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師素質教育的實施探討論文

時間:2022-09-13 10:20:00

導語:高職教師素質教育的實施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教師素質教育的實施探討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師素質教育特色實踐

論文摘要:教書育人,奎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師的神圣職責,高職教師要把握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特征,在課堂內外及與學生的深入交往中奎面實施和滲透素質教育.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爭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眾所周知,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主要有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方面,而其中學校是素質教育的“主陣地”.高職教師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正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巫待研究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在教育思想大討論過程中,通過學習,根據自己的教學體會和結合同行們的教學經驗,探討高職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幾個問題,

1實施素質教育要突出高職教育特色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方興未艾.然而對在前進和發展中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辦學模式、教育培養目標尚未形成定論,正在實踐中探索.到目前為止關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培養目標,較為集中的看法是:“培養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適應,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工作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在學生具備必要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重點掌握在專業領域從事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立業、創業能力,并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卜這種教育目標,要求高職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要以突出高職教育的特色為中心.

高職學生所具有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是以滿足職業崗位(群)或技術領域需要為準。以“必須”、“夠用”的知識為尺度,而高職教育的專業建設又是以我國經濟建設為出發點,因此高職教師必須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要不斷地刻苦學習,不斷運用新的理論和新的科學技術來武裝和充實自己,能編寫或選用符合高職適應性強的優秀教材;具有較強的教學組織能力,使教學獲得最佳效果。在講課時要力避“全”、“尖”、“深”等傾向。盡量使學生“學而有用,用而有果”.

(21高職教育的培養模式是以“能力為中心”,并把加強實踐性教學作為教學改革的核心內容.對學生的能力培養與加強實踐性教學是相輔相成的二個方面、高職教育的能力培養主要是指從事實際工作的能力、專業方面的技能和技巧,以及立業、創業、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高職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專業實踐和工程實踐,積極參與校辦產業(或社會化產業)的創新和科學技術研究活動,使自己成為思維敏捷、實踐能力強、能正確和迅速解決問題的“雙師型”教師,同時要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特別是在實踐性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做到對每一個項目的訓練要安排周密、目的明確、場地與設備有保障、時間上要充分、結果上有成效,在實踐性教學中高職教師可通過自己的講解、輔導、提示及規范而熟練地示范,教會學生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啟迪和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及時發現和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新的看法、新的問題,并及時答疑.在課外要開放校內能夠進行實踐性教學的場所,讓學生自行訓練或開展科研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5高職教育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而良好的職業道德的形成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覺悟和一定的政策、法律法規觀念作為基礎,弘揚我國優良的傳統道德才能得到實現.高職教師要加強政治理論學習,特別是在當前要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加強有關政策、法律法規的學習和研究,特別是在我國即將進人WTO的形勢下,我國經濟領域的一些法律、法規將與國際接軌,很多方面會面臨著嚴重的挑戰,有的挑戰甚至會關系到一個企業‘或公司)的生死存亡.因此高職教師應該刻不容緩地學習和掌握有關的經濟政策、法律、法規,自覺地增強法制觀念.

2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教師

書記1994年就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應該當好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應該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風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近代教育家葉圣陶指出:教師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人們也常說,學校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為楷模.

實施素質教育關鍵在教師。教師首先要具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黨的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教書育人社會責任感;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質量觀、人才觀,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具有寬廣厚實的業務知識。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實踐能力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具有終身學習的自覺性和能力。要敬業愛生。能夠與學生平等相處,尊重學生人格,因材施教,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教師在思想品德方面,要比別人站得高看得遠,政治覺悟高,信念牢固。分析能力和辨別是非能力強,能堅持原則、伸張正義、抵制歪風邪氣;能夠模范地遵紀守法和維護社會公德;講禮貌、講文明、講風格,能助人為樂;思想上遇有挫折和失敗而不氣餒,成績面前不驕傲:要愛崗敬業,有深人細致的嚴謹的工作作風,能扎實地開創性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教師這種思想品德時時處處影響著學生,學生從內,D對教師進發出‘’榜樣感”,并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我們年輕教師尤其要加強政治素質和師德修養,教師的儀表舉止要莊重,著裝要整齊、干凈、樸實、大方;為人誠懇禮貌,語言文明,感情淳樸真摯,舉止從容得體,有一種感人的魅力,使學生及外界對教師自然有一種“風范感”和“敬慕感”,只有這樣,才能使素質教育有感染力.

教師要有刻苦頑強的學習精神,要廣聞博識,視野開闊,貫穿于教學及社會交往中的這些師表作用,鼓舞著學生奮發圖強,培養堅韌不拔的學習精神和進取精神.

