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素養教育信息研究

時間:2022-12-28 04:22:00

導語:資訊素養教育信息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資訊素養教育信息研究

“未來的教育信息化將用網絡作為教育的工具,讓學生在上網和玩游戲中,不知不覺、開心快樂地學習……”近日,全國500多位中小學校長齊聚深圳,探討了有關“教育信息化”方面的問題。

20世紀90年代以來,教育界出現了以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特征的發展趨勢,國內學者稱之為教育信息化。當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媒體逐步走入我們的生活,當信息傳播的方式較之從前發生巨大改變,我們的教育是否能適應新的變化,我們的孩子是否能具備駕馭信息的能力,都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信息化的推進,首先需要相關硬件設施的保障。在這一點上,應該說深圳的孩子是幸運的。城市經濟相對發達,為孩子們的學習提供了優越的硬件環境。在“軟件”方面,深圳教師的高素質,也讓深圳的教育信息化站在了一個較高的起點上。

教育信息化是一個系統工程,有了好的軟、硬件環境,能否讓學生們具備較高的“資訊素養”,對于教育信息化的推進有著重要意義。

有學者曾對“資訊素養”作了簡單描述,認為一個有資訊素養的人,是一個知道如何在資訊社會中實踐終生學習的人。在筆者看來,“資訊素養”至少包括以下含義:

首先,一個有“資訊素養”的人應能熟練地使用高科技資訊工具。對于這一點,筆者向來樂觀。包括電腦、互聯網在內的高科技信息傳播介質,具有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今天,我們常會談到有關“網絡沉溺”等問題,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可以說是網絡信息傳播魅力的“非正?!闭宫F。這樣的一種強大吸引力,會讓喜歡接觸新鮮事物的學生們主動地去親近、喜愛它。對于電腦、網絡,一些孩子常常是“無師自通”,小小年紀,就會熟練地使用QQ聊天,開設自己的博客,建立自己的主頁。

對海量信息的分析、評估能力,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備資訊素養的重要標尺。能夠熟練地使用高科技資訊工具,表明我們具備了接收海量信息的能力,但并不代表我們就能對所接收的信息作出正確的判斷并合理地使用它。當我們打開電腦,良莠不齊的信息撲面而來,哪些可以接受,哪些應該拒絕,對接收到的信息該如何進行分析判斷,是學生們從小就須注意培養的能力(在這一點上,應充分相信孩子的理性和自我把握能力)?,F在一些孩子沉溺于網絡,或是因為接觸了一些網絡上的不良信息而做出一些不當行為,同其對信息的把握和評估能力有著很大的關聯。

當孩子們從小就具備了一定的“資訊素養”,“用網絡作為教育的工具,讓學生在上網和玩游戲中,不知不覺、開心快樂地學習”也就有了基礎和保障,教育信息化的推進,也會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