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學質量的教材使用淺析論文

時間:2022-09-13 09:13:00

導語:高校教學質量的教材使用淺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教學質量的教材使用淺析論文

摘要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出發點,能夠影響人才培養的因素有很多,教材的選擇與使用是其中之一。當前,人們對高校教材的關注相對較少,但是對于廣大的一線教師和接受教育的學生而言,教材的好壞無疑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關鍵字高校教材人才培養定位務實精神回訪機制

1高校教材使用現狀分析

1.1現狀透視

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其所教授的知識是學習各個學科專業知識的基礎,不僅內容相對較少,而且是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的理論和知識。因此,國家教委可以組織全國的專家和學者統一編寫,教材使用中的問題也就相對少些。但是對于高等教育,一方面其涉及的學科和專業種類繁多、另一方面許多學科還在發展和研究當中,同時還有許多新學科和知識在不斷產生,所以像中小學教育那樣統一編寫、使用教材是不太現實的。

目前,高校中使用的教材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由權威機構或權威學者編寫的教材,另一種則是由任課教師自行編寫的教材。

權威教材數量相對較少,其中也有差別。通常由國外引進的教材在教師和學生中是比較受歡迎的,一方面在許多領域國外的研究水平是領先于國內的,比如管理學、經濟學等;另一方面,在引進的時候也是選擇了國際上相對權威和知名度較大的教材。而國內的權威教材則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除了研究水平的緣故之外,國內的學術環境還經常要受到與學術研究無關的因素影響,這也使得權威教材的認定事實上常常不是將學術水平作為最重要的依據。

高校中大量使用的是任課教師自行編寫的教材,這些教材則是良莠不齊。有許多教師本身就是該專業的研究者,他們將自己多年的實踐研究成果寫入教材,這樣的教材不僅教師用起來得心應手,學生學起來也覺得與實踐聯系緊密。但是也有不少教師為了評定職稱或其他一些非學術的原因編寫教材,編寫的過程通常是東拼西湊、四處節錄完成。使用這樣的教材,教師要不時指出其中的問題甚至是錯誤,有些教材更讓學生根本無法學習。

總體而言,當前讓教師和學生滿意的教材并不多。許多大學生畢業后反映在大學里不過是學到了學習的方法、畢業后就把教材賣掉等現象也充分體現了當前高校教材中存在的問題。

1.2根源探索

筆者以為造成當前大量高校教材不受歡迎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高校對人才培養的定位不清,二是學術界務實精神不夠,三是教育界對高校教材的問題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1)高校對人才培養的定位問題。許多高校都已經開始考慮人才培養的定位問題,但大多數高校都是一個定性的定位,即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但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滿足這樣需求的人才應該具有怎樣的知識結構、應該掌握哪些技能等等一些具體且需要定量回答的問題卻少有人提起,而只有回答了這些問題才能真正確定一個高校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即明確人才培養的定位。

由于人才培養的定位不清晰,那么將直接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對于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也就沒有有效、規范和明確的監督機制。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教材就可以有較大的靈活性和隨意性,自然那些量多質次的教材就有了生存空間。

(2)學術界的務實精神問題。我國學術界務實精神不夠的問題應該是老生常談了,關于學者們的文章著作相互抄襲的報道是屢見不鮮。

并非中國的學術界不提倡不鼓勵務實精神,而是無需務實精神同樣可以在學術界生存,甚至可以得到認可和推崇。學者們相互抄襲的報道常常只能把學術界外攪得沸沸揚揚,但學術界內多半還是波瀾不驚,權威還是權威、教授還是教授。如此,專心致力于研究的學者就少了許多,而投機取巧沽名釣譽者則是源源不斷。質量上乘的研究成果和專著自然也就不多,高校教材量多質次也就在情理之中。公務員之家

(3)教育界對高校教材的態度問題。近幾年來,高校發展很快,特別是在高校擴招后,而隨之帶來得問題也大大增加。因此教育界主要將注意力集中于資金投入、人才爭奪、畢業生就業、教師待遇等較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上,而對提高教學質量這樣一個牽涉面廣、且需要長期努力的問題則關注相對較少。教材只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因素也就幾乎沒人在意,這就導致了高校教材的編寫和出版基本上是混亂無序的狀態。

2對高校教材編寫與使用的建議

筆者以為高校教材直接影響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應當引起教育界和學術界的重視。提高高校教材的質量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2.1建立畢業生回訪機制

根據市場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關鍵,也是編寫和選用教材的根本依據。高校若能建立畢業生回訪機制則能夠比較好的了解人才市場的需求。

首先,畢業生進入社會后一般還都會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他們最了解本專業本行業的當前需求甚至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而且,畢業生工作后,可以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指出所學教材中內容與實踐脫節和錯誤的地方。因此,向畢業生了解的市場需求是一般而言最客觀和正確的,甚至比許多專家的研究更有價值。

其次,畢業生往往都對母校有深厚的感情,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也都是愿意為母校服務的,向他們進行回訪和咨詢成本是比較低的。所以,向畢業生了解市場需求也是非常經濟有效的途徑。

2.2鼓勵授課教師編寫教材

相對于教材,許多學者更熱衷于編寫專著和論文。因為,教材多是講述專業內相對成熟和基礎的理論知識,而專著和論文多是闡述專業內比較前沿和先進的研究成果,它們更有利于肯定學者研究的價值。因此需要多多鼓勵授課教師編寫教材。

鼓勵授課教師編寫教材其實是鼓勵教師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寫入教材,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取前人的精華。高校教師一般都要承擔本專業的科研任務,及時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傳授給學生可以盡可能的減小教學與專(行)業發展的脫節。教師編寫教材的過程中也要參考前人的成果,可以篩選精華、剔除糟粕。再者,教師使用自己編寫的教材也能更好地進行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

雖然鼓勵授課教師編寫教材有可能產生更多質次的教材,但從另一個方面看教材越多、教師的選擇越多、學生的參考書越多,教材市場的競爭就越激烈,編寫出優秀教材的可能性就越大。只要在選用教材的時候相關部門沒有過多的限制,比如要求使用教育部推薦的教材,教師和學生最終可以使用在競爭中取勝的優秀教材。

2.3建立健全教材評比機制

建立健全教材評比機制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優秀教材能夠脫穎而出。

現在有許多教材評比,但那些獲獎的教材也常常是錯誤百出、水平不高,總讓人懷疑評比的標準和評比的過程是否客觀公平。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教材評比機制。

筆者以為,建立健全教材評比機制需要教育界給予大力的支持與更多的關注。一方面高校教材的所涉及的學術領域眾多、專業面廣,只有在整個教育界內組織成立權威的評比機構才能使教材的評比達到相對公平客觀。另一方面,教材的評比需要整個教育界的共同參與的,即教材的評比應當綜合考慮廣大專家、教師、在校學生和畢業生的意見。專家和教師能夠正確評價教材的學術水平,優秀的教材不僅應該正確闡述知識,還應該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在校生可以確定教材的易學程度,優秀的教材應該是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將深奧的知識用淺顯的語言描述出來,使之易于理解和掌握;畢業生則可以確定教材的實用性,優秀的教材應當闡述與實踐聯系緊密、且能運用于實踐的知識。

高校教材的問題在高等教育中始終是不太引人注意,從微觀上看它是影響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從宏觀上看它也是反映整個國家高等教育的水平重要依據,希望能引起教育界和學術界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