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育也應該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時間:2022-05-26 12:20:00
導語:高職教育也應該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是馬克思哲學體系的精髓,明確指出理論源于實踐、理論是實踐的升華總結;同時理論的作用在于能夠回到實踐即指導實踐。而由于理論是一種抽象的總結,所以更便于傳播和延續學習,故而理論研究和傳播、學習的存在和發展就是非常之必要。目前我國高職教育正在滑向一個極端——片面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而忽視甚至否定理論學習的重要性,這是一個很危險的取向。本文基于理論聯系實際思想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盡的分析。
關鍵詞:高職教育;理論;實踐;創新能力
一、理論聯系實際思想的簡要綜述
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觀方面去理解。所以,結果竟是這樣,和唯物主義相反,能動的方面卻被唯心主義發展了,但只是抽象地發展了,因為唯心主義當然是不知道真正現實的、感性的、活動的。”
馬克思的這段話從理論和實踐脫節的角度對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進行了批判。由于舊的唯物主義不能從實踐中進行理論的升華,而沒有能夠全面的對世界進行分析、理解,因而容易陷入“機械主義”的泥淖;而同時由于唯心主義從意識是世界的本源出發,在對世界的認識方面反而重視了“理論”的作用,只是由于其“理論”僅僅是意識的,而不是源于實踐,升華于實踐的,因而缺乏認識的實踐基礎,從而陷入了唯心主義的認識泥淖。如此,舊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理論和實踐的認識方面都是很不清楚的,而用任何一種理論進行社會改造和對自然的改造都只能是“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由于當時的“理論”大多源于唯心主義的思考而不是源于實踐的總結和對實踐總結的升華,以及理論和實踐的嚴重脫節,恩格斯便有了上述的必然結論。理論和實踐的脫節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馬克思傳入中國后,經過幾代領導核心的發展,最終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其代表就是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些發展了的和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新思想的精髓依舊是——理論聯系實際——依舊是堅守辯證的、歷史的唯物主義,其核心內容就是理論學習和實踐、理論發展與實踐、理論與實踐的相互作用關系等進行的展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我們運用這一基本思想于社會主義的建設過程中,取得了嬌人的成績——經濟快速穩健發展、社會安定、文化事業繁榮等。正確的運用和發展馬克思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就可以更好的發展我們的社會——無論是在政治、經濟等國家大局方面,還是文化的、教育的等細節問題方面。
二、我國高職教育的現狀
從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我國逐漸開始重視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在進入新世紀后,隨著我國有可能成為“世界工廠”的大趨勢下,我國的職業教育更是得到了迅猛發展。
《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指出“高等職業教育必須面向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適應就業市場的實際需要,培養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實用人才”。《全國教育事業第十個五年計劃》提出要“適應地區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的需要,把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和培訓有機結合起來,切實落實學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制度”。這兩部文件基本上確立了我國高職教育的辦學指導思想——即要立足于區域,同時要符合市場的需要,注重職業技能的培養以及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方面的培訓。
在上述思想的指導下,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逐漸的得以規范發展,不僅原來的本科院校的高職教育發展迅猛,而且原來的大專院校也有不少向現行的高職方面轉變,同時也出現了大批民辦高等職業技術學院。據此潘懋元(2004)總結指出:“這些高職高專學校體現了高職的特點:辦學模式、課程體系、教材、教學方法、師資等。高職高專的教學不是按照普通高校那樣辦,而是根據培養職業技術人才的方式來確定的,尤其是在實習、實訓方面,因此高職高專辦學模式區別于以前那種老大專的辦學模式。這種新的辦學模式正在形成。辦得好的學校,都是跟企業有了廣泛合作關系,產學研搞得比較好,比如說上海的二工大等,‘雙師型’教師隊伍在辦得好的高職院校中也成長很快,因此社會的認同度比較前幾年有所提高,尤其是沿海地區的高職高專。”朱方鳴(2002)、李志宏等(2003)等也有類似的論述。但同時也都指出,我國的高職教育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的,諸如高職教育應該具有“高等”的性質及“職業”的特征,但是現在還是有很多高職院校的“高等”或者“職業”不明顯,和本科及普通大專界限不清晰等。
據有關資料統計,截止到2002年年底,全國共有1374所獨立舉辦高職教育院校,占全國高等學校總數的68.6%。其中,職業技術學院548所,高等專科學校219所,成人高等學校607所;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約為781萬,約占全國高等學校在校生總數的53.4%。高職教育的規模在數量上和辦學質量上都有了長足的發展。
三、基于理論聯系實際思想對高職教育現狀的分析
承接上面的分析,目前我國的高職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問題。主要包括兩方面:缺乏“高等”性和“職業”性。從腳注中筆者已經指出目前存在的“職業性”缺乏主要存于本科興辦的高職和老大專類高職院校中,這并不代表主流;相反,我國的高職教育現在的主要問題在于其“高等性”比較缺乏,即在注重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的同時,不注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教育,以致不能很好的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陳超然(2004)從企業文化與高職學生培養的角度分析認為,高職學生也應該具有創新能力,具體表現在學生要具備繼續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冉崇善(2004)從計算機專業高職學生的培養實踐角度分析也得出類似的結論——“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能力以及獲取、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廣西工學院職業技術學院則從創辦創業園區以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的實踐出發來對是否應該增強學生培養能力作出了回答。陳敏(2002)、何斌(2004)、郭呂梁(2005)、武士勛、張海燕、鄧西錄(2005)等分別從綜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培養、如何增強學生競爭力等角度論述了對高職學生培養也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
