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影響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9 05:37:00
導語:德育工作影響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世紀之交,我們的國家、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政治體制的改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人們的生活狀況有了改善,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對人們產生極大的影響,成人的變化,特別是價值趨向的變化,這些都對青少年產生很大的影響,尤其對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和世界觀的影響。“5+2〈5”有人這樣看待學校和社會教育,也有人更加悲觀這樣詮釋:“5+2≤0”當然,社會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這就需要我們從業人員認真分析和探討。
1.人們的功利性與學校德育工作相背離
市場經濟追求的是實利、實效,它通過市場來實現自己的產值、效率、效果,因此必然使人們強化功利意識,人們很少去追求徒有虛名的"義"。而學校德育工作關系到國家民族的發展前途,重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這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如何協調學校德育工作,克服社會功利傾向,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道德觀和世界觀,是德育工作者艱巨的任務。
2.社會上重智輕德、升學競爭與學校德育工作之間的不和諧。
重智輕德在社會生活中擁有很大的市場。過去是"只要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今天是學好中考、高考科目就行了,還有的家長要求孩子參加英語特長班準備將來“考研”,人們的意識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識,看重分數的傾向。表現在學生身上,就是對政治不夠關心,對參加集體活動、公益勞動不感興趣。家長只關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視思想道德品質,高一級學校錄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政治思想表現。從目前我國深化改革的情況看,社會需要,就業壓力,高收人的回報,以及家長的投人與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升學競爭的壓力,這就使學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牽制。有的學校為了追求知名度,創“名校”不得不狠抓教學質量,把德育置于智育的從屬地位,評"三好"實際上是看誰成績好,"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體性、完整性及滲透性都不能在學校工作中有所表現。只教書,不育人的現象仍然客觀存在,德育工作常常流于形式。
3.學校德育工作與學生心理發展之間相脫節。
當代青少年因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出現典型的早熟,學校德育教育還有一些不能與學生心理變化相適應。社會轉型時期快節奏的學習生活,以及升學的壓力,青春期的困惑等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妨礙著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其主要表現在交往不適應,學習困難,情感挫折,娛樂限制,升學壓力大,厭學,生理發育煩惱,性心理偏差,社會環境不適應,行為不良,心理障礙等。德育工作在健康心理的教育、心理治療與心理保護等方面,還缺少必要的研究和解決的辦法,對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能力的培養等方面,德育工作者還需努力探索。
4.學校德育工作與家庭教育之間的不統一。
許多家長在子女教育問題上所表現出的無知與幼稚,從而使學生在家校的不同教育面前常常陷入無所適從的窘境,家庭教育中誤區很多。許多家長忽視子女自身的興趣與條件,忽視青少年成長的客觀規律,只是按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期望高、壓力大。有的家長方法簡單粗暴,有的過分關愛,都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不能與學校教育統一起來。
5.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重重困難。
“校內教育用半天,不如校外一支煙”。社會不良因素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也是學校德育工作所必須面對。社會上流傳的淫穢書刊、黃色光盤、電腦網絡中的黃色站點和網頁等成了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鴉片;電腦游戲、網絡游戲也使青少年迷戀;卡拉OK包房、舞廳成為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墮落的溫床。有的學生與社會上的小流氓結成犯罪團伙,到學校滋事、打架、敲詐勒索,無惡不作。所有這一切都表明學校德育工作在綜合治理,防止青少年違法犯罪等方面還有許多實際工作要做。
二、學校德育工作的應對措施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黨和人民賦予教育工作者的光榮使命。“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德育工作是靈魂”。面對那么多影響和不和諧,德育需要開拓新思路,構筑新機制,創設學校、社會、家庭齊抓共管的新局面。
1.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強化德育教育
