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的路徑選擇
時間:2022-03-22 05:27:00
導語:小議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的路徑選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實施素質教育根本目的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培養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創新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造思維、創造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創造型人才的目的。因此,需要明確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之關系,在基礎教育實施和管理過程中找到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的有效途徑,構建一種新的教育理論及模式。
關鍵詞:素質教育創新教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至2020)》明確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核心是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場深刻變革,培養創新人才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們必須明確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及其關系,找到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的有效途徑,為國家經濟建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及其關系
素質教育,是以提升學生全面素質為目的的教育活動,是利用遺傳與環境的積極影響,調動學生認知與實踐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地發展,促進學生的心理與生理、智力與非智力、認知與意向等因素全面的和諧發展,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創新教育的核心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為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教學生掌握已知、探索未知,著重研究和解決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問題。通過對傳統教育的研究和探索來構建一種新的教育理論及模式,并使其逐步豐富與完善,更好地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素質教育的目標強調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要求所培養的學生具有較好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正確的人生觀念、健康的心理素質,為人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創新教育的目標強調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應當說兩者是一致的。而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創造思維、創造能力,目的是培養創造型人才。因此,素質教育包括創新教育,創新教育是高質量的素質教育。
創新教育強調的創新與創造,所培養的學生要具有相應知識、學習能力、創新思維的全面發展的人,這樣的人才會迸發出創造的火花。這樣的人才會敢于創新,不斷創新,想前人所未想,創前人所未創。所以說實施創新教育、素質教育是基礎,只有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加強學生主體性、個性培養,加強教育的全面性、基礎性、多樣性與發展性,使教育教學改革走上健康發展之道,才能談得上真正有價值的創新教育,才能培養出具有創造性的人才。實施創新教育,素質教育是基礎,只有認真實施素質教育才能有創新教育的發展。
二、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2.1加強德育工作,整體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居首要的地位。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德育教育的外延得到擴大,德育與其他各項教育活動的聯系更加密切,德育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德育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要把德育教育融于學生學習生活全過程,落實在教育、管理及服務的各項工作中去,進而增強德育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按照思想道德準則做人、做事、做學問。
首先,德育教育要與日常教學相結合,每個教師要樹立科學的德育觀,把傳授知識作為德育的載體,要善于從教材中發掘道德因素,掌握德育教育的方法,融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學之中。二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建立健全教師職業道德考核評價制度。要針對新形勢下青少年的特點,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要幫助學生克服各種心理障礙,增強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三是,德育教育要和道德實踐相結合。要充分發揮各種道德實踐活動的教育引導作用,不斷改進德育教育工作方式,采用學生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增強德育教育的時代感、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德育教育更加生動活潑。要把德育教育落到實處,建立健全德育教育和道德實踐的客觀、科學的評價體系,推動素質教育向縱深發展。
2.2推進學校教學改革。
從教材建設、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要徹底根除“應試”教育模式,積極推行“素質”教育模式,要拓寬學生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把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起來,把教師的釋疑解惑與引導學生質疑問難結合起來,把傳授知識技能和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結合起來,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與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結合起來,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始終把握現代教育思想的脈絡。要逐步形成一個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高效運行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2.3營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氛圍。
要充分利用社會大環境,努力營造校園小環境,改善辦學條件,努力創造愉悅身心,富有詩情畫意的校園環境,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首先,開設人文社會科學課程或進行專題講座,使學生開闊視野、啟迪思維、激發靈感。其次,大力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加強社團文化建設,多渠道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要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已有場地和資源,從各個方面為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從而達到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及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目的。
三、創新教育的有效途徑
創新教育是不同于傳統教育的新型教育,它不以知識積累的數量為目標、也不以知識繼承的程度為目標,與傳統的教育相比創新教育同樣也強調合理的知識結構和獲取知識的方式;同樣也強調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但更強調學生創造能力發掘與培養。創新教育的主要目標,不像傳統教育那樣培養同一規格的人才,而是要全力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培養創造型、復合型、通才型的新型人才。
創造性的思維是學生創造能力、思維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密切相關的綜合能力的核心,想象力、好奇心、挑戰性、冒險性、獨立性、自信心等個性心理品質是它的非智力因素。創新教育應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內涵。
3.1教師要有創新精神。
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首先要樹立創新的價值觀。創新的價值觀即是要充分認識到創新在整個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和作用,堅定地樹立起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為己任的觀念,把不斷探索和積極創新,推動社會進步看作是應盡的職責和義務。
現代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都要求教育的職能從繼承為主轉向創新為主;從傳授知識為主轉向開發創造力為主;從訓練標準化的個性為主轉向培養多樣化的個性為主,改變傳統的傳授知識為主的封閉式教學為培養能力為主的開放式教學。在課堂的基本結構中,重學生學習過程,重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重培養能力的過程。開展情境教學,創設生動、活潑與民主的課堂教學氣氛,逐步培養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多向思考、科學想象等創新思維能力。運用探索發現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發現信息與獲取信息的過程中,發展其創造力,同時教給學生發現的方法,包括觀察發現、模型發現、相似發現等發現方法。這樣,學生就能更有目的地、更自覺地進行發現活動并取得發現成果。
創新教育要求教師要將自己的創造個性滲透于研究探討教材過程中,實施于課堂教學過程之中。教師要以敏捷的思路,深厚的文化底蘊,正確的審美價值,優美的語言,飽滿的精神,優雅的舉止進行教學,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教學風格。同時要積極營造有利于教師開展創造性勞動的環境,充分調動和保護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大力提倡教師發揚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掌握創造性的思維和方法,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和感染學生,并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創新,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
3.2通過實踐活動與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的發展。
實踐活動與研究性學習,特別是創造性的實踐活動與研究性學習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創造技能及實現創造目標的手段和橋梁,是培養創造能力的重要環節。
在校期間研究性學習和創新實踐活動多種多樣,在教學的全部過程中都可以進行。如實驗課、綜合勞動技術課、多媒體授課、討論式教學、專題研討及課外發明創造活動、成立興趣小組、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等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其創新欲望與發揮其創新能力。
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如運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發展多媒體技術教學,運用以計算機遠程教育、視聽結合的聲像教學,在提高教學效益的同時,讓學生獲得豐富的視聽感知、感受人類創造創新活動的成果,激發其創造的意識,樹立起創造的志向。
通過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優化教育結構和過程,使學校工作呈現出了生動活潑的良好局面,使學校教育教學形式更加多樣,教育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育教學效果更加有效。而現代化教學手段特別是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不但使課堂教學形象、直觀、生動、圖文并茂,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而且能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探求欲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創新精神的培養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最緊迫的任務。素質教育是以塑造人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的復合型教育,而創造能力是個體綜合素質中最具生命力的綜合素質,是推動個體順應環境,發掘潛力走向成功的內在動力。因此,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啟動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措施。
在基礎教育中,如何把各種基本素質教育融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素質,特別是創新教育,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是我國基礎教育所面臨的問題,也是辦好基礎教育的關鍵,我們將按照基礎教育的辦學方向加強實踐,為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能服務于我國經濟建設的高素質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國祥。論高職院校的素質教育與創新人才培養[J].鎮江高專學報,2009(4)。
[2]劉家豐。素質教育概論[M].中國檔案出版社,2001。
[3]李昌群。(創新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均衡、內涵發展紀實[J].《改革》編輯部,2007(10)。
[4]洳河。發掘你的創造力[M].地震出版社,2002。
- 上一篇:透析電子白板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 下一篇:小議治療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的療效