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小學開設英語以及與中學銜接的研究

時間:2022-05-23 10:39:00

導語:城市小學開設英語以及與中學銜接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小學開設英語以及與中學銜接的研究

一、問題提出

外國語是進行國際交流的重要工具,為適應我國的對外開放政策,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應當使盡可能多的人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國語。一般說來,學習語言越早越好。兒童思想比較單純,聽覺敏銳,模仿力強,心理障礙與怕羞感較少。從小學開始學習一些英語,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開闊視野,培養語感,發展智力和提高文化素養。

重慶市自90年代初期以來,出現了公私并舉,形式多樣,教材多種,教法各異的小學英語開設局面。但是,已設課的學校對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認識不一致,普遍缺少合格的教師,開設學段、課時隨意,又普遍擔心由于教學質量不高對未來的學習產生負作用,要求教育主管部門制定出與中學銜接的方案。

如上述問題得不到解決,重慶市小學英語開設很難健康發展,甚至會出現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的情況。為給重慶市教委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我們于94年4月正式立項,開始此課題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一)調慶市小學開設英語的歷史與現狀,通過科學的分析,明確小學開設英語的必要性,開設英語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和理想條件,與中學英語教學銜接的方式等問題,為教育行政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二)論證《小學英語教學與教材編寫綱要》、《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英語教科書》的科學性及在重慶市使用的可行性,探索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

三、研究成果

通過三年的研究,對城市小學開設英語的必要性有了清楚的認識,對小學開設英語的基本條件和理想條件更加明確,對小學課堂教學和課內外活動的安排更加科學,對小學英語與中學的銜接有了可行的措施,培養了一批小學英語骨干教師,研究達到了預期效果。在城市小學開設英語及與中學銜接的理論與實踐上主要有以下幾點突破。

(一)提高了對小學開設英語必要性的認識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英語的工具性顯得格外重要,應使盡可能多的人在不同程度上掌握英語。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中學生思維已相當發達,此時開始學習英語,科學安排的基礎知識的幼稚性與學生思維的成熟性矛盾很大,因此,從小學開始學習英語更合適。語言學習的初始階段不是理性的而是直覺的。小學生較中學生思想更單純,聽覺更敏銳,模仿力更強,從小學開始學習英語更合適。語言基本實踐是口頭交往,學習英語的重大障礙是怕羞感。小學生與中學生相比心理障礙小,怕羞感少,小學開始進行英語啟蒙時的聽說實踐較中學生更為合適。學好英語的重要保證是學生濃厚的學習情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小學開始學習一些英語比從中學開始學更容易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學習習慣。鑒于我國國情,中學生要從沉重的升學壓力下解脫出來尚需相當長的時期,而學好英語在中學歷來是相當繁重的任務。如從小學開始將英語教學作為開闊視野,培養語感,發展智力,養成良好的習慣,提高文化素養的一種途徑,既不過分增加小學生的學習負擔,又可以豐富小學的教育內容。

(二)明確了小學開設英語的基本條件和理想條件

1.地域條件:經濟發達的城區辦學條件好的小學可以開設英語。

2.管理條件:學校所處地區教育行政部門有總體規劃并提供必要的師資;學校要有科學完備的教學計劃、合格的教師和必要的設備。

3.師資條件:具有大專院校英語系、科畢業或相當學歷,熱愛小學教育,具有合格職業素質的年青專職英語教師。

4.教學設備:由于小學教學形式要生動、活潑和直觀,語言活動形式以聽、說、唱、演、畫、賽為主,需配備錄音機、幻燈機、實物和圖片等大量直觀教具。為使這些教具產生最佳效益,應設置英語活動專用教室。專用教室中教具放置分門別類,桌椅與教具組合隨意,布景和音響提供視聽環境。這種專用教室可供各年級、各班合理安排使用,較之語言實驗室投資少、效能高。

(三)進一步明確了小學開設英語的目的與指導原則

小學英語教學目的是:

1.在創設的英語環境中,通過聽、說(唱)、讀(看)、寫(畫)的操作、表演、游戲、比賽等活動激發和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讓學生受到一定的英語熏陶,打好英語語音和書寫的基礎,培養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

小學開設英語的指導原則是:

1.素質課類,相當于美術、音樂、體育、計算機等課。不搞以分數進行評價的考試。

2.開設時間以兩年為宜(每周2節課,隔周一節活動課)。以4—5年級或5—6年級開設為宜。

3.無論選用何種教材,教師都需結合當地和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決定教學的內容與方式。小學英語教學不應被某一教材內容與教學進度所束縛。學習的量可以少些,而質應該高些。應視學生學會大部分內容,而沒學會個別內容為正?,F象。

4.語言活動既是小學英語教學的手段,也是小學教學的目的。通過豐富多采的語言活動,培養參與語言活動的能力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原則之一。5.變化的原則。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要求小學英語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多樣化。簡單的一個單詞的呈現就應在形狀、顏色、音量、聲調、速度和情感上多加變化。一節課中應有聽、說、唱、寫、畫、比、玩等教學環節。

(四)抓住了教學應注意的主要問題

1.重視聽說教學;

2.突出學習興趣的培養,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

3.打好語音基礎;

4.創造溫馨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5.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

6.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與電教手段,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英語活動;

7.小學英語教學效果的檢測和評價不宜過多和過分正式,應注重在平時的活動中診斷和調整教學。在少量的成就測試中,要盡量讓學生感到他們學會了什么而不應讓他們總是感到有許多必須學會的內容還沒有學會。

(五)形成了主要教學模式

在實驗中逐步形成了"聽聽說說、認認讀讀、寫寫畫畫、唱唱玩玩”的日常教學模式和“認真表演、投入游戲、激烈競爭"的階段檢測方式。

四、問題討論

(一)研究課題雖然是"開設"與"銜接",但由于課題時間僅2—3年,因而研究側重在"開設"上。雖然也研究了諸如學段知識銜接和學習能力、興趣習慣、思維培養等素質方面的銜接,但由于實驗學校較少,當前可用行政會議和教研會議形式使中小學相互研究解決。未來大片地區開設英語時除一貫制學校(廠礦中學、實驗學校)外,銜接將是個招生制度總體改革的大工程,也是一個小學英語教學效果得到中學的承認,并激起中學主動要求銜接的雙向行為。這是今后繼續研究的一個課題。

(二)總的來看,人教社教材的核心內容仍強調英語語言的知識系統性??紤]到小學英語重在語感、興趣和習慣的培養,課題組感到今后有必要編寫以活動話題為單元的教材。如"結識明友"、"英語歌曲演唱會"、"游動物園"、"生日聚會"、"購物"等活動話題。但這一改革動作較大,需選點立項實驗。

(三)當前高校招生仍以統一考試成績決定,初中、小學受其影響,實施素質教育困難和阻力很大。小學英語如開成語文、數學一類的基礎課,必然會加重學生負擔,開成音樂、體育、美術一類的素質課比較理想。但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將英語正式納入城區完小的課程計劃。

(四)為避免發生小學開設英語條件條件不具備一哄而上,遇到困難紛紛下馬的情況,教育行政部門應制定小學開設英語的審批規定。對不具備條件和對未來銜接無措施的學校開設英語不予批準。否則,必然會造成人、財、物、時的巨大浪費和對中學英語教學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