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現狀論文
時間:2022-03-15 03:16:00
導語: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現狀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湖南吉首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家界校區教學部彭順平劉慈平427005
摘要:在新的歷史時期,網絡道德教育逐漸凸顯為一個不容忽視的重大課題。特別是高校網絡道德教育具有明晰學生網絡道德認識、引導學生趨利避害等價值。搞好網絡道德教育就要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網絡道德教育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約束。
關鍵詞: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現狀
當網絡由最初的羞羞答答發展到現在的理直氣壯地走入尋常百姓家的時候,它在帶給人們諸多便利的同時,更作為一項新生事物,贏得了我國的新生力量——青少年的積極關注。特別是對于青少年中的高知識高智商而又相對較為自由的群體――大學生而言,網絡更是展現了其迷人的風姿。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網絡在帶給大學生新知識、新信息與新思維的同時,也會夾雜著這樣那樣的“病毒”,高校網絡道德教育問題由此產生。
一、高校網絡道德教育及其價值
從某種程度上,網絡已經成為了很多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品德來源于生活,因此,網絡道德教育理應成為高校德育關注的重點。
(一)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內涵
研究網絡道德教育的內涵首先要弄清網絡道德的含義,所謂網絡道德,就是網絡社會中的社會公德,是指在虛擬的“網絡社會”中,專門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特殊利益關系的道德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由于道德的歷史性特點,所以網絡道德是生活于網絡社會中的人們——所有網民都應遵循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
(二)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的價值
道德作為一種價值體系和規范體系,具有調節人性與生活的使用功能。道德本身的價值即在于對人性與生活的調節與提升,高校網絡道德教育也是針對大學生網絡生活中的問題進行規范與引導,并在這個過程中彰顯其價值。
1、明晰學生網絡道德認識
很多大學生出現這樣那樣的網絡道德問題并非有意為之,而是由于對網絡道德的模糊認識造成的。而網絡道德教育恰好可以澄清大學生對網絡道德的模糊認識。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網民對一些問題缺乏正確的認識。如:仍有16%的人對網上的傳聞和性內容感興趣;有29%的人對網絡黑客表示崇拜,更有40%多的人表示有機會想試一下黑客行為;網絡文明工程已經在全國范圍內轟轟烈烈開展近幾年,仍有1/4左右的人對此不清楚,更有7%的人認為此舉可有可無。
2、引導學生趨利避害
網絡世界既豐富多彩又良莠不齊,既有鮮花也有毒草。網絡道德教育的價值就在于引導學生趨利避害,在豐富的信息中善于分辨、善于“批判的吸收”。“網絡社會”的誕生和發展引導著人們以更快的速度進入信息社會,面對千變萬化的信息社會,大學生是否具有較強信息修養將是大學生能否成才的關鍵要素之一。
3、拓展了高校德育內容與方法
網絡世界是相對較新而且對高校學生有著極大影響的事物,高校德育如果無視這一現象將是不完整的。認真對待學生的網絡生活并使之上升為系統的網絡道德教育將會拓展高校德育內容與方法,使高校德育能夠與時俱進。網絡技術的自由性、超地域性的傳播方式對人們的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自律性要求。
二、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現狀
一直以來,人們對網絡、對大學生上網否定多于肯定,指責的聲音多于引導的聲音,造成了網絡道德教育的不良現狀。
1、教育者認識模糊
網絡社會的到來,使思想活躍,對新事物充滿好奇與幻想的大學生歡呼雀躍。同時大學生們在網絡社會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何對大學生這個龐大的網絡使用群體加強網絡道德教育,以應對網絡社會給道德帶來的諸多變化,應當引起每一位德育工作者的思考。
2、教育者的觀念老化
學校德育的最終目的在于價值的引導,在于幫助學生自主構建道德價值體系,形成完美的人格。面對網絡的挑戰,學校德育應當從德育目標出發有針對性地重新設計德育內容,徹底更新道德教育觀念,以適應全新的、變化中的教育環境。特別是在網絡環境下,網絡社會改變或影響了德育過程中各種構成因素之間的關系。
3、教育者對網絡道德教育不能準確把握
網絡為新道德的產生奠定了物質基礎,但廣大的教育者并沒有充分地認識網絡道德呈現的新特點。由于道德的歷史性的特點,所以網絡道德既不能與傳統道德徹底決裂,它應當包含著對傳統道德中的優秀部分的充分肯定和繼承,又要直面和順應社會變遷中對道德觀念的不斷“吐故納新”的現實。這就要求網絡道德教育既要體現歷史的內在邏輯聯系,又要強調現實性和歷史性的和諧統一。
三、高校網絡道德教育現狀的改進途徑
只有針對目前高校網絡道德教育不理想的現狀,采取切實有效的方法與途徑,才能真正搞好高校的網絡道德教育。
(一)教師要轉變觀念
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思想教育觀念,充分認識青年學生接收新鮮信息的豐富性、復雜性,探討如何利用網絡平臺發揮傳統思想道德教育優勢,如何開拓新型、多樣、大學生樂于接受的網絡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發揮教師的指導、主導作用,以“導”代“堵”,因勢利導,幫助他們提高判斷信息和選擇信息的能力,幫助他們將在現實社會中積淀養成的優秀的道德品質展現在網絡社會,遭遇網絡道德沖突時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采取正確的行為。
(二)提高教師網絡道德教育的能力
只有教師駕馭網絡的能力提高了,才會對網絡道德實施有效引導。首先,教師必須有積極端正的工作態度,要有很強的責任心,要善于辨析網絡上魚目混珠的各種思想潮流,能主動同錯誤的思想作不懈的斗爭;其次,必須懂得工作的方法和藝術,不是用互聯網延續傳統的說教,而是要運用網絡進行實時多向的、直接坦誠的和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教師必須要有一定的計算機和網絡使用知識和經驗,能夠熟練地掌握網絡。
(三)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約束
網絡道德教育的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網絡道德自律的思想與行為習慣上。但同時,也不能忽視外在的必要約束。我們在強調道德主體性的自律的同時,也要根據大學生網絡道德素質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建立和完善網絡道德的外在約束機制,實現網絡道德素質教育的社會化。首先,要制定比較完備的大學生網絡行為準則,使大學生的網絡行為有章可循。這些制度包括《大學生網絡道德規范》、《校園網文明公約》和《大學生網絡違紀處理條例》等。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大學生網絡行為監督和管理機制,利用網絡監控技術對登錄校園網的大學生進行登記,建立校園網絡責任主體與其網絡行為的有跡可循的對應關系,然后由學校派專人負責對學生不良的上網情況進行批評教育或給予相應的處罰。最后,加強社會輿論引導。實踐證明:許多事情的解決并非依靠法律手段,而是借助于輿論的力量。如果我們將網絡犯罪防患于未然,這將是最為理想的效果。為此,社會媒體應該加強輿論方面的引導,用鮮活的案例教育人,使良好的網絡道德意識逐步深入人心。社會各階層人員應該主動加強自身修養,為網絡道德素質的建設添磚加瓦。
總之,網絡道德教育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出現的新的道德教育形式,我們只有增強做好這項工作的緊迫感、端正態度,提高在網絡環境下道德教育的能力,才能迅速扭轉網絡道德教育的不利局面,推動整個高校德育建設向著高效、有序的目標邁進。
參考文獻:
1、孫建民:《高校校園網絡德育問題的分析與對策》《教育探究》2006,4.
2、劉守旗:《試論網絡道德》,《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5.1
3、朱彩萍:《網絡時代的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甘肅理論學刊》,2005,5.
- 上一篇:新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論文
- 下一篇:中學生逆反心理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