本文主要從馬克思的關于理論聯系實際的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探討。目前我國的高職教育基本上都比較側重于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有關法規規定高職院校在課程安排過程中實踐課課時不得低于40%,而實際上這里的40%是在正常的教學過程中的比例,如果考慮到目前高職辦學基本上都是三年制大專,最后一學期基本上都是在校外實習,則這個比例應該是56.67%。正如前文的理論綜述部分所指出的,實踐是理論的源泉,理論是實踐的總結和升華,并且應該將這些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但是僅43.33%的理論課學習并不足以讓學生掌握該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體系,如果再考慮到我國高職課程設計中英語、計算機、政治理論學習等非專業課學習比例較高的影響,目前體系下的專業課學習將更無法做到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根據馬克思關于理論與實踐的辯證思考,由于理論具有系統性和抽象性的特征,理論研究和學習的作用在于便于讓學習者以較低的成本較快的實現對該學科的掌握,以便進一步掌握該學科發展的趨勢以及提升實踐的能力,這是教育的本質。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在實踐方面片面的追求,忽視理論知識的傳授,有幾方面的不利影響。第一,片面注重學生實踐(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忽視理論學習,容易導致學生理論和實踐能力的脫節,并且不利于學生對實踐系統的理解,容易導致學生朝著“機械者”發展,而實踐總是在一定條件限制下的實踐,即使以工科性質的實踐鍛煉,也是具有局限性的——畢竟實踐的工具在較短的時間內就會出現較大的變動,而沒有理論的支撐,稍微的變化將會導致學生不能進行新工具的順利操作,如此原來的實踐的培訓效率將是極其低下的甚至付出的將成為沉沒成本,這將是對我國有限教育資源的浪費;第二,理論學習的缺乏,將導致學生難以承受將來知識自主拓展的需要。理論由于其抽象性的特質,所以學習起來是很枯燥的、繁瑣的,但是它卻可以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迅速的掌握理論總結的方法,提升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為以后的實踐活動中的理論總結和實踐創新打下堅實基礎,此外理論學習的這一特質還可以使學習者保持知識體系的適時更新,從而為學生將來社會競爭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第三,缺乏理論基礎的實踐將進一步促使理論與實踐脫節,從而不利于理論的發展和實踐的進步。高職教育側重于實踐即“職業性”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培養的學生將來在實踐過程中不能很好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那么我們的理論將無法實現進步,進而實踐的發展也將受到限制。理論是源于實踐的,實踐中的問題必須要及早發現,即使直接操作者(這里指的就是我們通常成為“高級技師”的群體)不能解決問題,但是一定要具備發現問題并將其表述出來的能力,這里需要他們具備相應的發現問題的能力,而這一能力需要有相應的理論基礎,尤其在方法論方面和專業理論知識的整合程度是非常重要的,所有這些通常只能依靠理論的學習和思考才能解決。否則,實踐將只能限于實踐本身,而沒有較顯著的推動其本身及理論發展以及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
四、如何培養高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即創新能力的思考
從理論聯系實際角度出發抑或其他角度出發,高職教育是應該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的。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強弱不僅要靠高層次的專職研究人員,更要靠那些直接的社會實踐者的積極和有效參與。結合我國高職教育現狀,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應該貫徹以下策略以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或者講就是創新能力。
第一,改變課程設計中實踐課一邊倒的傾向,適當增加理論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在注重實踐課開設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理論學習的重要性,這里不僅包括專業基礎理論的學習,同時也包括其他相關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尤其要注意增開一些方法論方面的課程,提升學生自主思考、自主學習、自主總結、自主動手等方面的能力,促使學生具備從實踐中學習和總結理論、甚至發展理論(即創新)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的要求。
第二,教師應該注重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一種開闊的思維,鑒于目前我國的高職學生基本素質較低,他們的思維通常是比較有局限性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要做到自身的思維開闊,并能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的思維能順應的發散,對諸多相互聯系的問題進行思考、總結,鍛煉其自主思維能力,從實質上提升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第三,在教學手段上注重實踐與理論(原理)的結合。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搞“一刀切”,這里包括兩方面。其一,有些基礎理論知識無法實踐或者講實踐成本過高,則不應該搞實訓;其二,需要實訓的,也必須做到區別對待,對于那些獨立性比較強的單個知識點應該及時進行訓練,而對那些具有綜合性質的知識體系則應該注重實訓的綜合性,以便真正做到實踐和理論的結合,提升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第四,進行考核體系的科學調整。當前的自然科學對實踐及實踐中的創新考核體系建立的是比較完善的,對社會科學方面的高職教育考核由于其教學成果(即學生)的表現難以及時顯性化,因而還不是很完備,考慮其結果的滯后性,擬應對學生建立一種長期的跟蹤考核制度,并將重點放在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的能力考核上。
另外,我國高職教育在營造高職院校教職工科研氛圍、對學生創新思維和成果獎勵方面等制度設計問題、教學期間的調整等方面也需要有較大的調整,以適應高職教育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需要。(公務員之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