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城鄉中學體育器材設施問題的研究
時間:2022-05-26 09:35:00
導語:我省城鄉中學體育器材設施問題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前言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同樣,學校體育也需要一定數量和質量的體育器材設施,否則無法保證教學大綱的實行和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要完成學校體育的目的任務也就成了一句空話。
為了使各地學校對本校應當具備的體育器材設施心里有數,國家教委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以體育教學大綱為依據,制定了《中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本文簡稱“目錄”),要求各地結合實際,盡快貫徹執行。
標準制定了,還需我們了解基層的實情,才能對癥下藥,有的放矢。那么我省城鄉中學體育器材設施的現狀如何呢?目前尚未有較為系統的報道。作者在全省范圍內進行了兩次調查,主要目的是:為有關領導提供咨詢,減少工作的盲目性;使各校領導和體育教師了解本校體育器材設施與“目錄”的差距,明確今后工作的重點和努力方向;對幾個主要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一管之見,供同行參考。
二、調查與研究方法
(一)調查方法
作者查閱了國家教委頒發的有關文件和中學體育教學大綱,廣泛閱讀了有關文獻資料和基礎理論書籍,結合《目錄》制定出我省城鄉中學體育器材設施調查表,第一次調查采用信函方式發出此表。此后,作者又請教了有關專家和教授,結合我省氣候、地理環境、傳統項目和優勢項目等特點修改此表,并從《目錄》規定的56種必備器材設施中挑選了28種進行調查。第二次調查,除了用信函外,要求體育系在籍學生回原畢業中學調查,還請各地來體育系進修和讀函授的中學體育教師填寫調查表。并利用業余時間實地走訪了發出調查表223份,回收197份,再從中剔除一些不全面和明顯不符合事實的表格,得有效表172份,回收率88%,有效率77%。
(二)研究方法:
調查訪問法,文獻閱讀法,比較分析法和數理統計法。
三、調查結果
(一)城鄉中學體育器材設施現狀的總體水平與《目錄》要求比較:
在所調查的172年學校中,器材設施的總體水平與《目錄》規定標準比較,在0——19%范圍內沒有一所;20——39%有32所,40——59%有84所;60——79%的51所;80——100%的5所。所有調查學校的平均水平達到《目錄》規定的53%,最少的只達到31.5%(益陽三中),最高的為84.28%,(湖南師大附中)。
(二)城鎮和農村中學體育器材設施擁有量的比較。
所有學校的器材設施擁有量均在《目錄》規定要求的20%以上。但在20——39%范圍內,城鎮中學有5.8%,農村中學有23.5%;在40——59%范圍內,城鎮中學有26%,農村中學有52.9%;在60——79范圍內,城鎮中學有62.4%,農村中學有24.4%;在80——100%范圍內,城鎮中學有5.8%農村沒有一所中學達此水平。從平均值看,城鎮中學達到《目錄》標準的58%,農村中學達到45%
(三)同類學校對體育器材設施擁有量比較。
同是城鎮中學,在《目錄》規定標準的20M30%范圍中的學校占5.8%,在40——59%范圍中的學校占23.53%;在60——79%范圍中的學校占52.4%:還有5.8%的學校達到80——100%的標準。在這些學校中,器材設施最少的只達到27.25%,最好的為84.28%,說明城鎮中學體育器材設施擁有量存在明顯差異。農村中學中同樣存在顯著差異。有52.9%的學校達到《目錄》標準的40——59%;但在20——30%和60——79%范圍中,分別還有23.53%和24.4%的學校;最少的只達標準的22.96%,最多的達67.14%。
(四)總體上對28種器材設施的擁有量情況。
在所調查的28種器材設施中,各校器材設施配備不均衡。從總體水平看,有四種器材達到《目錄》要求的0——19%范圍;四種在20M39%范圍:8種在40M59%范圍:10種在60M79%范圍;2種在80M100%范圍。水平起伏很大,最小的一類只達到標準的6.48%(體育凳),最多的達到98.5%(籃球架)。(見表一)
