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的滲透
時間:2022-03-14 11:11:20
導語: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的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德育無處不在,尤其對于一年級新入學的學生來講,德育工作則顯得尤為重要,更應該抓住機會,在方方面面滲透德育,以培養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學生。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
教育以人為本,德育為先,成功的教育應當培養出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的學生。自古以來,教師的天職就是“傳道授業解惑”。而如何更好的完成這一天職,則是教師亙古不變的研究課題。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涉及的德育內容就有很多,而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將德育教育消無聲息的滲透到每一篇故事中,讓學生在故事中感受、領悟,潛移默化。
1在課文中感恩父母、孝敬長輩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父母的恩情對于成人來講,很易懂,也懂得珍惜。但是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父母的恩情究竟有多重,用道理是講不通的。將道理藏于故事中,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故事,讓感情透過字里行間表達出來,用故事讓孩子感知父母愛之重。《自己去吧》分別通過小鴨、小鷹與他們媽媽的對話,表達了父母希望鍛煉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的愿望,讓孩子自己探究未知,在探究中成長,在探究中學會獨立。在教授這一課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從自身情況開始思考,讓學生想想當自己向媽媽提出一個要求的時候,媽媽是怎么回答或者怎么做的,再帶著問題朗讀課文,找找文中的小鴨、小鷹他們的媽媽是怎么應對小鴨和小鷹的要求的,同時思考為什么文中的兩位媽媽不答應他們的要求,而是讓他們自己去做?之后引入生活中,引導孩子們思考為什么在學校老師要求他們值日,而不是老師代替他們值日,為什么他們要自己背著書包進教室,而不是爸爸媽媽替他們背著書包送他們到教室。這樣既讓學生學習了課文的知識,又讓他們領悟了課文的中心思想,同時將課文中的德育引申到生活中,讓他們感受父母和長輩們的良苦用心。
2在課文中培養愛國主義情操
愛國是每個中國人最基本的思想品德,因此從小就應該教育孩子愛國,時刻灌輸愛國主義情操,感受國家的美好,才能讓他們對國家從心底產生敬愛。《我多想去看看》這一課利用圖片引導學生感受升旗儀式的壯觀場面,感受當代軍人的風姿,感受百萬民眾對于國旗的尊重,在延伸課外時利用多媒體播放天安門、故宮、鳥巢、水立方、長城等國家標志性建筑,擴大學生知識面,同時讓學生感受祖國的美麗壯觀,更可以引導學生讓他們說說自己瀏覽過的祖國名勝,展示照片加以欣賞,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日月明》這一課主講生字,可以利用生字的奇妙之處與數學加法結合,通過找朋友、火車接龍等活動,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漢字的奇妙之處,并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自己去發現奇妙的漢字,一是增加了學生對漢字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生對于祖國文化的情趣,從而引導學生產生愛國熱情。
3在課文中領悟環境的重要性
《小熊住山洞》中小熊一家需要造房子,但是經過四季,始終沒有舍得砍樹,文章中重點需要理解小熊一家為什么“舍不得”砍樹?為什么森林里的動物感激他們一家?在領悟過課文的中心思想之后,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濫砍濫伐造成的災害以及保護環境對于人類的益處,讓學生通過圖片感受環境對于人類的重要作用。之后再延伸至現實生活中,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教室、學校要保持環境衛生?如何保持?在校外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為,換做我們應該如何做?利用這樣的延伸拓展,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小熊一家的用心之余,感受保護環境至關重要,從而培養學生環境保護意識。此外還可以采取課外活動,撿垃圾或者環保宣傳,用以加強學生環保意識,并感召周圍人一同行動。孩子是祖國的花朵,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還沒有受過系統的教育,還是一張白紙,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利用語文教學的優勢,在日常教學中悄無聲息的滲透德育思想,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主義需要的人才。
作者:代新蘭 單位:華北油田十三處學校
參考文獻
[1]韓宗艾.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三步曲[J].科學咨詢,2014(15).
[2]陳霞芬.做好生活的引路人———淺議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實施[J].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07(13).
[3]錢建生.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4(3).
[4]朱艷.教書育人,潤物無聲———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考試周刊,2012(43).
- 上一篇:高校體育微課程教學研究
- 下一篇:大學體育終身體育和快樂體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