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透設計手法在當代建筑的運用

時間:2022-08-12 04:15:22

導語:通透設計手法在當代建筑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透設計手法在當代建筑的運用

摘要:通透設計是當代建筑中的一種重要的設計手法,同時它也是追求自然的表現方式。通透的類型包括空間的通透、氣流的通透和視覺的通透。通透設計運用通透屬性的材料和獨特的結構來改善建筑空間形態和效果,在完善建筑功能的基礎上,創造出獨特的建筑空間形式。

關鍵詞:通透設計;透明;透氣

1通透的概念

通透在二維平面與三維空間都是重要的設計手法,在二維平面中,點、線的數量排布和面的顏色純度、亮度都決定了畫面的通透性。在三維空間中,通透主要體現在空間的布局、視覺的透明和氣流的透氣[1]。通透在當代建筑設計中已成為了常用的設計手法,通過結合空間結構以及通透屬性的材質,來改善空間形態和效果。

2通透設計的歷史

通透設計手法在中國古代建筑和西方古典建筑中都有體現,中國古代建筑中主要運用了虛實、陰陽等手法來分割和鏤空建筑空間布局,在視覺和氣流上以達到中國古代對自然山水的崇尚。西方古典建筑則是利用透明的材質和對光線運用的結合,在視覺上表現出西方宗教中神圣的光芒,從而達到宗教氛圍的渲染。2.1中國古代的通透設計。在中國古代,通透設計主要表現在中國古典園林建筑中。中國古典園林中常用的造景手法有:借景、抑景、添景、夾景、對景、框景、漏景、點景等,其中借景的手法就是通透設計在中國古代建筑的反映[2]。中國古代園林建筑中的借景,就是利用了中國古代的陰陽、虛實等概念去開辟一個建筑空間,通過分割和挖空墻體、通道、天花、門、窗等來提升視覺景點的廣度和深度,借助自然的各種景物作為視覺背景,通過分割和挖空的形狀,有意識的把園林建筑之外的景物借助到園林建筑的視覺空間上,呈現出一幅幅圓形或矩形的自然風景畫。在中國古代建筑中還有另一種通透設計,它在中國古代民居建筑中體現出來,那就是古代住宅中的天井。天井是幾個住宅空間圍合起來的露天空地,天井起到了采光、通風等作用,這正是通透設計的主要作用之一。中國古代的通透設計主要包括空間和氣流通透兩個特點。2.2西方古典的通透設計。西方古典的通透設計主要體現在宗教建筑中,最常見的就是西方古典教堂的玻璃花窗。西方古典教堂的玻璃彩色花窗是利用玻璃的透明材料性質和折射的特性,當自然光透過玻璃彩色花窗投射到教堂空間內部,讓教堂玻璃花窗上的花紋在光線下呈現特殊的花紋感和立體效果,從而創造出神圣和夢幻迷離的藝術效果,讓教堂內部散發出濃厚的宗教氛圍起到宣傳教義的作用[3]。西方古典教堂的玻璃彩色花窗在當時來看主要目的是宣傳宗教形象,在現在來看運用了通透概念,利用了玻璃材質反射和折射的特性來運用光元素,這利用的正是通透設計里面的視覺和材質的通透特性。2.3當代通透設計與古代通透設計的區別。通過上面對中國古代和西方古典通透設計的淺析,看到了中國古代通透設計偏向于在空間上和氣流上的通透,西方古典則偏向于視覺上的通透。在當代的通透設計中,建筑空間的通透概念會運用到空間、氣流和視覺上三個方面的通透性[4]。空間的通透性是當代建筑空間設計的基本手法,當代建筑空間的通透區別于古代的通透設計在于古代建筑的通透偏向于從內部到外部的表達,而當代建筑的通透設計則會偏向于外部向內部的整體表現,例如當代通透設計的建筑大多數都使用玻璃幕墻,站在建筑外透過玻璃幕墻觀賞建筑內的空間設計。當代建筑空間在材料和新科技方面,衍生出很多高科技的通透性材料和透明材質的構造方式,中國古代通透設計則是主要在建筑空間結構上體現通透性。

