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施工邊坡支護技術應用對策

時間:2022-06-01 03:05:12

導語:工程施工邊坡支護技術應用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程施工邊坡支護技術應用對策

摘要:目前,隨著建筑科技的不斷發展,在建筑工程設計上不僅要滿足更大的功能和更優的結構,同時建筑規模也逐漸由高層向超高層發展。為了提高大型建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利用邊坡支護技術以保證基坑質量安全已成為建筑施工企業常用的施工方式。合理的邊坡支護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基坑的穩定性,從而確保建筑大廈的安全穩固。本文以工程施工邊坡支護技術為出發點,總結了目前邊坡支護技術應用形式,并提出了有效的應用對策,以供同行們參考。

關鍵詞:建筑工程;深基坑;特點;方式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行基建工程,建筑行業發展迎來嶄新機遇。建筑工程項目的增多也帶來了諸多施工管理問題和質量安全問題,因此為了確保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安全,建筑施工單位必須注重施工技術的應用和創新,不斷改進施工工藝,促進施工質量安全的提升。影響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安全的因素不勝枚舉,其中,最重要也最基礎的便是確保基坑的安全穩固問題。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國建筑工程設計和施工從功能、工藝、美學、規模等方面不斷突破創新,各地也相繼出現了代表著城市特色、展現城市魅力的地標性建筑。然而,要保證這些高樓大廈的質量安全,必須打好基礎工程,即提高基坑施工質量,確保基坑安全穩固,特別是對于地質自穩性差或地震等地質災害頻發地區,在深挖基坑過程中,更要做好基坑邊坡支護工程,以確保建筑工程底層結構安全穩固。工程施工邊坡支護主要通過加固或防護基坑邊坡的形式,防止基坑邊坡出現滑塌現象,提高基坑邊坡的穩定性。在工程施工基坑開挖過程中,必須對工程規模、基坑深度、地質巖土水文狀態以及周邊施工環境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合理確定邊坡支護技術,確定邊坡支護施工工藝,避免工程安全事故的發生。結合目前我國建筑行業邊坡支護技術應用現狀和工程施工實踐經驗,提供有效的應對策略,以期促進建筑工程施工邊坡支護技術的應用推廣。

1工程施工中邊坡支護方式及技術形式

工程施工中會涉及深基坑開挖的項目,為保障邊坡安全穩定,就要做好邊坡支護工程。現階段,施工單位采用邊坡支護的措施多種多樣,具體選用時需根據項目特點、地質條件和場地限制等認真分析、科學考慮,選擇最合適的邊坡支護方案。目前,放坡開挖支護形式其技術等級不高、施工要求較低,在小型建筑、工程地質條件良好的情況下較為常用。除此之外,下面將介紹幾種施工單位常用的邊坡支護方式。

1.1地下連續墻支護形式

地下連續墻支護結構形式如圖1所示:圖1地下連續墻支護結構示該形式支護結構需要構建地下連續墻,利用挖槽機械設備在地下挖出一條相應的溝槽,溝槽尺寸根據設計需要而定,然后用混凝土泥漿噴涂,形成連續墻結構的支護體,以保證溝槽周圍土體的穩定性。由于水泥具有固化的特點,通過適當添加軟土劑和水泥漿,并攪拌均勻,最終可在溝槽內形成水泥土柱狀和擋墻狀。該形式構建的連續墻需要滿足邊坡支護所需的承載能力和降水要求等技術指標,要求支護墻體結構質量可靠、經久耐用,并具備適應性強、抗擾動高、震動量小、防滲性好等特點,否則不能保證邊坡支護的安全穩定。但要達到以上設計要求,其施工難度相對較大,對施工技術要求標準也較高,同時工程造價方面也不低。因此,這種支護方式在大型建筑項目施工中如地標建筑或大型高層建筑的地下防護工程、地鐵工程、礦井工程等項目上較為常用。

1.2排樁式支護形式

排樁式支護方式主要是建立支護樁的形式,通過沿著基坑周圍打樁,并利用錨固構件共同作用形成支護結構,從而達到穩定邊坡的目的。采用排樁支護形式對基坑深度有一定要求,一般在基坑深度6m以上采用排樁錨固的邊坡支護方式。由于采用排樁+錨固構件組成,對排樁的變形控制要求較高,因此對排樁平面布局形式的選擇要慎重考慮。目前,常見的排樁形式分為隔排列、一字形排列、交錯相切排列等,具體可根據不同土質、地下水防滲要求等選用不同的布置方式,并確保排樁支護在控制變形量上滿足相應的技術條件。

1.3土釘墻式支護形式

土釘墻式支護形式在工程施工邊坡支護中也較常用,其結構形式如圖2所示。首先,在邊坡上下斜面噴射一定厚度的細石混凝土面,混凝土厚度根據邊坡大小、斜度等計算確定。其次,等混凝土凝固以后,在斜面鋪設墊板。最后,在基坑邊坡上釘入不同數量的鋼釘,以達到固定周圍土體的支護方式。這種支護方式具有承載能力強、邊坡穩定性高、空間占用小、安全、經濟等優點,尤其適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人工降水后的黏性土、粉土、雜填土及非松散的卵石土等土質結構。