(五)田徑、球類、體操和武術四種運動項目必需器材的比較。
在田徑項目中統計了秒表、跨欄架、接力棒、鉛球和標槍五種器材,球類統計了籃球、排球、足球和板羽球四種;體操統計了單杠、雙杠、跳箱(或山羊)和體操凳四種;武術統計了刀、劍和棍三種。從總體上看,田徑器材擁有量最高,達《目錄》標準的68.17%:其次為球類達59.53%:再依次為武術43.6%:體操27.27%。差別非常明顯。
四、分析與討論:
我國學校體育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增強學生體質,同時還在使學生學習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學會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秾W校體育工作條例》也指出:“體育課應以實踐課為主,重視實際的鍛煉?!币_到這些要求,必然要有一定數量的器材設施;另一方面,學校體育是競技體育的兩大支柱之一,在競技體育日益受到重視,國際影響日益巨大的今天,學校體育肩負著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為國家輸送運動人才的重任。多年來,我們廣大學校體育工作者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在體育器材設備建設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但是,通過前文的調查結果發現,我省城鄉中學體育器材設備建設還有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一)總體水平,和《目錄》差距大。
國家教委頒發的《目錄》,是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經過廣泛調查研究才制定的,說明《目錄》在全國大多數地區的現實可行性。但是我省城鄉中學器材設施離《目錄》要求甚遠,總體水平僅達到要求的53%,低于廣東、遼寧、江蘇和浙江等經濟發展快的省份。
2、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目前學校工作成績的好壞,升學率是主要衡量標準。人們關心的是多考上幾個大學生。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體育場地挪做他用,體育課時無法保證,在教育經費本來緊張的情況下,發展體育器材設施必然困難重要。
3、一些體育工作者主觀能動性發揮不夠。許多體育器材工藝等并不復雜,材料可降低要求,很可以自制;如單、雙杠,欄架等,只要我們發揚艱苦創業精神,帶領學生自制體育器材,就可大大緩解器材緊缺狀況。在這個問題上抱“等米下鍋”的態度是不應該的。
所以,一些體育教師感嘆:一個學校的體育面貌能否改觀,關鍵在于是否有個重視體育的校長。
(四)配備的器材設施偏重現象嚴重。
筆者所調查的28種器材設施都屬于《目錄》所要求的必備類。但各校發展水平卻嚴重失調,最少的為體操凳、最多的為籃球架,分別達到《目錄》要求的6.48%和98.5%。象臨湘二中有12付籃球架,超出標準四倍,而教學用的標槍和足球競沒有。大多數學校器材設施種類不全,平均每校缺5.9種。
調查發現:達到《目錄》規定標準特別低的幾種器材設施,主要原因是有相當多的學校完全沒有,導致整體水平下降。(表二)。大多數學校沒有體操凳,刀劍,半數以上的學校沒有。
4、器材管理和維修工作沒有落實到實處,無專人管理維修,并且損壞、損失嚴重。因此各校應健全管理制度,壞了的器材設備盡可能修好。另外應加強學生思想教育,養成愛護器材設施的習慣。
5、對器材設施建設的發展要制定總體規劃,根據教學和訓練需要,有計劃、有目的發展。否則,盲目費資置辦,必造成浪費。
(二)不同類學校體育器材設施的擁有量極不平衡。
在所調查的學校中,城鎮中學的總體水平顯著高于農村中學。一般來說,城鎮中學體育經費多于農村中學,特別是一些縣城重點中學,條件就更好。例如:洞口一中(省屬重點),體育器材設施總體水平達到《目錄標準的78.6%,而洞口三中(普高),僅達《目錄》標準的38.74%。
