人員也并不全是具有專業的建筑知識的人,由于歷史因素的影響,很多建筑企業的骨干都是當年的“包工頭”,這批人實踐經驗很多,幾乎所有的建筑知識都是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并沒有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所以當建筑企業發展越來越大,在全球一體化的經濟環境下,面對多元化的建筑思潮的沖擊,這些人的經驗就會顯得不足,在面對一些新型建筑時就會捉襟見肘,從而導致質量問題發生。

一、如何提高建筑施工質量

1.完善我國建筑施工質量管理體制

建筑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之一,也需要受到政府的正常監管。而政府的監督管理很大程度上是對建筑企業施工質量的管理,所以完善我國的質量管理體制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工程質量領導問責制。明確的責任會產生明確的管理,明確的管理會提高建筑施工質量。施工企業的法定代表人和具體項目的負責人應該對承建項目的質量負有直接責任,而在建筑施工中的人員、設備、材料等方方面面的具體管理人員都要對自己負責的領域承擔責任。其次,應該完善工程質量監督告知制度,建立“陽光監督”。工程建設施工方從施工一開始,就應該享有知情權,了解監督工作的方式和內容,這樣能夠讓施工企業更加了解質量管理的側重點,能夠通過反推監管部門的監管重點來自覺規范施工行為,從而達到減少和避免質量事故的目的。再次,應該建立集體監督機制,保證監管工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在監管的過程中要爭取在每一項指標的監管上配備兩名以上的監管人員,監管人員要持證上崗,也要實行準入政策,只有具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員才能承擔建筑質量監管的責任。

2.提高施工企業的法律意識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施工企業的負責人對《建筑法》等法律法規并不是很了解,這導致他們在主導施工行為時完全是按照主管經驗在作為,這樣就容易為了自身利益而犧牲建筑質量。也有的施工企業負責人了解有關建筑質量的法律政策,但是由于違法成本不高,并沒有把法律規定當作必須遵守的準則,從而無視法律,在建筑施工中偷工減料影響質量。這就需要相關部門一方面要加大對施工建筑方面法律法規的完善和宣傳。

3.嚴格市場準入

建筑施工市場準入是嚴把建筑質量關的第一個關口,只有嚴格市場準入,讓真正有資質、有水平和有信譽的企業進入到各級建筑領域中,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證建筑施工質量。因此,相關部門要根據市場的不斷變化制定切合實際的市場準入制度。首先審核項目要全面。不僅要審核待入企業的注冊資金、人員配備等資質,還要實地考察,不能只靠書面材料判斷,必要情況下還要對相關技術人員進行考核。其次還要審核過程要透明公開,審核結果要向社會進行公示,這樣能夠最大限度杜絕因為某個人的徇私枉法而導致不具備資質的企業進入建筑行業。

4.提高建筑施工企業人員素質

任何制度的實施最終都要落實到個人,因此對建筑施工企業人員的業務培訓是必要的。建筑施工企業中可以分為兩類人,一類是具體實行建筑施工的建筑工人,一種是進行管理工作的管理者,這兩類人雖然分工不同,但是都對建筑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對建筑工人要進行定期培訓,很多建筑企業的建筑工人并不是固定的,二十載社會上臨時招聘的農民工,這些工人也并不是專門從事某種類建筑的工人,可能這個月在建房子,下個月就去建橋梁了,因此要在施工之初以及整個施工過程中對這些工人進行本次施工的培訓,讓工人了解本次工程的特殊性和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盡量避免由于不熟悉施工種類而造成質量不合格的現象。

二、結論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的質量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因素,如何一個企業生產的產品質量得不到消費者信任,那么這個企業就不會得到發展。建筑施工企業建成的建筑也是產品,也需要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而且如果建筑施工企業產品質量不合格的后果尤為嚴重,可能會導致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失,所以建筑施工的質量一定要保證,這不僅僅是建筑企業生存的需要,也是保障人們生命安全的需要。

作者:艾青單位:黑龍江省農墾牡丹江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