2深基坑工程中噴錨支護施工技術實例應用

某高樓建設項目高88m,由兩個直角邊長分別為37m和40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邊相連組成框架剪力墻結構。施工前根據極限平衡法計算出基坑應該挖10m,但是需要注意不能盲目開挖,開挖和支護需要同步進行,且每層開挖深度不能超過3m。

2.1施工準備

在施工前,首先要根據工程的整體結構、周邊環境、地質狀況、水文和施工條件等制定施工設計方案。開始施工準備、平面布置、區段劃分,在施工區域內搭建臨時設施、搭設鉆機平臺,以及相關施工設備的安裝和試運行。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技術設計,確定錨桿數量和類型,以及鉆孔位置、孔距、孔深。然后開始施工放線,找到每個錨桿的位置和傾斜角。建筑工程所處的地方由第四系沖積層(見表1各土層巖土物理力學指標)構成:填土,大多是由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構成,相對松散;粉土,由氧化鐵小姜石及碎風殼構成,砂感強、分布散;粉砂,不穩定層厚變化大,有些致密;黏土,厚度變化大,但底板較穩定。層底埋深比較致密,中等壓縮性。水文地質條件:施工工程的地下水為潛水,靠大氣降水供給。巖土勘察報告顯示地下靜止水位為10m左右,且不會對混凝土造成侵蝕影響。

2.2施工程序

鉆孔的設備和方法:在黃土地區一般可以使用洛陽鏟進行鉆孔(孔徑70mm~80mm),國外普遍采用的是全液壓鉆機(孔徑50mm~320mm),不僅使用方便,造孔率高,還可以適用于各種土層。鉆孔主要有水作業和干作業兩種方法,此工程主要使用干作業法。干作業鉆孔法,首先用螺旋鉆孔,然后去除多余土方,插入拉桿。拉桿安裝:在拉桿的制作過程中要保持平直,保證能夠順利進入。鉆完后盡快安裝,以免鉆孔發生塌陷。拉桿使用前要去除其表面的鐵銹,避免對錨固體的黏結造成不利影響。拉桿焊接使用對焊,也可以在工地用兩個幫條焊焊接(焊高≥8mm,焊縫≥16mm)。灌漿:進行高壓灌漿的材料大多都是純水泥漿(425號以上),假如地下水有腐蝕性,則要使用抗腐蝕水泥漿。一般水和水泥的比值控制在0.4~0.45之間,這樣的泥漿具有良好的流動性。灌漿也可以使用水泥砂漿,灰砂重量比控制在l~2,水灰重量比控制在0.4~0.5。灌漿的方法是一次性灌漿,由壓漿泵將水泥漿壓到拉桿管,然后從拉桿管注入錨孔中(管端高度150mm,壓力0.4MPa)。由于泥漿的不斷灌入,孔內部壓力變大,應當在灌漿過程中保證管口始終在泥漿中逐漸把管拔到孔口。壓力應始終保持適中,假如壓力太大,就會導致吹散泥漿。最后支護面上的鋼筋網片需要被固定在錨桿上,一般通過焊接的方法來實現。并且可以將混凝土的運輸和澆筑過程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

2.3基坑排水設施

根據設計方案,沿基坑坡頂建立一個保護層(1m寬,100mm厚),以防止地表水對土體產生破壞及對基坑邊坡的沖刷。還需要沿基坑周邊建設排水溝,把地表水和基坑水經過處理后排進下水管道。另外,要在基坑內周邊挖6~8個臨時集水坑,集水坑的深度由基坑的深度確定。通過集水坑把基坑滲水和施工廢水收集起來,再經過處理之后使用水泵排入下水管道。在整個施工過程中要經常對排水溝進行檢查,以保證排水溝時刻處于通暢狀態。

3結語

現代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工程規模和工程形式的要求,往往應用邊坡支護技術。邊坡支護技術的應用是工程施工安全穩固的重要保障,施工單位對邊坡支護技術的實施應引起足夠重視。為了提高邊坡支護技術應用質量,施工單位應及時總結相關工程經驗,加強邊坡支護技術培訓,合理選擇邊坡支護施工形式,確定邊坡支護施工工藝,確保施工過程中人員、技術、機械等各方面的管理井然有序,以保證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吳小濤,周文,袁麗佳,等.地下連續墻深基坑支護結構中鋼支撐性能研究[J].廣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

[2]牛新會.淺析建筑施工過程中深基坑支護技術的應用[J].建筑施工,2021,43(3).

[3]李強.土木工程施工中邊坡支護技術的應用[J].中國住宅設施,2021(1)

作者:張玉欣 單位:甘肅第七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