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網球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探究
時間:2022-07-10 03:25:43
導語:高校網球教學滲透德育教育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網球課滲透德育工作中的現狀,發現存在教學實踐中關注學生道德建設不夠、受到應試教育傳統思想束縛的問題。通過對高校網球課滲透德育工作的方法與途徑進行探討與分析,發現網球運動與德育工作相契合具有得天獨厚的育人價值。并且指出了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及良好的示范作用是有效落實德育工作的前提;提出中國網球史可以提高學生以史為鑒、辨別是非、學生選擇的能力及不忘國恥、奮發圖強、熱愛祖國的精神;網球禮儀教學可以促進大學生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提高大學生道德素養;通過借、還器材等有目的地培養學生愛護公共財物的良好習慣;通過分組練習,培養同學們相互協助、互相關心優良品質;通過網球比賽,培養學生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精神和勝不驕、敗不餒、誠實守信、獨立自主的優良品質。
關鍵詞:高校;網球課;大學生;德育教育
立德樹人是新時期教育屆的“高頻詞”和“關鍵詞”,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可見,黨和國家對學校立德樹人工作的高度重視。中共中央總書記指出,德育工作要貫穿教學全過程。因此,德育工作不僅僅是班主任、輔導員等思政工作隊伍的專屬工作,也是全體教職員工共同的工作,還是思政課、班會課的專屬教學內容和所有科目的教學內容。各個科目要結合本科目的特點尋找和挖掘與德育教育的契合點,充分發揮各個學科優勢,將德育工作滲透各教育環節才能實現德育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體育對個人品質,如積極進取的精神、競爭意識、善于應付挑戰的能力、協作精神、團隊意識以及平等、關愛和遵守誠信原則等,有著獨特的功能[1]。網球運動因其出身貴族又被譽為紳士運動,具有得天獨厚的德育育人價值。同時,也受到廣大高校學生喜愛。充分挖掘和發揮網球運動德育功能對落實德育工作貫穿教學全過程及培養德才兼備、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高校網球課滲透德育工作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在教學實踐中關注學生道德建設不夠。柴志銘在高校體育中德育滲透現狀調查結果表明:在實踐中關注學生道德建設的僅占49%,只有45%的教師認為應當把體育作為德育滲透的一個有效途徑。重技術技能、輕德育在高校網球教學中是普遍現象。(二)受到應試教育傳統思想的束縛。部分教師認為在短時間內能做好自己的技術教學即可,尤其是網球項目對學生來說入門稍難些,根本沒有時間顧及其他內容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也是簡單地進行課堂紀律的強調,不能很好地將德育工作滲透到教學各個環節中。同時,學校對網球課滲透德育工作缺乏監督及管理。
二、網球教學中滲透德育工作的方法與途徑
(一)通過中國網球史,可以提高學生以史為鑒、辨別是非、選擇的能力及不忘國恥、奮發圖強、熱愛祖國的精神。經歷了鴉片戰爭之后的中國,陸續開放了一些沿海通商口岸,歐洲各國的商人、傳教士和軍人陸續將網球傳入中國大陸。鴉片戰爭迫使中華民族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受盡凌辱[2]。目前,中國網球尤其是女子網球雖然取得很大成績,如:李婷、孫甜甜獲得奧運女雙冠軍;鄭潔、晏紫獲得兩個大滿貫女雙冠軍;李娜獲得兩個大滿貫女單冠軍等。但男子網球隊及國家整體水平還是偏弱,網球項目也是國家沖金弱項。在講述中國網球史及著名運動員時可以結合網球傳入中國的歷史節點重要事件——鴉片戰爭和當前中國網球整體水平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有益啟迪和愛國主義精神。鴉片跟被譽為“綠色鴉片”的網球運動都是由西方國家傳入。通過這段歷史可以讓學生明白西方國家傳入的東西不完全是負面的也有正面的,需要其具有辨別是非、懂得取舍、學會選擇、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能力。這種能力在當今全球化、充滿誘惑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可以以史促學、以史育人。(二)通過網球禮儀教學,可以促進大學生良好文明習慣的養成,提高大學生道德素養。我國學生整體的道德素養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正直感、責任感、公益感、合作意識以及遵守公共秩序上亟需加強[3]。網球有深厚的文化內涵,能夠培養大學生誠實守信、謙虛謹慎的優秀品質[4]。網球被列為紳士運動,文明高雅、誠實守信是網球運動的代名詞。在講授網球技術內容前首先進行網球禮儀教學,并將網球禮儀在上課及訓練全過程中加以實踐,形成制度化,讓學生在學習網球禮儀中加強文明修養。如:在練習過程中,沒有將球送到位或在練習過程中影響到他人練習、在打球過程中打到對方、球觸網得分等都要向對方說聲Sorry或舉手示意以表歉意。同學幫撿球或指出不足應說Than-kyou,在比賽結束雙方相互握手并分別與裁判握手等禮儀。不要小看這些細節,通過長期的實踐、應用,學生慢慢會養成良好的文明禮儀習慣。減少同學之間的摩擦有利于文明氛圍的形成,對大學生良好道德素養的養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三)通過借還器材、撿球等有目的的培養學生愛護公共財物的良好習慣。可以按學號順序輪流借、還器材,強調在上課期間或訓練時大家要愛護球拍及球,尤其網球課都是多球訓練的,大家剛開始動作還沒有掌握好將球打飛也是難免的。誰打飛了球要及時撿回來。上課結束時全體同學一起撿球,并將球和球拍放回球框及籃筐,再由值日同學負責清點數量,所有器材齊全后方可歸還。這樣強調,讓學生有主人翁意識,讓大家意識到撿球是全體同學的事情而不是值日同學的個人事情,同學們會將保護好球、愛護好球拍作為自己的責任。長期執行會使全班同學集體主義感、凝聚力增強,養成共同合作、愛護公共財物的良好習慣,從而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四)通過分組練習,培養同學們相互協助、互相關心的優良品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差異性。