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措施
時間:2022-02-10 08:43:20
導語:高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學生進入高中學習階段時,高中數學這一個學科的難度也開始逐漸上升,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逐漸下降,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高效課堂教學理念有利于平衡教學難度,已經逐漸受到教師的關注。因此,教師應構建高效課堂,提升教學的質量,促進數學學科的發展。
[關鍵詞]高效課堂;高中數學;構建
構建高效課堂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滿足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在感受數學學科的魅力的同時,提高學習積極性。教師在構建教學課堂時,需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氛圍進行分析,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一、構建高效課堂的意義
高效課堂是高效性課堂的簡稱,就是指在有效課堂的基礎上,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效果較好,并且打造一個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的課堂。高中數學學科的教學意義就是開發學生的學習思維,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性思維,從而讓學生能夠利用這些能力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學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能力。構建高效課堂不僅可以提高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效率,而且能幫助學生激發出自己的潛能。
二、構建高效課堂的困境
(一)對數學學習目的不明確
學生在高中學習階段中都是以提高自己的成績為主要目的,而大多數教師的教學方式是一味地向學生灌輸學習成績過低就顯得很沒用的言論,這些言論影響了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高中數學這一門學科,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中,學生如果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那么會影響自身的學習效率,從而抑制了數學高效課堂的發展。
(二)教師課堂的教學方法單一
構建高效課堂的前提是學生對學科具有較高的學習興趣,能夠讓學生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促進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大多數教師讓學生通過題海戰術學習,這種靠刷題的方式雖然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但是削弱了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容易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枯燥感,從而影響了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狀態,影響了學生未來在數學學科上的發展。
(三)高中數學的知識難度過高
學生理解數學知識需要耗費一節課甚至兩節課的時間,這種現象說明了數學知識的難度已經開始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反思,降低數學知識的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
三、高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措施
(一)運用問題導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
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一個問題,并且引導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反思,讓學生能夠主動對問題進行探究,幫助學生從問題的探究中獲取到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在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導學的教學模式進行數學教學,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能夠做到有的放矢,通過對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究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從而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例如,教師在“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熟練口訣“奇變偶不變,符號看象限”。在“計算cos240°的值”這一道題中,考核cos(π+α)=﹣cosα這個公式,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先轉化為cos240°=cos(π+60°),其次根據口訣可以得知240°屬于第三象限,因為余弦函數在第三象限是負數,所以在轉化時要在結尾處加一個負號,然后因為π=2×π2可以得知π2前面的數是偶數,最后就將原式轉化為cos240°=cos(π+60°)=﹣cos60°=﹣32。利用問題導學的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通過情境創設模式展開課堂教學
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教師要聯系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將知識充分地融入教學情境中,讓學生可以通過情境的創設來提高學習效率,促進高效課堂的開展。例如,在“指數函數”教學中,教師講了一個故事:“有一戶人家出去游玩30天,找鄰居看家。鄰居第1天要2元錢,第2天要4元錢,第3天要8元錢,第4天要16元錢,以此類推,到了第30天這戶人家需要付給鄰居多少錢?”通過這個故事來建立教學的情境,在這個故事中,鄰居就是通過指數函數的性質獲取了很大的一筆工錢,前5天分別支付的錢是21、22、23、24、25,然后教師引出指數函數公式y=ax,讓學生總結規律,從而求出第30天需要付給鄰居的錢是多少。學生通過推論可以得知a=2,第30天就是x=30,于是通過將x和a代入公式中可以求出這戶人家需要支付的錢是y=230,這個數字是非常大的。這也就充分地體現出指數函數圖象的性質。
(三)通過小組合作方式開展課堂教學
高中數學題目難度非常大,學生對數學的知識點會產生一些疑惑,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知識點,從而降低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而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講解數學的知識點時,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交流和合作來學習數學知識,通過學生之間的溝通和討論來解決知識點中的難點,降低數學知識的難度,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在“對數函數”的教學中,教師適當地設置問題,并引導學生通過合作的方式來解決這道題。例如,“計算log2(46×23)的值。”這道題需要學生利用對數函數的加減還有對數函數的性質進行解答。教師讓學生對知識進行討論后,可以將原式轉化為log246+log223,然后利用“對數函數中真數的冪數直接可以提到對數的系數當中”這一規律,將其轉化為6log24+3log22,最后根據對數函數的基本性質就可以直接進行計算6log24+3log22=6×2+3×1=15。
(四)運用數學建模思維開展課堂教學
數學建模能力的培養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出發點,能夠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解題思維,還可以強化學生對問題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思維來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讓學生能夠用建模能力來解決遇到的數學問題,增強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函數y=x2-6x+c的頂點在x軸上,則c的值是多少?”這道題考的是二次函數的性質,函數圖象的頂點在x軸上說明二次函數的兩個根相等并且都等于零。于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建立二次函數的數學模型y=ax2+bx+c,通過二次函數的性質將原函數中的數值代入可以得到(-6)2-4c×1=0,最后根據這個式子可以輕松地計算出c=9。在進行數學題的解答時,教師運用數學建模的思維進行思考,根據題意建立相關的數學模型來降低數學題的難度,從而幫助學生高效率高質量地解決數學問題,讓學生建立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總之,教師需要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態,找到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需求,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在構建高效課堂時,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擺脫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讓學生能夠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營造出一個輕松歡快的學習氛圍,從而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知識的學習。
作者:鄧勇軍 單位:嘉峪關市第二中學
- 上一篇:中學物理教育智能虛擬情景研發探討
- 下一篇: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