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進生”的全面素質教育

時間:2022-05-26 12:41:00

導語:“后進生”的全面素質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后進生”的全面素質教育

摘要:人的素質是歷史的產物,又給歷史以巨大影響。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人的整體素質很大程度決定了它的文明程度。我們國家大力倡導素質教育,但人們在進行素質教育中容易忽視對“后進生”的素質教育。對“后進生”進行素質教育應著重實施思想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學習技能教育、實踐技能教育、創新意識教育,這樣可以全面推進“后進生”的素質教育

主題詞:后進生素質教育

“后進生”通常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思想品德不規范,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差,動手能力不強,沒有自信心,更談不上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去年開始筆者擔任我校幾個班的“后進生”集中起來組成的特殊班級──“綜合技能班”班主任工作,在這短短一年時間里,我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綜合技能班”的所有同學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化成績、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全班大多數同學通過了“江蘇省計算機中級考試”,多人參加省市體育比賽、全省文娛匯演、計算機網頁制作比賽并獲獎,受到學校和學生家長一致好評,收到良好的效果。根據一年的實踐,筆者認為“后進生”是可以教育好的,而且可以在“后進生”中全面開展素質教育。下面談一談在“后進生”中進行素質教育的感受。

一、加強思想品德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讀書知理,學做人。對“后進生”進行素質教育,首要任務是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后進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他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高素質的人。

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第一要進行法紀教育,教育他們做一個守法公民,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正確識別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同時要求他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善小而不為”,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培養他們成為遵紀守法對社會有益的合格市民、合格公民。

“后進生”之所以后進,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奮斗目標,沒有學習動力,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因此,要在學生中以比爾?蓋茨、徐虎、張海迪為榜樣,談理想,講信念,幫助他們胸懷崇高理想,樹立遠大目標。

二、發現閃光點,找回丟失的自信心。

人最可怕的是連自己都不相信,許多“后進生”由于各種原因,做什么事情都沒有自信心,總有一種“我如人”、“我不行”的低人一等自卑心理。因此,幫助“后進生”找回丟失的自信心是素質教育重要一環。

每一個人都有長處,都有這樣那樣的優點,發現“差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幫助“后進生”找回丟失自尊心,樹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學習能力,相信自己創新潛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都會成功,從而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

三、培養學習興趣,克服畏難情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是痛苦的學習,是沒有效率的學習。許多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一提到學習就頭疼,一提到學習就產生畏難情緒,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對學習不感興趣。培養學習興趣,可以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手段調動學生各種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進行直觀教學,讓學生寓學寓樂;可以從最簡單操作實驗開始,讓學生體會到成功喜悅,培養學習興趣,開創學生主動學習的局面。

四、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學習方面沒有捷徑可走,但有正確的學習方法。給人魚,不如授人取魚之道,給學生知識,不如先教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掌握科學正確的學習方法,就等于找到了學習的“金鑰匙”,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何一個學習者,都有必要培養和提高自己的學習技能。要想提高自己的學習技能,必須全面掌握各個學習環節的具體方法。即要掌握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和應考方法。這里介紹一種“三五”學習方法,該法的基本的要素是:五要?五先?五會。

五要即:

一要圍繞教員講究開思惟聯想;

二要理清教員講述和教材文學敘述的思路;

三要聽出教員講課和重點難題;

四要跟蹤跳躍聽課學習的障礙,不受干擾;

五要在理解基礎上扼要筆記。

五先即:

一先預習后聽課;

二先嘗試回憶后看書;

三先看書后做作業;

四先理解后記憶;

五先知識整理入眠。

五會即:

一會制定學習計劃;

二會利用時間充分學習;

三會進行學習小結.形成結識結構;

四會提出問題討論學習;

五會閱讀參考書擴大學習。

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可以好學、學牢文化知識,并能觸類旁通。

五、加強技能訓練,培養動手能力。

素質教育應是全方位的能力教育,學習不是目的,通過學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應培養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組織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沖突解決能力、避害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知識應用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自學意識,使學生學會學習,這不但會提高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而且有助于學生走上社會自我學習新知識。

培養學生是非判斷能力,使學生明辨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這樣可以使學生不會誤入歧途。

為什么有些學歷不高的人,他們的工作能力、創新能力很強,而一些具有高學歷的人工作確平平常常,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培養的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和操作能力,引導學生把已有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從而使書本理論和具體實踐相結合。這是目前素質教育要達到的重要目標。

現實社會豐富多彩,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社會大家庭一分子。培養學生的社會活動的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沖突解決能力、避害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能使學生很自如地融入社會,適應社會,并能協調各方的關系,在社會找到應有的地位。

六、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

主席說:“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沒有創新社會就不會進步。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同志在第三次全教會上的講話指出:“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因此,讓學生多接觸自然,接觸社會,為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學生稟賦和潛能開發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同時培養學生的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公務員之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