教師要有親和力,情感要豐富飽滿,為人要熱心、真心和關心.教師對人的神態要生動,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應傾注著真情厚意,尤其對學生的接觸不能淺嘗輒止,要對學生的點滴變化都要有所感受,能見微知著,要敏銳、及時、準確地作出自己的情感付出.教師的情感。人格上的師表作用,會使學生情感上得到充實和滿足,全身感到溫暖,內心深處會生發出“感激感”,會把教師視為自己的親人,高職教師應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尤其是在專業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社會交際能力、活動能力等方面都應比其它方面的教師要突出,這是高職教師的一個重要特征,因此高職教師要把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與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放在同一位置來對待,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工程實踐、及科學技術研究.凡是要求學生應具備的能力。高職教師要先知先會。專業教師應成為“雙師素質”教師,俗語說:、,嚴師出高徒。”這類似于一名武術教師教人練武,既會講解功夫、又有一身硬本領進行示范和對練.只有這樣,才能教出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強的學生,同時教師也會受到學生的欽佩,

教師自身素質越高,其師表作用發揮越充分,素質教育的成效就越突出.可以說教師自身的素質是師表作用的基礎。要求教師具有比常人更高的素質、只有這樣才能使素質教育更有影響力.公務員之家

3實施素質教育要把握住重點

喀決定沙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能力、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高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應把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作為重點.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3.1要滲透思想品德和人格教育

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評價一名高職教師是否合格,單純看他的業務能力和責任心是不夠的。還要看他是否有育人的意識和敬業精神.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思想品德和人格方面的教育,例如當講到本專業某項科學技術取得重大成果達到或超過世界先進水平時.要激發學生的光榮感、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促使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專業.若該項科學技術成果還很落后時,要勉勵學生克服自卑感,要激發學生奮發圖強、創新超先的決心.教師還可以適時地列舉前人在科學的征途上不畏艱險、不折不撓、勇攀科學高峰、為人類的創造發明作出貢獻的感人事跡,以此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他們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科學的創新能力、良好的思想承受能力,磨煉學生自尊自信、不怕困難、堅韌不拔的永攀科學技術高峰的意志.

3.2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

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關系、教師一走進課堂,就應融人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素質教育新天地里。教師和學生共同發揮教學的積極性,創設美好的教育佳境,教師親切地教,平等和藹地對待學生,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激發創新思維:關心后進學生,使學生心情舒暢,思想活躍、愉悅地接受教師的啟發和誘導、并深人思考和領悟教學內容.

3.3注孟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意意識

古人對教學的論述是‘“導而弗牽“,“導”是引導學生去求知,‘弗牽”就是不要牽著學生鼻子走.課堂教學突出素質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動腦筋,深人思考,主動分析問題和探索新知識、新技術,因此高職教師在課堂上要打破過去單純“講”、‘“寫““、“問”的機械模式,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研究式、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獨立思考,鉆研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培養學生的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職教育使學生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這就不僅是要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而且必須全面和探化教學改革。產學合作,理論聯系實際,以應用為主旨,在各個教學環節、各門課程中都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4加強文化素質教育

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是高職院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切人點,文化素質是學生整體素質的基礎,對學生加強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當前,高職院校也開始重視和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開設選修課和各種講座,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但由于不少高職院校由中專轉制或合并而成。師資力量薄弱,青年教師居多,學歷層次較低。

學生的文化基礎較差,與本科高校相比.無論是學校的文化品位,還是開展文化素質教育的力度,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對于高職院校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更為迫切和重要,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不僅僅是加強語文教學、開設一些選修課和組織活動、而是要將文化素質教育貫穿于專業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作為教師,就要把文化素質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育人的過程中,

4實施素質教育要加強課外教育

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單純是師生關系,而是朋友關系.課堂上是師生,課后是朋友,因此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關系.教師應把學生當成是大寫的人,當成是親密的在一條戰壕里戰斗的戰友,這也是教師所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只有具備這種基本素質和準則,才能施展在素質教育中的才華.

密切與學生交往,深人學生之中有的放矢進行素質教育,不僅僅是輔導員、班主任的責任。也是我們全體高職教師的職責.

教師與學生交往的形式很多,而目的只有一個。即加深師生情誼,促進素質教育.主要交往的形式有:課堂外輔導;深人學生宿舍與學生座談;與學生個別談話交心,主持和參加學生集體活動(例如文娛體育活動、知識競賽活動、科技創新活動……)等等.在與學生交往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自己的形象影響學生,以自己的特長激勵學生,以愛心關懷學生,通過交往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情況.當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時。予以鼓勵和扶植;當發現思想上有扭曲的認識時應予以真心的啟發和幫助,使學生提高認識;發現學生學習有困難時。應及時給予引導、幫助他們改進學習方法;發現學生生活有困難時,應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當發現學生具有某方面的特長時.要勉勵他們繼續努力.發揮其特長的作用,培養其個性.總之。教師密切與學生交往,會使師生之間感情越來越深厚,能有力地滲透和促進素質教育.

5結束語

教書育人.提高民族的素質是教師的神圣職責.高職教師實施素質教育要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的師表作用;在實施素質教育時要突出高職教育辦學特色;在課堂內外,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對學生實施或者滲透素質教育.雖然高職教師們的教育對象、教學內容及自身的教育對象、教育特點和教育方法不盡相同,但只要每位教師都盡心盡力地實施素質教育,就能發揮教師群體的‘“互補作用”.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