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論文

時間:2022-03-18 12:19:00

導語:中西部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西部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論文

摘要:當前,中西部農村教師隊伍低質、不穩,嚴重制約著其教育事業發展;必須盡快改善這種局面,在編制、用人機制、經費投入、骨干教師待遇、繼續教育培訓以及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建設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建設中西部農村優質教師隊伍,為發展中西部農村教育發揮作用。

關鍵詞:中西部農村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對策

農村基礎教育在黨中央提出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中肩負著基礎性作用。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城鄉教育協調發展,是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任務。本文試圖以河南省南陽市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現狀的調查研究為基礎,就中西部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提出一些粗淺看法。

一、關于南陽市農村教育的調研成果

1.南陽市農村教師隊伍基本情況。

南陽市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典型農業大市,轄2區1市10縣,總人口1100余萬,85%的人口分散在農村地區。2005年,南陽市有普通小學4008所,小學教學點602個,普通中學601所;中小學專任教師87673人,其中小學、初中、高中、幼兒園專任教師分別為48977人、29473人、7342人、1881人。根據省編標準,南陽市中小學教師在編人數應是79451人,總體看,超編教師總計8222人。十五期間,南陽市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是中小學教師隊伍學歷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全市高中、初中、小學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由2001年的76.2%、92.2%和98%提高到2005年的89.6%、96.4%和99.1%,分別增長了13.4、4.2、1.1個百分點;高學歷比率分別由2001年的0.4%、9.7%和28.8%提高到2005年的2.9%、26%和54.7%,分別增長了2.5、16.3、25.9個百分點。二是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成效顯著,教師素質明顯提高。十五期間,南陽市共計85500名中小學教師完成280學時的全員培訓任務,完成信息技術初級培訓和考核5萬余人次,高級培訓和考核3萬余人次;新進入新課程教師培訓完成率達到100%。三是中小學骨干教師梯隊逐步形成。十五期間,組織實施了第二屆中小學“名師工程”,共評出名師84人,學科帶頭人943人,市級骨干教師10541人;推薦評選出省級教育教學專家、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培養對象分別為3人、86人、1126人;國家級骨干教師培養對象77人。四是抓師德長效機制建設,把師德教育工作放在了教師教育的首要位置。南陽市先后制定了《南陽市師德建設工作評估辦法》、《南陽市教師師德考核標準》,并對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師德建設情況進行評估,使師德建設工作邁人經常化、規范化軌道。各縣區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師教育機構也都采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強化師德教育工作,農村教師隊伍的師德水平不斷提高。

2.南陽市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教師年齡結構老齡化嚴重。南陽市農村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隊伍嚴重老化。統計顯示30歲以下的小學教師只占33%,41歲以上的小學教師占到45.6%。并且這些年齡偏大的教師多屬于民師轉正者,里面還包括前幾年通過“地方糧票”進入教師隊伍者,缺乏從事教師職業的基本專業素質。(見下表)

(2)教師學歷結構偏低。南陽市農村教師整體專業素質不高,有10.4%的高中教師學歷不合格,中學教師的高學歷比率較低。(見下表)

(3)教師職稱結構層次分布不合理。南陽市高級教師比例偏小,尤其是中學,初級職稱以下者占61%。(見下表)

(4)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南陽市共有普通小學4008所,小學教學點602個,除語文、數學教師基本能滿足教學需要外,思想品德、英語、自然、社會、信息技術、體育、音樂、美術教師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口:小學科教師結構不合理。(見下表,僅為小學)

綜上所述,南陽市農村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是:在整體上超編的情況下,出現部分學科教師短缺、教師隊伍年齡老化、專業素養不高、職稱結構不合理等。這些問題不僅制約著農村教育事業發展,也造成農村教師隊伍的不穩定,必須想辦法盡快改善這種局面。三、我國農村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和對策探討