3當代的通透設計建筑

當代的通透設計建筑相比以前的建筑設計多了一份簡潔,主要體現在材質的運用上,由于玻璃材質是當代通透設計建筑的常用材質,玻璃材質的特性是透明,無論利用在哪一方面的設計上,實際用途是用于展示空間內部或者空間外部,也有采光和視覺上的功能用途,當代的建筑師很好的利用了玻璃材質的特性,設計出獨特的建筑。3.1史蒂夫•喬布斯劇院。史蒂夫•喬布斯劇院就是通透設計手法在建筑上的運用,蘋果公司的建筑基本都是用大量的玻璃材質建造,常見的蘋果直營店玻璃屋,蘋果的建筑風格為極簡,利用了玻璃的材質特性結合建筑空間內的設計來展示[5]。喬布斯劇院用了一圈的玻璃幕墻,緊靠玻璃幕墻來支撐著圓形的金屬炭纖維屋頂,喬布斯劇院建筑就是利用了通透設計的視覺效果和采光特點,站在劇院內往外面看,對于四周的景象將會一覽無遺。3.2巴黎盧浮宮玻璃金字塔。盧浮宮玻璃金字塔是世界著名華裔建筑大師貝聿銘設計,通過673塊菱形透明玻璃和金屬網架組合而成,貝聿銘擅長用大量透明玻璃和金屬框架組合來采集自然光,得到獨特的光影效果,這就是通透設計手法的基本要素。玻璃金字塔由于使用大量的玻璃材料,使得整個建筑非常通透,人們的視野遮擋被降到最低。透明的玻璃金字塔既能夠為整個館內提供充足的采光,也能夠反射周圍的建筑,與周圍建筑互相呼應,體現出通透設計手法在建筑上的運用。3.3范斯沃斯住宅。范斯沃斯住宅的設計師是著名的密斯•凡•德•羅,這個建筑是通透視覺設計建筑的典型代表,范斯沃斯住宅特殊的地方在于用大片的玻璃材質取代了阻隔視覺的水泥墻,這就是通透設計住宅的視覺特性。范斯沃斯作為著名的“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就是利用了特別的空間布局和材質以及特殊的地理方位,形成了擴展空間的效果,人們在屋內可同時對建筑外部的風景一覽無遺,是當代人們對居家生活的基本要素[6]。密斯有句名言:“少就是多”,充分的體現了環境與建筑的關系,他結合了自然環境和通透設計效果,讓建筑空間內部與環境巧妙的融為一體、相互呼應。