在教學時可以將學生分為A、B兩組,A組是有點基礎學習動作能力較強的學生,B組是沒有基礎學習動作稍弱點的學生,有利于教學組織及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也可以將學生的心理距離拉近,照顧每位學生的心理,使其獲得感增強。經過分組教學后再將A組跟B組學生一對一進行輔導。通過增加學生與學生之間接觸、合作的時間,提高學生交往、溝通能力,培養其相互協助、相互關心、共同進步的優秀品質。(五)通過訓練培養學生吃苦耐勞、頑強的毅力。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網球運動對人體綜合素質要求很高,在訓練時除了有球技訓練外還對身體素質進行訓練。首先通過網球運動對人體素質要求及優秀運動員事跡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明白優秀運動員在背后訓練是非常刻苦的,想動作優美、拿到好的成績必須下決心練好各項技術和身體素質。在基本技術多球訓練、平衡性、協調性練習中可以讓學生明白“萬丈高樓平地起”打穩基礎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沉穩、從小事做起、注重細節的能力。在力量、速度、耐力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吃苦耐勞、頑強的毅力等優秀品質。(六)通過比賽鍛煉學生強大心理素質。通過網球比賽,培養學生堅韌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和勝不驕、敗不餒、誠實守信、獨立自主的優秀品質。在網球比賽過程中,還沒有拿下最后一分,比賽還沒有結束,有些比賽甚至是拿到幾個賽點還被對方贏了的情況時有發生。由于網球比賽異常殘酷,輸掉一場比賽意味著被淘汰。比賽耗時也非常長,需要選手一分一分、一局局、一場場去努力爭取,遇到關鍵分、關鍵局、盤點或賽點需要運動員有穩定的心理、從容面對。誠實守信是網球運動核心內涵。縱觀歷來職業網球比賽中的運動員、裁判員及組委會,暫時還沒有發現運動員打假球服用興奮劑、裁判出現黑判、組委會操縱比賽等不誠信現象。目前,有很多業余比賽都采用“信任制”,不再設有場地裁判,由運動員雙方共同承擔裁判。學生參與比賽所有的事情都是獨立完成,教練不允許臨場指導,無形中培養學生的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七)充分發揮教師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雖然教研室會集體備課,但整個教學執行過程都是由任課教師設計、組織、實施。一切教學內容都是由任課教師作為主導。“教師管智育,政工管德育”的錯誤思想使許多教師只管教書而不管育人[5]。網球教學幾乎是實踐性教學,教師往往追求技術教學質量容易疏忽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提高認識、明確德育工作是每位教師必須履行的職責。教育的系列相關文件都明確強調,全體教職員工都負有德育工作的責任。網球運動具有得天獨厚且非常豐富的育人價值,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將具有德育功能的教學內容與德育教育相結合,即使有再好的素材也沒用。司馬光說過,“經師易遇,人師難遇”。所以,網球教師必須要加強德育教育的主體責任意識,注意充分挖掘和發揮網球運動德育功能,將其應用到教書育人中。教師要努力將網球知識、技術傳授給學生,更要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將德育滲透到網球教學全過程,用實際行動踐行教書育人。網球運動與德育教育相契合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極佳平臺。這需要網球教師有較高的專業技能及專業素養,善于將網球運動中的德育育人因子充分挖掘并有效滲透在教學各環節中。因此,教師優秀的專業素養是在網球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基礎。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以教師為學習榜樣,“示范”一詞是體育教師講得最多的一個詞。“示范”不僅僅是網球技術動作的示范,更多的是教師良好的形象及高尚品格的“示范”。教師良好的專業素養及高雅的言行舉止能對學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示范效應。
三、結語
大學生良好德育品質的養成是一個系統工程,作為課任教師要盡最大努力將德育滲透到教學各環節中,形成良好環境。實踐證明,網球運動是能讓大學生“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最佳途徑。網球教學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培養大學熱愛祖國、團結奮進、關心集體、愛護公物的精神,提高大學生德育素養及綜合素質。網球教學是一個實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平臺,培養合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網球教師應有責任。
參考文獻:
[1]孫振武,孫曉燕.探索學校體育與德育教育結合的發展路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S1):387-388.
[2]張建.論清末民國時期的網球運動[J].蘭臺世界,2013(16):124-125.
[3]季瀏,馬德浩.新時代我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J].體育科學,2019,39(3):3-12.
[4]程杰,等.普通高校網球課程的構建與實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2):1700-1701+1706.
[5]王秉琦.必須充分發揮教師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8-11.
作者:林進清 單位:陽江職業技術學院體育系
- 上一篇:對話教學在數學課堂的應用
- 下一篇:嶺南文化資源在高職德育的運用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