1.農村教師核編政策不科學,脫離實際是造成教師看似超編其實短缺的根源。

國家規定的農村小學師生比為1:23,河南省為1:25。如果按省標準,南陽市西峽、淅川、桐柏、南召、內鄉等縣教師將超編嚴重,但是如果合并這些學校,學生就有可能失學,好多山區的村與村要翻山,相隔幾十公里。如西峽縣陳陽鎮的10多所小學中有一半學校學生不足30人,有一所學校3個年級只有12名學生,這些學校教師如何配置?而這些學校不可能都合并掉,農村小學基本上是在“普九”時由農民集資興建的,部分地方人均300多元,現在不能解決師資問題,農民、村干部意見大。因此,制訂科學的編制標準,充分考慮偏遠山區農村中小學校實際情況,不隔一刀切,這才是實事求是的辦法。建議相關部門在教師編制這一辦學的基本問題上給予足夠重視。另外,相關部門在審核教師編制時應預留—定比例,既要解決山區學生上學的問題,又要滿足教師培訓的輪訓需要,便于從根本上緩解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工學矛盾,從而提高農村教師的素質。

2.教師用人機制不暢通、骨干教師流失嚴重。

因用人機制不暢通,造成一些縣區多年無法調入或新聘教師,失去正常的新鮮血液補充,致使隊伍老化,青黃不接,斷層嚴重。又因農村教師待遇偏低,致使隊伍不穩,大批骨干教師流失,導致層層拔高使用,形成惡性循環。而目前一方面是社會上閑置著大量受過正規教育的師范院校畢業生,一方面是農村合格教師嚴重短缺,其瓶頸就是用人機制、編制問題。因此,應依據一定時期中小學教育的發展規模和農村中小學校的布局調整、確定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目標,以吸納優秀師范院校畢業生到農村教師隊伍中來,避免農村教師隊伍出現新的斷層;另外,要切實提高農村骨干教師待遇,加大農村骨干教師梯隊建設,以留住人才,滿足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3.教師培訓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成為阻礙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的瓶頸。

根據近年教育評估的情況看,一些縣區多年來教師培訓專款難到位,個別縣區的教師繼續教育經費始終處于“零運轉”狀態,少數地方政府還挪用培訓費用,甚至將培訓經費負擔轉嫁給教師本人。因此,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有關“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經費,由縣財政按不低于教師工資總額2.5%的比例在教育事業費中專項安排,按城市教育附加的10%比例列支”的規定,采取硬性措施,保障教師繼續教育經費的財政預算,嚴格落實分級承擔機制,設立教師培訓費專用賬戶,確保資金到位。

4.培訓內容和形式不盡人意,也影響了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積極性。

培訓機構閉門造車,編寫的培訓教材針對性不強,實效性差;培訓形式單一等也是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積極性不高的原因。這就必須改革培訓形式,改善培訓內容,提高培訓質量;也要加強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培訓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建設,使校領導舍得給時間培訓教師,教師自己愿意拿出時間來接受繼續教育,調動兩個積極性,將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工作落到實處,干出實效。

5.師資隊伍培訓不力,難以保障農村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的優質高效。

縣級教師培訓機構是農村中小學教師繼續學習、專業提高的主陣地,但目前其自身建設遠不能滿足教師培訓的需要。從南陽市情況看,解決教師培訓機構的硬件建設、隊伍建設等資源整合問題迫在眉睫,要認真貫徹教育部《關于進——步加強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建設的指導意見》和《示范性縣級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評估認定標準》等文件精神,明確本縣本區教師培訓機構的發展定位,整合教師培訓機構資源。一要迅速整合培訓機構。要以縣級教師培訓機構為主體,按照“小實體、多功能、大服務”的原則,加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與電教、教科研、電大分校等相關部門資源整合的力度,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合力,為構建“區域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創造條件。二要加強機構設施基本建設。要依據縣級教師培訓機構教學設備配置標準,重點抓好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大教室、圖書音像資料及其服務措施等硬、軟件的基本建設。三要加強培訓師資隊伍建設。要結合中小學校教師人事制度改革,整頓教師培訓師資隊伍。要用優汰劣,不稱職者必須調離崗位;要配齊學科,選拔優秀的教研員、骨干教師充實到培訓師資隊伍中來;要進一步提高培訓師資學歷層次。激勵自修;要建立培訓教師深入中小學開展調研或任課的制度,使他們了解、研究、切近中小學教育教學實際。總之,要培養一支指導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行家里手隊伍,為中西部農村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和發展中西部農村教育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