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隧道防水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

時間:2022-06-14 10:06:48

導語:鐵路隧道防水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鐵路隧道防水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

摘要:以實際工程為例,主要分析了防水板工程容易出現的幾個質量問題,如地質勘探不準確、施工過程中因外露錨桿、鋼筋等導致防水板破裂等,對這些問題探討了針對性的控制措施,并介紹了幾種防水技術措施,最終達到了提升施工效果、保證施工安全的目的。

關鍵詞:防水施工;防水板;隧道防水

1工程概況

本文所論述的項目地處江西省婺源縣,所處地形為典型的低丘陵區,對應總長為1965m,工程預計埋設深度上限為90m。該隧道的進出口里程和分界里程分別為:DK166+782、DK168+745和DK166+782、DK168+745。隧道設計為時速200km的客貨共線雙線鐵路,該隧道直線段的線間距為4.4m,直線地段的軌道結構高度為0.76m。

2防水板工程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

防水板工程容易出現的質量問題有:(1)地質勘探不準確,設計防水措施強度不足;(2)防水板、止水帶的質量不過關;(3)施工過程中因外露錨桿、鋼筋等導致防水板破裂;(4)防水板、止水帶搭接長度不足,施工質量差,導致連接不牢固;(5)盲管的連接質量差,嚴重影響排水性能;(6)施工質量較差,易導致端頭止水帶連接不均勻、外露等[1]。

3隧道工程防水施工質量控制

要想保證隧道工程防水施工的質量,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從多個方面對此進行控制,涉及的內容有:挑選高性能的防水材料,確保初期支護的穩定性,當完成各項準備工作后應對其進行復核。縱觀當下工程案例可知,EVA是最被廣泛使用的材料,它可顯著提升防水板性能。3.1施工前的質量控制措施。施工前,處理凹凸不平的混凝土面及露出來的錨桿很有必要。這是因為,凹凸不平的噴射混凝土面會導致施工人員對防水板的預留長度判斷失誤。過長的預留會導致拱頂厚度不足,而過短的預留也會使防水板斷裂和分離。除此之外,預留不足也會導致防水板和混凝土二次襯砌之間存在空隙。當噴射過程中出現了局部過度凹凸現象時,也會加大二次襯砌的空隙距離。3.2施工中的質量控制措施。無論是在張掛過程中還是與之相關的準備階段,均需要做好質量把控工作。(1)防水板的性能。通常以EVA防水板為宜,將緩沖層厚度控制在2.6~3.2mm范圍內,此外防水板的厚度宜控制在1~2mm范圍內。(2)錨桿頭部的處理。當混凝土表面存在突出錨桿時,若沒有采取處理措施,很容易引發防水板刺破現象。因此,需要安排人員將錨桿露出部分去除,在此基礎上使用緩沖材料做進一步處理。錨桿頭部切斷處理示意見圖1。3.3防水板張掛作業中的質量控制措施。(1)在進行防水板鋪設施工時應對厚度加以控制,由此避免出現防水板破裂現象。(2)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時不可避免會導致拱頂出現變形現象,常見的有收縮與拉裂這兩種形式。為了避免上述現象,在鋪設時應將松弛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具體以6%~8%為宜[2]。(3)在進行防水膜搭接時,其中間兩層膜的總搭接厚度應達到100mm,此處采用的是自動爬行熱合機,在其作用下可以提升焊接質量。完成焊接后,需要隨即進行粘貼,進而將折疊部位牢牢固定在防水板上。(4)為了提升防水板的穩固性,應對其進行固定處理,此處宜選用木楔將其打入,在此基礎上進行混凝土噴射處理,由此提升表面的平整性。(5)固定環節宜選用暗釘墊圈固定的方式。(6)在整個安裝過程中,防水板焊接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焊機要想穩定運行離不開適配的電源電壓的支持。在確保電路參數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應啟動自動爬行熱合機,通過試運轉的方式將電壓穩定在合理范圍內,具體以(220±5)V為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若電壓大范圍波動,應增設調壓器。參考設計標準,對電熱楔溫度進行檢測,當達到標準后則需要在第一時間將防水板放置在焊機內,基于壓輪的作用可以增強壓緊性。做好前述的準備工作后便可以啟動設備,此時焊機將會以自動化的方式進行焊接作業。每完成一條縫的焊接后,需要將壓輪機卸載,而后關閉設備,由此方可進行后續的焊接作業。當完成80~100m焊接作業后則需要將設備關閉,對其進行清理,以便為后續焊接作業創設良好條件。3.4防水板張掛完成后至混凝土澆筑完成階段的質量控制措施。(1)對防水板位置進行分析,以此為指導設置鋼筋。此過程的各項操作均不可對防水板的結構造成影響;但焊接過程中,需要增設臨時擋板,它可以抵擋焊接點火花。(2)需要事先做好防水板的質量檢驗工作,在此基礎上方可進行后續的混凝土澆筑作業。檢查時可用壓縮空氣檢查方法。(3)在進行澆筑作業時需要使用振搗棒,相關人員在操作時不可將此設備碰觸防水板,由此確保防水板的完整性。(4)在進行拱頂澆筑時,需要配備專員對施工進行監督,確保拱頂位置不出現堆積。