素質教育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學生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摒棄了應試教育中只以知識為依據,忽視德育、體育、勞動教育、藝術教育,壓抑學生個性發展,不利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弊端。確立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其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重視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讓學生學會做人,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就為學校德育工作創造了良好契機。然而應試教育的習慣影響,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思潮依然影響著我們的學校教育。建立切實可行的素質教育評價機制,改革和完善招生考試制度,從根本上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是德育工作走出困惑的當務之急,也是素質教育得以全面推行的根本保證。我們德育工作者要清醒的認識社會轉型時期德育工作的性質、特點和規律,更新觀念,大膽探索,腳踏實地,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開創德育工作新局面。2.遵循德育規律,使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德育應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和教育規律行事,根據當代學生的特點,從基礎抓起,從落實學生守則、行為規范抓起,把公民道德建設落到實處。鄧小平同志曾提出"大力在青少年中提倡勤奮學習,遵守紀律,熱愛勞動,助人為樂,艱苦奮斗,英勇對敵的革命風尚。"小平同志在這里指的就是基礎道德。這既是做人的基本準則,又是形成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的基礎。基礎道德的形成對于抵御由市場化帶來的道德負面影響,建立青少年一代的精神支柱具有積極意義。我們的德育面臨和存在的問題有:重數量、輕質量;重形式、輕內容;重思考、輕積累;重過程、輕結果;重獨立、輕融合。我們必須針對現實認真研究,真正把握德育規律,不擺花架子,對德育工作實抓、抓實。
3.指導家庭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環節。
很多做父母的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重點應放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和提高上,但是不少家長不懂這一點,而把精力與重點放在智力因素培養上,簡單粗暴、過分溺愛、寬容放縱等等,以致造成孩子任性、懦弱、懶惰、自私、冷漠、粗暴等心理障礙,而缺乏堅強意志,良好習慣,和諧的性格,高尚的情操。導致許多學生雖然在校內能勉強接受教育,回到家中就我行我素,形成心理上的雙重人格。學校有必要利用家長學校開辦家教指導班,有組織的指導家長們學習家庭教育理論,形成良好的家教思想,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組建家長委員會,溝通學校與家庭和社會的聯系,協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使其形成合力。
4.心理健康的指導與教育要與學校德育工作有機地結合。
由于成長的競爭,青春期的煩惱,升學就業的壓力給青少年的心理帶來許多未知因素,加上青少年缺乏自我調節能力,不善于人際交往,因此很需要心理幫助。不健康的心理狀態不僅會危害人的健康,而且會影響人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對青少年的影響尤為突出,這方面的例子是很多的。因此,學生急需心理指導,心理保健和心理咨詢,但是很多學校這方面的工作還是空白。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正確運用科學的方法與正確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學生,在學科教育中進行心育滲透,在班集體建設中開展心理教育。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心里話,指導學生登錄青少年心理咨詢網站。有條件的學校應設立心理咨詢室,盡快彌補學校心理輔導和教育的空白。
5.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成長。
德育活動包括班級活動、團隊活動、為民服務活動、法制宣傳活動、參觀學習活動等,都是學校德育工作成功的模式。對于社會轉型時期獨生子女、單親家庭日益增多的青少年群落來說,德育活動還需更新觀念、開拓思路,使活動更加貼近學生實際,更加具有實效。如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為孤寡老人和殘疾人服務,走出校園,深入社會,了解社會,參加社會實踐,鍛煉他們人際交往和社會活動的能力等,使現實追求和欲望接近他們可能達到的利益,從而使這些活動更具實效性。集體活動是一貼良藥,它可以治療獨生子女、單親子女孤僻自私的性格缺陷,矯正他們的不良習慣。
6.學校教育和社區文化建設緊密配合。
社區管理和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已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將來的社會教育中定會成為主渠道之一。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工作,特別是德育工作應走與社區文化建設密切配合的路子。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區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三位一體形成和力,這樣有利于學校德育工作,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當然學校德育工作是一項紛繁復雜的工程,需要我們德育工作者付出艱辛和汗水,不斷探索和實踐,依據新一代青少年的身心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國家培養新一代的四有人才。
- 上一篇:中學德育創新分析論文
- 下一篇:學校德育整體優化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