4當代通透設計的材料

由于傳統的通透類型建筑空間追求于采光、透氣以及視覺上的透明,從而忽略了通透材料的隱私性和隔熱性方面的缺陷,同時大面積的使用傳統通透設計材料可能破壞隱私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對建筑審美及功能的要求,對于通透類型建筑的材料研究以及創新,已經發展出更多高科技的透明材質,能夠彌補傳統透明材質的缺陷和不足。4.1霧化玻璃。霧化玻璃又稱調光玻璃,霧化玻璃是當代建筑設計的產物,霧化玻璃能夠使一個開放的空間產生隔斷、遮擋的效果,也能夠讓隱蔽的場景瞬間展示在眼前。霧化玻璃主要是夾層玻璃工藝,在兩片玻璃的中間粘合著液晶調光膜,通過液晶的透射和散射現象,使得霧化玻璃通過開啟或關閉來控制霧化玻璃的透明功能[7]。霧化玻璃在透明性強的同時又具有隱蔽性的功能,同時霧化玻璃能夠有效的過濾98%的紫外線,所以霧化玻璃在當代建筑設計的通透材料中具備了通透性、隱私性以及隔熱性等功能。4.2鍍膜玻璃。鍍膜玻璃又稱反射玻璃,鍍膜玻璃是在玻璃的表面涂鍍一層或多層的金屬、合金或金屬化合物薄膜,以改變玻璃的光學性能,滿足某種特定的需求[8]。鍍膜玻璃按照產品不同的特性,可以分為熱反射玻璃、Low-E玻璃等。4.2.1熱反射玻璃。熱反射玻璃又稱陽光控制鍍膜玻璃,熱反射玻璃是在玻璃表面鍍一層或者多層金屬或其它化合物組成的薄膜,使產品呈現豐富的色彩并且具有對可見光有適當的透射率,對紅外線有較高的反射率和對紫外線有較高的吸收率,用于建筑和玻璃幕墻有良好的隔熱性能和采光功能。熱反射玻璃對太陽光具有控制功能,是良好的節能型玻璃材質。4.2.2Low-E玻璃。Low-E玻璃又稱低輻射玻璃,Low-E玻璃是在玻璃表面鍍銀膜或金屬氧化膜,利用膜層反射紅外線和吸收紫外線實現建筑空間的隔熱性能[9]。Low-E玻璃被公認為當代建筑的節能型玻璃,因為熱輻射通過Low-E玻璃的熱量是雙向的,在夏季的時候,室內溫度比室外低的時候玻璃能夠起到隔熱的作用;冬天的時候,室內的溫度比室外高能夠起到保溫的作用。在這個動不動就開空調的年代,Low-E玻璃是現階段節能效果比較好的節能型通透材質之一,起到了環保低碳、隔熱和采光的特性。

