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診治中腹腔鏡應用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09 02:11:00

導語:胰腺癌診治中腹腔鏡應用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胰腺癌診治中腹腔鏡應用研究論文

【關鍵詞】胰腺癌腹腔鏡

近年來,胰腺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胰腺癌的手術切除率和存活率仍是臨床上關注問題。本院自1999年1月至2007年1月外科手術治療74例胰腺癌病人。現對胰腺癌外科治療中的有關問題進行探討。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74例中男42例,女32例;男女比1.31∶1。年齡19~78歲,平均61歲。腫瘤位于胰頭部53例、胰體尾部13例、全胰8例。根據2002年國際抗癌聯盟(UICC)第6版胰腺癌TNM分期方法[1]分期,TNMⅠA期3例、ⅠB期4例、ⅡA期4例、ⅡB期18例、Ⅲ期38例、Ⅳ期7例。既往史:膽道疾病31例,糖尿病28例,慢性胰腺炎12例,手術病人均經病理檢查證實為導管細胞腺癌,其中高分化11例、中分化37例、低分化26例。本組隨訪率89.2%(66/74)。

1.2臨床表現病程14d~16個月,平均3.8個月。根據病史分析,首發癥狀以腹痛、消瘦、黃疸為最常見,其次為腰背痛、腹部包塊、十二指腸梗阻等。

1.3影像學檢查及血清腫瘤標志B超檢查符合率83.8%(62/74);CT檢查符合率90.5%(67/74)。應用放射免疫分析檢測:癌抗原19-9(CA19-9)、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AE)。陽性率:CA19-971.6%(53/74),CA12537.8%(28/74),CAE40.5%(30/74)。術前對診斷不甚明確者常規行腹腔鏡檢查,26例中CT判斷無遠處轉移的病人中,發現7例遠處轉移(7/26),避免了單純診斷性剖腹探查術,從而提高根治性切除率[2,3]。

1.4治療情況及隨訪(1)手術治療:根治性切除組(病理切緣陰性)23例,姑息性切除組(病理切緣陽性)8例,單純手術探查組7例(CT判斷無遠處轉移而經腹腔鏡檢查發現遠處轉移者)。手術姑息性內引流組(各種減黃及解除梗阻手術)36例,占48.6%。(2)輔助治療:自1999年開始本院對胰腺癌行以健擇(吉西他濱)為主的化療。手術后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胰瘺、胃腸吻合口瘺、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為12.2%。圍術期死亡3例,死亡原因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肝腎綜合征、腎衰各1例。隨訪情況見表1。表1各組隨訪情況

2討論

國際抗癌聯盟(UICC)2002年胰腺癌TNM分期標準較1997年的分期標準有較大改變,1997年分期標準中的ⅣB期在2002年改為Ⅳ期,ⅣA期改為Ⅲ期,Ⅲ期改為ⅡB期,Ⅱ期改為ⅡA期,Ⅰ期分別改為ⅠA期和ⅠB期。2002年分期標準將ⅣA期改為Ⅲ期更符合人們的臨床習慣。作者將UICC2002年胰腺癌TNM分期標準的Ⅰ期定義為早期胰腺癌,即只局限在胰腺內,并未侵犯膽管、十二指腸或胰周軟組織,無淋巴轉移和遠處轉移。胰腺癌的早期診斷是提高療效的關鍵,臨床上的小胰腺癌并不一定是早期胰腺癌,其僅針對腫瘤大小而言,是指直徑≤2的胰腺癌,而不管是否有胰外浸潤或淋巴結轉移[4]。由于腫瘤局限,切除率較高,術后存活率明顯改善,故胰腺癌的早期發現重點在于發現TNMⅠ、Ⅱ期的胰腺癌和小胰腺癌。