不同類學校的這種不平衡現象,雖然與地區性經濟發展水平,是重點還是普高等因素有關,但各級主管部門在經費批拔時也應兼顧條件較差的一般中學。一般中學更應做到??顚S茫D苦奮斗,創造條件盡快改變落后面貌。
(三)同類學校體育器材設施擁有量不平衡。筆者認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盡管許多,但決定原因還在于體育教學在該校的地位。體育教學受重視的,器材設施多;不受重視的則少。體育經費在教育經費中沒有固定的比例,體育經費審批要經主管領導這一關,所以學校主管領導是否重視起關鍵作用。另外,有限的體育經費主要用于舉行運動會和各種比賽,體育器材設施將就能用就行;只重形式不重效果。
有肋木、棍、體育教室等器材設施。據統計,28種器材中有五分之一以上的器材在城鄉中學中仍是空白;缺得最多的學校缺12種,占42.85%:當然個別學校如師大附中,雖然某些器材數量不足,種類卻齊全。
由于各地條件、地理位置和民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器材設施配備上的偏重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許存在的,但偏重到如此程序令人擔憂。我們主張器材設施建設要分輕重緩急,從實際出發盡量協調發展,器材設施的多少直接影響到從事某一項目的學生人數和水平,過度偏重,一方面造成浪費,另一方面影響其它器材的添置,不利于豐富學生體育知識和全面鍛煉身體,結合體育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帶來困難。
(五)田徑、球類、體操和武術各項所需器材設施發展不平衡。
田徑和球類所需器材擁有量大大高于武術和體操。據訪問調查,現在相當多的中學體育課內容只有田徑和球類,少數上體操和武術課的,也只講“手型步法”練練徒手體操。有些大綱規定的內容因條件所限也只好大打折扣。其實,中學生普遍喜歡上武術和體操課。刀、劍、棍以及體操棒、跳繩等器材構造簡單,可帶動學生自做,這樣既可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又可解決器材少無法上課的矛盾,有百利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呢?
五、結論與建議:
1.我省城鄉中學體育器材設施嚴重不足,應該引起各級領導部門和體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建議規定學校體育經費在教育經費中的最低比例,明確方法,責成執行。
2.開動腦筋,廣開體育教學的經費來源,如政府財政支出,校辦工廠農場補貼教育經費,社會贊助,各地教育和體育部門的專項經營,保證經費來源。
3.以《目錄》為依據,把器材設施的擁有情況做為評估一個學校工作成績的一項重要指標。
4.配備器材時要考慮我國體育教學的目的任務,根據大綱要求,切合實際情況,盡量均衡發展,以免盲目行動造成浪費。
5.加強器材設施的管理與維修。發揮體育教師的能動作用。
表一:各類器材設施占目錄標準的百分比(%)
名
稱
秒
表
欄
架
接
力
棒
沙
坑
鉛
球
鐵
餅
標
槍
皮
尺
單
杠
雙
杠
跳
箱
體
操
墊
籃
球
排
球
%
68.2
63.8
75.1
78.4
44.6
32.8
83.1
72.4
48.9
42.7
69.8
63.8
12.2
67.8
名
稱
足
球
乒
乓
球
臺
板
羽
球
拍
籃
球
架
跳
繩
實
心
球
啞
鈴
棕
墊
錄
音
機
體
育
教
室
刀
劍
根
%
30.8
60.2
45.1
98.5
41.1
48.2
39.7
21.2
42.8
29.9
7.8
12.7
表二:
器材名稱
體操凳
肋木
刀、劍
棍
體育教室
棕墊
有器材學校(所)
28
58
38
56
44
96
無器材學校(所)
144
114
134
116
126
76
元器材學校占所有學校%
16.28%
33.72%
22.09%
32.56%
25.6%
55.81%
參考文獻
1.《體育理論》體育系通用教材
2.《中學體育教學大綱》
3.《淺談體育場地、器材的建設》吳全美。
上體學報1984一1986年
(公務員之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