4防水的技術措施

4.1自接堵塞措施。對水位進行監測,當其高度達到2m且對應漏水孔徑較小時,則需要采取自接堵塞措施。以漏點為基準,在此基礎上設置圓槽結構,對應直徑宜控制在10~30mm,深度以20~50mm為宜。應確保槽壁與基面處于彼此垂直的狀態,設置好圓槽后應進行清理,并使用水泥膠漿施工出一個錐形體。對膠漿的狀態進行觀測,當表現出凝固趨勢時則需要將其塞堵于槽內,實現與槽壁的緊密結合,在此基礎上再繼續擠壓30s,而后抹上防水層。4.2下管堵漏措施。當2m<水位≤4m且對應漏水孔徑偏大時,宜采用下管堵漏處理。首先需要對漏水區域的結構硬度情況進行檢測,以此為基礎確定出合適的孔洞直徑與深度剔鑿參數;使用碎石對孔底加以覆蓋,而后再增設一層油氈,同時將膠管下穿至碎石層中。使用水泥膠漿對孔洞進行灌注處理,此過程不可間斷進行應對膠漿的狀態進行分析,當其表現出凝固狀態后則需要對孔洞四周進行壓實,而后再涂抹上防水層。進行強度檢測工作,當滿足預期強度后應遵循自接堵塞法進行堵塞操作,在此基礎上再涂抹兩層防水層。4.3木楔堵漏措施。當出現孔洞漏水現象且對應水位高度超過5m時,需要對空洞進行堵漏處理,此環節宜采用一根適當直徑的鐵管,而后使用水泥膠漿對該結構進行灌注。以基面為參考,鐵管外端需要稍低20mm,同時使用素漿以及砂漿材料對管四周進行涂抹,對其強度進行檢測,當滿足要求后應置入木楔,在此基礎上需要再進行一次素漿、砂漿涂抹。完成上述操作后應靜待24h,而后對其滲漏情況進行檢驗,最后涂抹防水層即可。4.4下線堵漏措施。當水壓明顯偏大且存在裂縫漏水現象時需要采取下線堵漏法,其工序流程與上述方法類似,其中有幾大要點需要注意:在設置好溝槽后,應在其底部位置設置一條線,確保其與裂縫走向相同。對裂縫進行堵塞處理,當確保膠漿被良好地填充于溝槽后,需要隨即將線拔出,此時存在于其中的滲漏水便會自然流出孔洞。4.5下半圓鐵片堵漏措施。當水壓明顯偏大且存在裂縫急性漏水現象時,宜采用下半圓鐵片堵漏措施。具體方式為:對漏水量進行測定,以此為參考事先剔出一個八字形的邊坡溝槽結構,并在底部區域增設一個半圓形鐵片,正常情況下間距以500mm為宜,最大不可超過1000mm。在進行堵塞處理后其中的滲漏水便會大量流出,而后對溝槽分別進行一次素漿與砂漿涂抹處理,對其強度進行檢測,達到標準后進行自接堵塞法拔管堵眼。

5結語

綜上所述,隧道的耐久性與防水工程有著密切的關聯,對于隧道工程而言應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水施工技術,在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循規范要求,引入新型高性能防水材料,由此全面提升施工質量,增強隧道的耐久性。

參考文獻:

[1]勒孚俊.鐵路隧道工程施工中防水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J].交通世界,2018(26):33-34.

[2]王宏陽.公路橋梁隧道工程施工防水設施應用[J].施工技術,2015(S2):404-407.

作者:張丹春 單位:中交二公局鐵路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