本組病人就診時根據分期,Ⅰ期和ⅡA期11例,小胰癌12例。中、晚期病人比例大,導致手術切除率低,姑息性內引流術和單純探查術占了58%。作者的經驗是高度重視高危人群的監測,對其采取嚴格、科學的篩查,規范操作過程,減少漏診。不能僅滿足于已發現的陽性結果如膽囊炎、胰腺炎、胃潰瘍等。對有黃疸的病人必須進行影像學檢查及血清腫瘤標志篩查。目前最簡便、實用的檢查手段還是B超、CT,特別是薄層螺旋CT,對診斷不甚明確者常規行腹腔鏡檢查。本組行腹腔鏡檢查29例。26例CT判斷無遠處轉移的病人,腹腔鏡檢查發現7例遠處轉移(7/26),其中4例腹膜轉移,2例肝臟表面轉移結節,經腹腔鏡下活檢冷凍切片檢查證實為轉移癌,1例腹膜、肝臟均有轉移。改變術前分期及治療方案,可避免單純診斷性的剖腹探查術,從而提高根治性切除率,亦可避免不必要的開、關腹。其余腹腔鏡檢查病例與術前分期及CT判斷分期基本一致。Machi等[5]將腹腔鏡與腹腔鏡超聲(LUS)胰腺癌分期的步驟總結如下:經腹腔鏡視診評估:有無腹膜的轉移性擴散;有無肝脾表面、腹腔內淺表淋巴結及其他器官的轉移;有無胰腺臨近器官的直接受侵。經LUS評估:胰腺腫瘤的大小及解剖部位;腫瘤的超聲特性;腫瘤與門靜脈和腸系膜上靜脈的關系;胰腺內有無其他病變;有無腫大淋巴結;肝脾實質內有無轉移。多數學者[6,7]認為腹腔鏡下較易看清肝臟表面和腹腔,LUS能更好地發現腫瘤的局部浸潤、淋巴結轉移和血管浸潤,是胰腺癌分期的重要手段。本組經過篩查Ⅰ期和ⅡA期共11例,小胰腺癌12例,獲得根治性切除23例,1年存活率達到57%。由此可見,早期胰腺癌與進展期胰腺癌的治療效果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要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關鍵在于胰腺癌的早期發現。腹腔鏡檢查對診斷不甚明確者及判斷胰腺腫瘤分期、性質、有無遠處轉移等,不失為一種較好手段。

由于腫瘤治療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局部復發、病變進展和(或)遠處轉移,故單一治療均有其局限性,作者認為充分利用手術、放療、化療、熱療等方法的各個優勢,做到真正的序貫綜合治療。術后采用健擇全身化療及高能聚焦超聲熱療等,根治組、內引流組的1年和3年存活率與國內文獻[8]相比基本相同。同時綜合治療后,根治組的5年存活率為8.7%,有明顯提高,單純探查組死于確診后2~8個月(平均3.7個月)。這可能和胰腺癌的生物學特性及多種預后因素有關。

總之,目前治療胰腺癌的效果尚不令人滿意,黃疸仍然是診斷早期胰腺癌的一個重要線索,臨床醫師必須高度重視對黃疸病人進行針對性篩查,重視對胰腺癌高危人群的監測以發現早期胰腺癌及小胰腺癌,對診斷不甚明確者常規行腹腔鏡檢查,以提高根治性切除率和遠期存活率。

【參考文獻】

1SobinLH,WittekindC.FortheInternationalUnionAgainstCancer:TNM:ClassicationofMalignanttumours.NewYork,NY,Wiley-Liss,2002,87~89.

2PistersPW,LeeJE,VautheyJN,etal.Laparoscopyinthestagingofpancreaticcancer.BrJSurg,2001,88(3):325~337.

3VollmerCM,DrebinJA,MiddletonWD,etal.Utilityofstaginglaparoscopyinsubsetsofperipancreaticandbiliarymalig-nancies.AnnSurg,2002,235(1):1~7.

4李兆申.加強胰腺癌早期診斷的研究.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02,23(5):465~467.

5MachiJ,SchwartzJH,ZarenHA,etal.Techniqueoflaparoscopicultrasoundexaminationoftheliverandpancreassurg.Endoss,1996,10(6):684~689.

6VelascoJM,RossiH,HiekenTJ,etal.LaparoscopicultrasoundenhancesAmsurg,2000,66(4):407~411.

7ShoupM,WinstonC,BrennanMF,etal.IstherearoleforstagingLaparoscopyinpatientswithlocallyadvanced,unresectablepancreaticadenocarcinoma?JGastrointestsurg,2004,8(8):1068~1071.

8鄭樹森,李啟勇,黃東勝,等.胰腺癌的外科治療及隨訪研究(附216例報道).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3,9(3):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