5通透設計的類型

通透設計的類型主要有3種,分別是空間的通透、氣流的通透和視覺的通透,空間的通透主要體現在空間的延續性上,氣流的通透主要體現在空氣的流通性上,視覺的通透主要表現在采光以及對光的利用性上。5.1空間的通透。空間通透是指在一個建筑內部或者一個建筑與另一個建筑的空間延續性和連續性,也是改善建筑空間功能區域的主要方式,巧妙的利用空間的通透,可以使得建筑營造出獨特的美感。空間的通透又體現在室內與室內、室內與室外以及空間層次上的通透,在這三個方面上利用打通、分割以及挖空等手法來劃分空間布局,體現了圍中有透,透中有圍的建筑空間延續性。5.1.1室內與室內的通透。這種通透的方式是通過打通或挖空整個或部分室內與室內之間的隔墻,以此來擴展建筑內部的空間、開闊建筑內部的視野,這種設計方式有效的解決了由于空間面積不足所出現的壓迫感和窒息感,在區分建筑內部的功能區間的同時,更能使建筑內部空間具有互動性和延展性。5.1.2室內與室外的通透。這種通透方式就是中國古代園林常見的設計手法,也就是借景手法,強調了建筑空間內部與外部自然環境的交流和聯系,體現了中國古代擅長利用自然景物的虛景和實景的搭配,使得人在建筑空間中能得到心理和視野上的自然感受。這種設計手法利用建筑室內的空間樣式與室外的景象產生的交流,也是當代建筑設計師較為常用的設計手法。5.1.3空間層次上的通透。空間層次上的通透指的是建筑內部空間的縱向連續性,就是在建筑空間中每一層空間截面連接運用特定的節奏和設計效果,建造出多樣性的空間形式,用獨特的方式引導人們從一層空間到另一層空間,給予人們在視覺上新穎的變化。這種設計手法更多的被利用于當代商場的建筑空間上,利用扶手梯不同的穿插,能觀賞到每一層不同的變化,不會使人們的視線局限于一層之中。5.2氣流的通透。氣流的通透是住宅建筑最基本的要素,合格的建筑空間要保證最基本的氣流流通,氣流的通透很看重建筑中空間開口方位的朝向,利用好合適的建筑朝向和地理位置就能設計出氣流通透的建筑[10]。在住宅建筑中,氣流的流通是人們購買住宅必不可少的條件,因為保持建筑氣流的流通是保證人們健康的重要方法,例如中國古代住宅建筑中常見的天井,就是解決人們對健康生理需求的通透設計。5.3視覺的通透。視覺上的通透在建筑空間一般指材質上的透明度,在建筑空間中利用透明的材質來獲取采光或視覺上的引導,西方古典的教堂建筑常用這種設計手法,運用光元素結合力學和美學來渲染出宗教氛圍,視覺的通透能用夠使建筑空間由內到外再由外向內的延伸和展示,視覺的通透由材質來區分又分為絕對透明、半透明以及虛擬裝飾性三個方面。5.3.1絕對透明方法。絕對透明的材質一般來說指的是玻璃材質,玻璃材質是技術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這種時代產物融合了建筑藝術的力學和美學,產生了新的建筑藝術設計形態和效果。絕對透明在通透設計中對建筑空間形成了擴展空間的效果,同時對建筑內部空間的采光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還能使建筑形成玲瓏剔透的視覺效果。5.3.2半透明方法。建筑設計中的半透明方法是指利用半透明玻璃、帷幔或垂簾等材料來凸顯設計效果,這種半透明的方法能夠更好的展現空間的層次感以及效果上的朦朧美,常見于建筑住宅空間和辦公室等。建筑設計中的半透明方法在實際中并不是完全的隔斷,所以在建筑空間中保存一定程度的通透,這種設計效果是空間之間的相互呼應、相互滲透,能夠有目的性的增強建筑內部的層次感。在當代的建筑材料中,以長虹玻璃為代表的建筑半透明材質日益流行,它在作用上起到隔斷空間,同時又能夠優化室內的采光,使得空間顯得通透、敞亮。5.3.3虛擬裝飾性的方法。虛擬的裝飾性方法一般是指在建筑空間中通過在墻體或者門窗等挖空、雕刻出精美的花式圖案,這種虛擬裝飾性的方法在中國古代的傳統民宅建筑中,稱之為“窗欞”。窗欞是中國傳統的窗戶框架結構設計,由于這種框架設計在建筑中形成特有的通透性和美感,逐漸的成為了古代建筑的視覺審美之一,虛擬裝飾性還包括板欞窗、格扇、隔斷、支摘窗、遮羞窗等。在當代的建筑空間中,木格柵是現在常用的設計手法,木格柵作為虛擬裝飾性的方法,不僅具有部分隔擋功能,還能夠利用光影與挖空部分,創造出精美的光影設計效果。

6結語

綜上所述,通透設計手法在當代建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符合當代建筑設計對于力學和美學的統一運用要求,通透設計手法在歷史上不斷的演變以及通透材料在技術上的創新和突破,給予當代建筑設計師更多的設計基礎,從而促進建筑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衛政.探討建筑設計中通透設計手法的運用[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11):24.

[2]程慶.淺談通透設計手法在建筑設計上的運用[J].民營科技,2011(06):346.

[3]段洪波,王旭東.現代建筑中通透空間的結構造型設計[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04):19-22.

[4]高維東.建筑設計中通透設計的應用剖析[J].城市建筑,2015(029):27.

[5]郭晴.當通透擴散到設計中引發的應用研究[J].今傳媒,2017,25(09):120-121.

[6]徐志錦.論設計中的通透美[J].福建建材,2013(09):30-31.

[7]涂睿.論建筑的透明性[D].同濟大學,2005.

[8]柯小俊,唐毅,牟澤睿.電控調光玻璃施工工藝[J].建筑•建材•裝飾,2019,(2):58,131.

[9]李飛云.夏熱冬冷地區Low-E玻璃節能研究[J].墻材革新與建筑節能,2018(1):63-66.

[10]李日強.半透明建筑表皮設計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3.

作者:鄭吉鴻 單位:廣東培正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